主办:河北省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承办:河北新闻网

策划:王兰香 秦锋亮 成志霞 贾希希

【第34期】再谈雾霾治理

  主持人:各位网友大家好,欢迎做客河北新闻网直播间,我是主持人浩天。这里是由河北省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主办、河北新闻网承办的《热点聚焦》系列视频访谈栏目的第34期(2017年第1期),这一期我们将再次关注雾霾治理的问题。

  去年入冬以来,河北省内持续反复的重污染天气引起了全社会的关注,也给公众的日常生活带来很大的影响。在近日召开的河北两会上,省委书记赵克志参加石家庄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把省会石家庄的大气污染防治摆在全省的首要位置,坚持科学治霾、协同治霾、铁腕治霾。近年来,关于雾霾的应对和治理也引起了网友的热议,各种观点五花八门。入冬以来的雾霾为何如此反复?公众在治霾的过程中能做些什么?今天我们特别邀请到三位嘉宾与我们一起聊聊这些话题。他们分别是:绿色中国年度人物、网络名博@巴松狼王,北京市环保局前新闻发言人杜少中,河北省气象局首席气象服务专家、新闻发言人郭迎春,河北环保联合会秘书长王路光。欢迎三位嘉宾!

  第一部分:雾霾的形成和原因

  主持人:如今,雾霾、pm2.5已经成为公众非常关心的话题,关于雾霾是如何形成的也众说纷纭。杜老师,我们知道长期以来您一直在关注大气污染治理的问题,还被微博网友称为“真性情局长”。您能不能先介绍下,雾霾到底是怎么形成的?

  @巴松狼王:我们和雾霾打交道应该是多年了,说到雾霾,首先有一个概念,辞海里有明确的记载,雾霾是自古以来就有的天气现象。雾是空气当中的水分、水滴、冰晶,霾是空气当中的烟尘也称雨土,这个是古来就有的,今天我们谈及的“雾霾”一定要带引号,中间还有顿号,因为它是两件事,而且是我们借用的,我们今天热议的“雾霾”是人造的,人为的向大气当中排放污染物的结果,因此我们说雾霾的形成还是人为的一种现象,是我们各种生产、生活排放的污染物使空气当中存在了大量的污染物,浓度比较高,这样才造成了雾霾。

  主持人:您刚才也介绍雾霾的形成要受到方方面面的影响。其实大家也都在讨论,感觉自去年秋季以来,雾霾来得早、来得频繁,那么在气象方面到底有哪些不利条件呢?这些气象原因对雾霾的形成起到多大作用?请郭老师分析下。

  郭迎春:是的,去年秋季以来雾和霾来得时间比较早、来的比较频繁。

  先看去年秋天,去年秋天雾和霾日数超过了有气象记录以来最高值,达到了有气象记录以来的最高日数。去年秋季(9-11月),河北平均雾和霾日数74.8天,比常年偏多28.9天,比2015年偏多20.2天,为历史同期最多;平均大雾和重度霾日数为14.5天,比常年偏多了6.6天,比2015年偏多了8.4天,所以说是历史同期最多的。

  到了去年年底又出现年内最重雾和霾。大家记忆犹新,也就是12月16-22日,受静稳天气的影响,京津冀及周边地区遭遇了长达7天的“十面霾伏”。咱们河北省中南部地区出现了严重的雾和霾天气,持续时间之长、影响范围之广、污染程度之重、地面的相对湿度之大、能见度之低,都成为我省当年最严重的一次雾和霾天气过程。其中12月18日、19日和22日这三天最重,全省分别有160个县(市)、142个县(市)和135个县(市)出现了雾和霾。紧接着到12月29日至今年1月8日,又出现了跨年度的大雾和重度霾天气。

  去年入秋以来大雾和重度霾天气频繁出现的主要原因有以下两点:第一是天时不利,静风、逆温、弱南风等气象条件相互叠加。这使得去年进入秋冬季以后,我国北方地区温度明显偏高,冷空气活动明显偏弱。以京津冀地区为例,地面平均气压偏低,湿度明显偏高,容易形成雾。风速明显偏小,大气逆温状况明显偏重,这些因素叠加到一块非常不利于污染物的稀释、扩散和消除。

