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里子”才能撑“面子” 地下管廊筑起“城市良心”

来源:河北新闻网综合  2015-08-07 19:09:53  责任编辑:赵耀光

    【核心提示】推进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需要矫正城市管理者重“面子”轻“里子”的畸形政绩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是一项综合、治本、惠民的系统化工程,必须纳入城市发展的远景考量,恪守先规划后建设的基本原则,切忌一哄而起;尤其要以确保工程质量与安全为前提,完善管廊建设与抗震防灾等标准,实施终身责任和永久性标牌制度;以开放心态和改革决心创新投融资机制,发挥好财政四两拨千斤的作用,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建设与管理。

让地下管廊筑起城市“良心”

建地下管廊,百姓真的“看不见”吗?

    近年来,随着我国异常天气的增多,城市“看海”现象时有发生。严重内涝不仅给市民的生命财产造成极大损失,也让本应光鲜亮丽的城市形象遭受重创,“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民众幸福感也随之大打折扣。改变这一尴尬状况,需要打破传统的城市建设模式,将规划与管理的重心由地上设施建设向开发利用地下空间转移。而铺设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就是被国际社会验证的一条成功之路。

    一座现代化都市究竟需要掩埋或架设多少条管线,曾经有“老市政”估算称近30种。这不仅意味着由各自为政的近30个管理部门可能引发推诿扯皮导致的效率低下,更让开膛破肚的“马路拉链”和东拉西扯的“空中蜘蛛网”成为人们司空见惯的城市建设之弊。而据粗略测算,每挖1平方米城市道路,平均花费至少上万元。

    地下综合管廊又称“共同沟”,是指在城市地下用于集中敷设电力、通信、广电、给排水、热力、燃气等市政管线的公共隧道。此举被国务院常务会议定义为创新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举措,国家重点支持的民生工程,旨在破解长期存在的城市地下基础设施落后等突出问题。法国作家雨果曾言“下水道是城市的良心”,李克强总理更是将地下综合管廊建设称之为城市的“里子”,并将其视为“城市建设的百年大计”:“只有筑牢‘里子’,才能撑起‘面子’”。

    推进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需要矫正城市管理者重“面子”轻“里子”的畸形政绩观。比如,去年曾有某沿海地区经济发达城市的一位市长,声称“地下铺了管网,把几百亿埋在地下,老百姓也看不见,我怎么能干这个事儿!”这显然是一种急功近利的短视认知。其实,无论是就当前的经济利益还是长远的社会效益,建设地下综合管廊的意义都显而易见。比如,通过管廊的集约化管理,可以逐步消除“马路拉链”、“空中蜘蛛网”等问题,提升城市美观度;集约利用地下空间资源,有助于提升城市综合承载能力,满足民生之需;拉动城市基础设施投资,增加公共产品供给,为经济发展注入新动力。

    地下综合管廊建设是一项综合、治本、惠民的系统化工程,必须纳入城市发展的远景考量,恪守先规划后建设的基本原则,切忌一哄而起;尤其要以确保工程质量与安全为前提,完善管廊建设与抗震防灾等标准,实施终身责任和永久性标牌制度;以开放心态和改革决心创新投融资机制,发挥好财政四两拨千斤的作用,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建设与管理。(新华网)

相关新闻

河北规定新建城市主干道应同步规划建设综合管廊

2015-08-04 08:08:10

不久前,《河北省城市地下管网条例》经河北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五次会议通过。条例规定,综合管廊的建成区域,凡已在综合管廊中预留管线位置的,不得在综合管廊以外另行安排管线位置。

10城市试点地下综合管廊建设 未来投资达万亿

2015-08-01 13:02:46

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将拉开大幕,未来投资可达万亿。陆克华介绍,国务院高度重视推进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2013年以来先后印发了《国务院关于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意见》、《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城市地下管线建设管理的指导意见》,部署开展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试点工作。

让看不见的“地下管廊”构筑起“城市的良心”

2015-07-31 17:27:37

只要有责任和良心的回归,就会让城市地下设施建设后来居上,成为城市最美和最坚固的风景线。

李克强力推地下管廊建设的三笔精明账

2015-07-31 16:37:12

7月28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明确部署推进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并提出了五个方面的具体措施。

融媒体矩阵

想爆料?请拨打新闻热线0311-67562054,登录河北新闻网新浪微博(@河北新闻网官方)或通过投稿邮箱:(hbrbwgk@sina.com)提供新闻线索;时评稿件请投kangkaige2010@126.com,或直接加慷慨歌Q群167277165。
  • 河北新闻网版权所有 本站点信息未经允许不得复制或镜像 法律顾问:河北球衡律师事务所 杨建国
  • www.hebnews.cn copyright © 2000 - 2015
  • 新闻热线:0311-67562054 广告热线:0311-67562966 新闻投诉:0311-67562994
  • 冀ICP备 09047539号-1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1312006002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冀)字第101号|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31161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