  以河北省为例,受厄尔尼诺后续的影响,去年入秋以来河北省中南部地区出现风速小、静稳天气多、逆温时间长这样一个特点,气象条件不利于污染物的扩散。同时,供暖期煤炭消费量也大幅上升、大气污染物排放量增加与不利的气象条件相互叠加,这样就使得冬季河北大气污染防治形势不容乐观。

  比如去年12月16-22日、12月29日至今年1月8日,这两次雾和霾天气形成的主要原因,主要是去年12月中旬以来,北方地区冷空气势力弱活动少,地面风力较小,逆温比较明显,大气处于一个非常静稳的一个状态,空气的水平扩散和垂直扩散能力比较差,这样容易导致污染物在近地面不断的积累,因此形成了比较严重的雾和霾天气,这种天气现象近年来在冬季是比较常见的。这是第一个原因,就是“天时不利”。

  第二点就是排放增加,供暖季散煤燃烧量开始加大。尽管重污染天气过程受极端不利的气象条件影响,但是由于京津冀及周边地区人口多,工业生产和交通运输集中,进入冬季后整个区域的燃煤采暖污染物排放大幅增加,是12月份以来出现大范围区域性重污染的根本原因。由于处于供暖季,再加上部分地区散煤燃烧量开始加大,本地的污染排放量呈现逐步上升的趋势,这也使得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冬季大气污染防治形势愈发的严峻。

  主持人:那也就是说,我省中南部地区秋冬季节的雾和霾的日数是呈现一个逐年增加的趋势?

  郭迎春:是的。气候变化是导致我们省中南部地区秋冬季节雾和霾日数逐年增加的一个重要原因。

  大家都知道,受全球气候变暖因素的影响,河北省50多年来气候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第一方面是气温明显升高;第二方面降水显著减少;第三方面就是极端天气气候事件频繁发生,特别是像高温、干旱、雾和霾、雷电、局地暴雨、城市积涝等这种灾害发生频繁、程度加重;第四,秋冬季风速减小。

  受气候变化影响,50多年来,我们省秋冬季平均风速及大风日数均呈现减少的趋势,平均风速每10年减小0.22 m/s,大风日数每10年减少1.9天,将近2天;相对湿度略呈增加的趋势,每10年增加0.04 %。简单来说,50多年来,我们省风速减小,大风日数减少,湿度有增加,这些因素都导致雾和霾天气呈现出逐年增加的趋势。

  主持人:是这样的,去年冬天的雾霾应急措施可谓力度空前、史无前例,特别是石家庄,机动车单双号限行、钢铁等企业停产,可以说治霾力度非常大,可为什么雾霾还是如此严重?采取了这么严厉的措施,为什么石家庄仍然爆表?王秘书长您给解答一下。

  王路光:这个问题,我们首先需要澄清一个概念。网上说的“石家庄AQI瞬间破1000”的说法是不准确的。AQI是目前国际上通用的大气环境质量评价方法,它的中文名称叫“空气质量指数”。目前我国参与AQI评价的主要污染物有六项,分别是细颗粒物(pm2.5)、可吸入颗粒物(pm10)、二氧化硫(SO2)、二氧化氮(NO2)、臭氧(O3)和一氧化碳(CO)。

  AQI共分六级,从一级优到六级严重污染。当AQI指数达到500后称为爆表,按照国家标准,500是AQI的最高值。因此,AQI破1000的说法是不准确的。石家庄19日的1015是PM2.5的瞬时浓度值,它和AQI是两回事。

  今年入冬以来,我国北方地区连续出现重污染天气,全省各地特别是石家庄市出台了史上最严的应急措施,全力应对雾霾。石家庄市的重污染天气是气象条件和污染物排放两个因素叠加的结果。去年12月以来,石家庄市的平均风速偏低,仅为1.2m/s;平均气温偏高,达到了2.1 °C。这种多年不遇的暖湿静稳天气不利于污染物的扩散,是去年12月以来重污染天气频发的重要诱因。在污染物排放方面,总的看,今年冬季重污染天气的污染峰值比2013年有所下降。以污染最重的12月19日为例,全省pm2.5的平均浓度为329微克每立方米,较2013年冬季的重污染过程降低了26%。

  此外,通过对这次重污染过程的污染源分析,石家庄市的硫酸根离子浓度明显高于其他城市,表明燃煤排放二氧化硫的二次转化对pm2.5污染贡献显著。综合分析,冬季燃煤取暖,是这次采取超常措施后重污染过程的主要原因。随着科学治霾、精准治霾的不断深入,冬季清洁取暖,必将是下步大气污染治理的重大举措。

  主持人:刚才王秘书长用数据说明了燃煤对雾霾的影响,不过还是有许多公众认为雾霾主要是工业企业生产造成的,普通老百姓取暖所造成的污染可以忽略不计,对这种说法我们应该怎么看?

  @巴松狼王:我们一开始在解读雾霾概念的时候说的很清楚,这个雾霾虽然它是在一定的气象条件下出现的,但是根本原因还是我们的污染排放造成的。也就是说,有这么大的污染排放量,才有可能造成浓度很高的这种雾霾。通常我们说大气污染,是四个方面,一个是机动车,一个是燃煤,一个是工业污染,还有一个是施工道路扬尘,但是不同地方不同时间表现是不一样的,比如说你是一个发展中的城市,那么施工扬尘可能就多,你是一个大城市,机动车污染就重,如果你是一个北方城市,又正在采暖季燃煤污染加上工业的燃煤就更重一些,如果你既是一个北方城市,又是一个大城市,又是一个工业的城市,又是一个正在快速发展的城市,又正在北方冬季的时候,那么你的各种污染就可能表现的更充分一些。从去年以来,我们就在争论,到了冬季,以北京为例,前些年二氧化硫已经稳定达标了,也就是说燃煤的标志性污染物已经解决了,为什么这两年又有反弹,感觉煤烟味又来了,原因到底在哪?过去农村取暖就是烧柴火,加一点煤,再冷了就扛着,现在呢?农民开始有钱了,农村开始富裕了,围绕着城市周边的又盖了很多房子,到冬天都得采暖,冬天采暖首选的是燃值好的煤,一般说劣质煤,高硫煤燃值好,这种便宜煤成了当家的煤,原来城市的污染指望农村做修复,因为农村的环境容量大,现在变成了农村高于城市了,冬季的污染源农村高于城市,所以就造成了这种大面积的污染。习近平总书记在12月21日中央财经工作领导小组会议上的讲话当中明确讲了一段话,讲了包括北方农村温暖过冬等六个问题,这都是民生问题,都是重大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在这段讲话中,既指出了这个问题,同时也提供了解决办法,就是说要清洁采暖,温暖过冬。这八个字实际上说了两个方面,我们不能不让农民温暖过冬,温暖过冬是民生,但是同时清洁取暖也是民生。所以,这样一个方法对于我们减少雾霾的出现,改善环境肯定是有重要指导意义的。


  第二部分:雾霾到底应该怎么治理

  主持人:面对去年以来的雾霾天气,全省各地也是纷纷亮剑,王秘书长,就目前的情况来看,现在各地主要都在采取哪些治霾的措施?这些措施对雾霾的治理有哪些作用?

  王路光:去年入冬以来,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发生了多次重污染天气过程。对此,全省各地迅速行动、全力以赴、积极应对。采取的主要措施:一是启动应急响应。及时发布预警信息,及时启动响应。二是超常措施。坚持把“人努力”挺在前面,在全国率先以“调度令”这种超常手段进行部署,各地全力响应,开展了史无前例的全社会应急行动。三是督导检查。每次应急行动,省环保厅都迅疾派出督查组到各地督导检查应急措施的落实情况,发现问题及时查处并责令整改,并对落实不力的地区进行通报约谈。四是分析评估。就是利用“空气质量管理评估系统”对重污染天气应急响应措施的环境绩效进行分析评估,及时调整改进工作。

  总体来看,这些措施起到了“消峰降速”的作用。以12月16日-22日重污染天气过程分析评估为例,除个别城市出现了AQI大于500的极端重污染天气,其他各城市都取得较好效果。一是PM2.5排放量明显减少。全省各地分别减排37.3%—59%,其中石家庄减排41.5%。二是pm2.5平均浓度有所下降。全省各地pm2.5平均浓度分别下降5.5%—19.0%,其中石家庄下降了12.7%。

  主持人:其实我们也都知道,治霾工作并非一朝一夕能完成,现在在一些社交网站上,也有不少网友调侃说,“治霾基本靠风”,请问郭老师和杜老师,这种说法科学吗?

  郭迎春:这种说法不科学。在治霾工作中,我认为,只要坚持政府主导、部门联动、全民参与,就一定会治理好。要逐步地推广应用像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等清洁能源,搞好产业结构调整,加强生态环境综合治理,从根本上节能减排,这样坚持数年,就一定会实现碧水蓝天!我们记忆犹新的APEC蓝、阅兵蓝就是两个很好的例证。

  @巴松狼王:网友的说法说对了一半,说大气污染治霾基本靠风,是因为大家看见的是只要有霾没有风根本解决不了,已经重雾霾天了,只有刮风,不然不散,所以大家认为治霾靠风,我们说产生霾是污染排放的结果,那就是说,我们不仅要看霾形成以后怎么驱散,还要看能不能不让霾形成,所以这就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不能仅看到形成以后,还要看到能不能不让它形成。比如举一个很通俗的例子,说一个房间有一屋子的人都在抽烟,抽烟造成这个屋空气非常不好,一个开窗户,来风,水平扩散,烟吹走了。还有一个办法挑开房顶让容量迅速扩大,垂直扩散,高气压垂直扩散,除了这两个办法,还有一个什么办法呢?总量控制,这个屋100个人抽烟,总量只有20个人能抽那80个人不能抽,还有强制减排,原来一个人抽十根现在一个人抽一根,你这么考虑问题,我们就不能简单说治霾基本靠风,形成了靠风,但是怎么不让它形成是我们努力的,天帮忙人努力,但是天不帮忙人也要努力,这样才能有碧水蓝天。

  主持人:所以说,相比较治霾靠风的说法,节能减排才是一个更有效果的治霾措施。为了治理大气污染,许多地区还在进行源解析,请问源解析是怎么回事?它对治理雾霾有什么作用?

  @巴松狼王:源解析我抛砖引玉,我们做源解析顾名思义就是污染物来源解析,分析一下来源如何,我们现在全国甚至是世界上也都做过很多这方面的科研工作,大家得到的共识就是大气污染主要是四个方面,还有若干次要方面,就是刚才我们说的燃煤机动车工业和施工道路扬尘,但是,虽然都是这四个方面,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地区表现是不一样的。所以,既要考虑专家做的源解析等科研成果,又要结合自己的实际,作为一个地区来说,不仅要考虑城市,还要考虑广大农村,不仅要考虑污染企业的治理,同时也还要考虑交通污染的治理,不仅要考虑生产的污染治理,还要考虑生活与环境友好。除了提到的燃煤散烧以外所有向大气中排放污染物的活动都要控制,这样才有可能治理雾霾从我做起,每个人为治理雾霾做自己的贡献。

  主持人:刚才王秘书长提到,现在很多地方在启动应急响应的同时,都会出台机动车限行措施,杜老师,您觉得机动车限行与污染减排有多大关系?限号到底能起多大作用?

  @巴松狼王:刚才好几个问题都说到了类似的,我们向大气当中排放污染物的行为都是造成雾霾的原因,我们锁定了四个主要来源也有其他若干次要来源,四个主要来源在不同地方影响是不一样的,为什么总是把机动车污染放在首要位置,首先,现在机动车保有量已经全国在2亿辆左右,1月6日陈吉宁部长在晚上和记者们开座谈会的时候披露的一组数据机动车保有量在京津冀及周边六省占全国28%,这是很大的一个数量,机动车作为流动源,不仅仅是本地区的保有量,由于京津冀是一个经济活跃的地区,全国其他的地方的机动车流量也会向京津冀聚集,所以这个数量是很大的。另外一个特点,机动车排放颗粒物,要按浓度算,它可能不是占多大比重,但由于机动车直接排放的一次污染物是个位数,二次排放和其他污染物混在一起在空中形成化学变化形成二次污染占百分之二三十,污染量是很大的。同时,机动车排放的污染物构成复杂,据专家研究,有100多种致癌物质,低空排放,在人呼吸时可以直接被人吸进去,对人影响很大,我们始终说,机动车污染在城市和城市周边地区是重中之重。


  第三部分:蓝天离我们还有多远

  主持人:经过几年的治理,大家其实能感觉到当地的空气质量比过去好了许多,我们的大气污染治理也取得了明显的成效,石家庄的居民可能感受更是明显。但是去年冬天这样持续反复的雾霾却又一下子把大家的感觉打没了,许多人都在讨论,这雾霾怎么越治越严重了呢?您觉得应该如何看待这种情况?

  @巴松狼王:我觉得大家的感觉有一定道理,比如北京2016年重污染天39天,这39天分布都集中在年初年底,中间的月份重污染天就很少,所以这时候议论天气肯定是不行。再一个,大家数天怎么数?非专业的人数天,他是有雾霾的时候记上一天,蓝天的时候忽略不记,我们做过这样的了解,另外也有这样真实的故事发生,一会儿你们可以拍这个,这是一个市民从2014年底开始,2015年、2016年每天在一个角度一个时间拍蓝天,拍出了一个365天的蓝天记录,这边是环保局的按照我们检测中心检测数据一天一个块做成的365天的块,做了四年的,这两个图表趋势越来越接近。虽然市民拍的蓝天也有一定的不科学性,因为蓝色的天不一定是达标的天,你比如说,臭氧超标的时候天是蓝的、但是污染的,拍照片灰蒙蒙的,下雨阴天的时候,这个天按环保说是达标的、不污染的天,但不是蓝色的。所以这个不太科学,但是它越来越接近,因为我们现在拍摄照片的这种手段越来越先进了,过去我们手机分辨率没多少,现在一千多万,现场辨别手机拍的照片,特别清晰、能见度特别好的那种,虽然灰但是那天一看是达标的,我们在现场对应一查果然是达标的。所以首先说这两种记法都是越来越接近,越来越互相印证,我们鼓励市民拍蓝天。过去媒体一说市民拍蓝天,说PK政府数据,有人没底气,其实应该鼓励市民都关注蓝天,都关注治霾,第二大家也监督,大家也提供好的方法感觉蓝天。最主要的是如果大家都这么参与,就不会再说我怎么感觉一年不如一年,然后我们再科学看去年北京为例39天,原因是什么、构成是什么,按照我们现在的观念,精准治霾,把问题找出来,然后再治理,再加上我们的体制优势,我们集中力量干大事,能够在比较短的时间让蓝天越来越多。当然蓝天多,还确实得经过一定努力,不是说我们天天盯着它,它就来了。

  主持人:是的,王秘书长您怎么看?

  王路光:我认为这个问题需要从两方面分析。一方面我省实施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三年多来,可以说是全省上下态度坚决、力度空前、效果明显。2016年,全省PM2.5平均浓度为70微克/立方米,较2015年同期下降9.1%,完成了国家和省委、省政府下达的目标任务,较2013年下降了35.2%。全省平均达标天数为206天,占总天数的56.3%,较2015年同期(190天,52.1%)增加了16天,较2013年同期(129天,35.3%)增加了77天。公众看到蓝天白云的天数比以往也多了一些,特别是石家庄的居民,这一点感受比较明显。

  另一方面还应看到,我们面临的环境形势依然很严峻。能源结构以煤为主,产业结构偏重,发展方式较粗放,污染物排放量依然超出我们的环境容量,这些问题的解决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一旦遇到不利于污染物扩散的气象条件,二者相互叠加,就会形成重污染天气过程。也就是说,我们仍然处于“人努力、天帮忙”这个大气污染治理的必经阶段。

  主持人:王秘书长,在治理大气污染的过程中,有些地方也采取了关停一些高排放量企业的做法,今后这种方式会是临时性措施还是经常性措施?

  王路光:《河北省大气污染防治条例》第五十八条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依据重污染天气的预警级别,按照规定程序,及时启动应急预案,实施应急响应措施。这些措施包括:责令有关企业停产或者限产、限排;规定限制部分机动车行驶的区域和时段;禁止燃放烟花爆竹;停止或者限制建设工地易产生扬尘的施工作业;禁止露天烧烤以及国家和本省规定的其他应急响应措施。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公民应当配合政府及其有关部门采取的重污染天气应急响应措施。也就是说,这些应急措施是政府依据重污染天气的预警级别,为了维护公众的环境权益,最大限度减少雾霾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按照法律的规定而实施的。

  毫无疑问,改善大气环境质量,重在日常的科学治理和精准治理。但是,在现阶段,我们既要落实好常规措施,也需要依据实际情况启动应急措施。这样才能在总体上实现代价最小,效果最好。

  主持人:有些网友也在问,伦敦、洛杉矶的雾霾治理用了四五十年时间,那河北省的雾霾治理需要多长时间?蓝天白云离我们到底还有多远?

  @巴松狼王:我们不管说河北还是北京还是京津冀还是华北甚至说全中国,污染防治应该还是一个比较长的过程,这是肯定的。停污染企业这是不是一个临时措施还是长远措施,根本还得靠转变发展方式。关停污染企业可能是临时措施,但是转变发展方式是长期的过程,我想肯定是一个不断改善的过程。另外,很多网友提这个问题的时候,心情是可以理解的,因为急于想看到明年就跟以前不一样,明年就把比如我们北京39个重污染天没了,但恐怕不是,因为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肯定要靠根本的方式去转变,但我们得研究一下,我们的发展过程和英美等这些国家的发展过程相比,工业化、城镇化这个过程在西方国家都是经历一百年二百年,我们三四十年就完成差不多了,虽然这个路还很长,但是程度已经相当高了。所以有人说,英国用了六七十年解决了雾霾问题,我们是不是也用六七十年?我想,类比发展速度我们不应该用六七十年。再加上我们现在已经认识到这个问题,而且我们无论从中央到地方到普通公众,对污染问题,对怎么治理雾霾,大家都在关注都在努力,我相信这个路程就会比较短,但是到底有多长多短,还得靠大家努力,大家越努力,就越短;大家不努力,它就长。

  王路光:刚才杜老师已经说了,大气污染的治理是一个比较漫长的过程,主要有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污染物排放量远远超过环境容量,在这个阶段,治理付出大,收效小。第二个阶段,污染物排放量不断趋近环境容量,但是环境质量受自然条件,比如风速、湿度、降雨等的影响,会出现波动,条件有利时就达标,条件不利时就可能超标。特别是在极端天气情况下,超标就可能成为大概率事件。第三个阶段,污染物排放量小于环境容量,我们就不再受这些气象条件的影响,我们就把环境问题解决了。

  目前我国大气污染治理正处在第二个阶段,走向第三个阶段。可以肯定的说,我们大气污染治理的时间要比伦敦和洛杉矶要少。理由主要有三点:第一,我们目前的环境质量要明显好于历史上西方国家的表现,更没有出现“八大公害”那样的环境灾难,应该说这与我们汲取了他们的教训有关。第二,对污染物的排放,从科学上,我们现在已经基本清楚,从技术上,各种除尘技术和脱硫脱硝技术也比较成熟,我们所有的电厂可以达到超低排放。第三,我们的大气污染治理得到全社会高度重视,从政府到企业到公众,大家齐心协力,共同努力,我相信我们用的时间会比他们短得多。

  @巴松狼王:我补充王秘书长,王秘书长说的很全面,论述的也很有道理,给大家一个概念可能大家不太熟悉,环境容量的问题,因为环境容量大和污染物排放的强度高低就造成了大家这种感觉完全不一样的。你比如说,我们今天碰到一个高气压,也有风,环境容量就相对大的时候,我们的污染物排放还跟每天一样一点都没少,但是就没有出现雾霾天。如果明天这个气象条件不好了,扩散条件也不好,排放条件也不好的时候,那么你排放强度还那么大,污染就重。因此,这就是两个方面的意义,一是我们在已经形成特别是开始形成污染的时候,一定要控制污染的排放强度,尽量降低;二是从根本上采取措施,让我们的环境容量和排放强度早点接近,早点进入第二第三阶段,我们就有指望了,蓝天白云看的机会就多了。

  主持人:在近日召开的河北两会上,省委书记赵克志参加石家庄代表团审议时就我省的大气污染治理做了重要讲话。王秘书长,请问您对赵克志书记的讲话怎么看?

  王路光:治理雾霾,是当前公众最关注的话题。克志同志在讲话中给出了精辟的阐述。

  首先,克志同志要求,要把省会石家庄的大气污染防治摆在全省的突出位置,拿出壮士断腕的决心、刮骨疗毒的勇气、战天斗地的气魄,来推动省会大气污染治理工作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这充分表明了我们省委省政府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向雾霾宣战的态度和决心。

  其次,克志同志提出了治理的总体要求:科学治霾、精准治霾、铁腕治霾,同时还提出了治理的三个抓手:一是搞好顶层设计,规划引领、统筹推进;二是强化我们的综合治理,标本兼治、重在治本;三是加强执法监督,铁腕治理、确保成效。在每一个抓手下都有一些具体的内容和措施。

  第三,提出了检验雾霾治理的标准,这就是要进一步增强全省人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把全省人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作为检验治理效果的标准,是对大气污染防治法关于"防治大气污染要以改善大气环境质量为目标的"具体阐述,也是河北在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具体体现。

  主持人:其实,我感觉大气污染防治不仅仅是某一个地方、某一个部门的事,而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杜老师,从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角度来说,您觉得河北还应采取哪些措施来治理大气污染?

  @巴松狼王:这个题目我今天是非说不可,特别是作为一个北京人,到河北来,参加河北的跟大气污染治理有关的活动,肯定就得面临京津冀协调发展这样一个题目。正是为了这次访谈,我也正好赶上了1月7日蔡奇代市长召集北京市民代表座谈雾霾,我在会上给蔡市长提了一个问题,我说您作为一个北京市民代表,不说您是北京的市领导,您就京津冀协调治霾对河北人民想说点儿什么?大家都笑了。因为大家心里都有这么一个问题。然后蔡市长非常愉快的接受了我这个问题,他马上说,同呼吸共命运。我觉得这个说的非常好。但是,我又觉得不够劲,我说刚说了六个字,说的太短了,能不能再说长点,他一笑又说了三句话,第一句话说河北人民为了治理雾霾做出了很多努力,应该感谢河北人民;第二句话说他们在治理雾霾改善环境上采取了很多措施,取得了成果,对北京也是巨大的支持;第三句话说希望京津冀的协同,在治理雾霾上取得更好的成果。他说了这几句话以后,我今天来做这个访谈心里特别有底,因为首先我觉得,蔡市长说“同呼吸同命运”首先表明了一个态度,不仅是北京人民的态度,也应该是北京人民和河北人民共同的态度,因为以前我接受访谈,经常碰到这类问题,有一次最尖锐的一个大媒体采访我的时候说,有一种说法,不能为了2000多万北京人的呼吸,牺牲7000多万河北人民的肚子,我说这个帐算得不对,因为不是2000多万人的呼吸和7000多万人的肚子问题,而是1亿人民的健康问题!因为吃饭的也得呼吸,呼吸的也得吃饭,所以,这两者不能对立起来。今天有了蔡市长这个话,我们应该理直气壮的说,今后谁也不要再把北京人民和河北人民在治理大气污染这个问题上的基本利益对立起来了,这是完全一致的。而且蔡市长的后面三句话也详细的解读了这种关系,就是河北自己治理污染的成果对北京是支持,所以北京应该感谢。北京采取的措施对河北应该也是一种贡献,因为从大气污染是区域的角度来看,北京就是河北的一部分。所以,那就是如果河北好了,北京也会沾光的。同时蔡市长也讲了,希望协同发展在治雾霾上效果更好,我觉得这也是一个很殷切的期望,我们一定努力,在治理雾霾上发挥自己的作用。

  这里顺便说一句,治理雾霾其实是两条战线,一条战线扎扎实实的减少污染物排放,让空气质量迅速的好起来。但这是一个长过程。比如说我们北京39个重污染天,你要想非得降三分之二甚至更多才能感觉到明显的好,对不对?你说明年再减几天大家还是感到很重,所以这是个过程。另外一条战线需要不断给大家科普、解读,同时也用我们精准治霾的科学道理武装大家,让大家投身到治霾过程当中来。

  主持人:好的,我们也知道,雾和霾天气的产生,离不开气候条件的影响。郭老师,您能不能再从

学的角度为我们分析下,今年的天气情况是否会比之前好一些?

  郭迎春:今年进入秋冬季以后,随着静稳天气形势的建立,大气层结还会稳定,逆温状况还会明显,风速较小,湿度较大,大气扩散能力仍然较差,这种天气形势不利于污染物的稀释、扩散和消除,某一时段的雾和霾仍将出现并持续。这也是我省中南部地区近年来秋冬季节非常常见的天气现象。当然了,我们非常期望今年秋冬季的天气形势会好一些,雾和霾出现的频率、强度会小一些,雾和霾持续的时间会更短一些。

  主持人:治理大气污染并非一日之功,需要理性看待、积极应对,也需要公众的共同参与,那请问各位老师,我们公众应如何参与到雾霾的治理行动中来呢?

  @巴松狼王:我觉得公众参与对环保来说是一个大课题,对于治理大气污染来说,更是一个很迫切、很现实的课题。只有社会的广泛参与、公众的广泛参与,才能让治霾的过程能够短一些。参与就是两个方面,一个方面就是要参加各种治霾的行动,不管是政府组织的社会组织的还是自己所在企业组织的,跟治理雾霾有关的行动要积极参与。第二个就是要在自己的生活当中,努力为治理雾霾增砖加瓦,在生产行为上要减少,在生活行为上也有大量的行为需要规范,比如说少开车,比如说节约用纸、节约用水、节约用电,比如说我们尽可能的不要随便浪费社会资源。过去有一个观念,说有钱了,有钱就任性,喝豆浆,买两碗,喝一碗倒一碗,这肯定不行,看起来是笑话。但是我们生活当中很多人不在意,看起来个人的行为对社会影响小,但是如果任何一个小的行为乘上13亿就是一个很大的数目,所以希望大家在生产和生活上都为减少雾霾做贡献。

  主持人:减少铺张是可行的措施之一,王秘书长您再给补充一些。

  王路光:污染物大量排放是不合理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共同作用的结果,所以,我们治理雾霾,就要大力倡导和践行绿色生产方式和绿色生活方式。对此,我们大家都应该扪心自问,问一问我们自己能够为大气污染的防治做些什么?都应该身体力行,从我们的工作岗位到家庭生活,到处都有绿色生产方式和绿色生活方式的用武之地,全民的绿色觉醒很重要,全民的自觉行动更有意义。让我们大家行动起来,同呼吸,共奋斗。

  主持人:再次感谢三位嘉宾的详细解说。再谈雾霾治理,我们更加清楚地认识到,治霾没有捷径可走,不可能一招制敌,一蹴而就。大气污染治理,既要打好减少重污染天气的攻坚战,也要打好不断减少大气污染物排放的持久战,治霾之路依然任重而道远。在大气污染治理的过程中,需要各级政府狠抓落实,需要各类企业达标排放,也需要每个人参与进来。只有社会各界齐心协力、众志成城,才能让天蓝起来,让空气好起来,进一步增强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好的,本期节目就到这里,我们下期再见!

  • 杜少中

    绿色中国年度人物、网络名博@巴松狼王 北京市环保局前新闻发言人

  • 郭迎春

    河北省气象局首席气象服务专家、新闻发言人

  • 王路光

    河北环保联合会秘书长

  • 2017
  • 2016
  • 2015
  • 2014
保障和改善民生 优先发展教育事业

【201711期总第44期】

深化医疗卫生改革 推进健康中国战略

【201710期总第43期】

贯彻新发展理念 发展实体经济

【201709期总第42期】

河北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推进实现绿色发展

【201708期总第41期】

河北加快培育新动能

【201707期总第40期】

河北文明城市创建,听听老百姓怎么说

【201706期总第39期】

关注河北大气污染防治厅局长访谈(下)

【201705期总第38期】

关注河北大气污染防治厅局长访谈(上)

【201704期总第37期】

关注贫困人口医疗保障救助

【201703期总第36期】

2017年全国两会河北代表谈热点

【201702期总第35期】

再谈雾霾治理

【201701期总第34期】

【201612期 总第33期】

关注京津冀交通一体化

【201610期 总第32期】

关注全省文明城市创建

【201609期 总第31期】

梆子声腔重嘹亮

【201607期 总第29期】

关注抗洪救灾中的志愿者们

【201604期 总第26期】

精准扶贫一百天

【201603期 总第25期】

打好河北去产能这场硬仗

【201602期 总第24期】

关注河北房地产去库存

【201601期 总第23期】

河北向“精准扶贫”发力

【201511期 总第22期】

治理雾霾 河北在行动

【201510期 总第21期】

关注河北十三五 蓝图与行动

【201509期 总第20期】

关注解放思想 协同发展

【201508期 总第19期】

关注京津冀协同发展

【201506期 总第17期】

关注河北美丽乡村建设

【201505期 总第16期】

关注申冬奥 环保在行动

【201503期 总第14期】

关注河北扶贫帮困

【201501期 总第12期】

关注京津冀医疗协同发展

【201411期 总第11期】

关注京津冀旅游一体化

【201410期 总第10期】

关注2022年冬奥申办

【201409期 总第9期】

关注石家庄部分行政区划调整

【201408期 总第8期】

关注招生制度改革

【201406期 总第6期】

关注青少年心理健康

【201405期 总第5期】

关注大学生就业与创业

【201404期 总第4期】

关注食品药品安全

【201403期 总第3期】

关注房价与保障房建设

【201401期 总第1期】

关注大气污染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