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到“红顶中介”帽子要以企业为导向 谨防藕断丝连

来源:河北新闻网综合  2015-06-06 21:22:46  责任编辑:孙明霞

谨防“红顶中介”藕断丝连

    环保部门的主要职责很多,用一句话归纳,就是保护我们的蓝天碧水。但许多人并不知道,环保部门最大的一项权力却是环境评估。通俗说,就是分析项目建成投产后可能对环境产生的影响。对于企业来说,这就是套在脖子上的一道“枷锁”,环评这一关过不了,后面什么手续都甭想办。眼见着能赚大钱的项目,如果被环评的小绳儿勒上一勒,这项目不死也得脱层皮。因此,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就成了众多企业纷纷“攻坚克难”的对象。

    依道理而言,这样重要的角色,一定要独立、公开、公正地行使职责,但事实却与我们想象得有些不同。本月召开的全国“两会”上,刚刚履新的环保部长陈吉宁在新闻发布会上的一席话,让“红顶中介”一词瞬间曝光。陈吉宁表示,绝不允许“卡着审批吃环保、戴着红顶赚黑钱”。“两会”刚一结束,环保部所属事业单位的8个环评机构立即与环保部脱钩。曾经承诺多年的事情,瞬间有了转机。

    然而事情比我们想象的更艰难。根据最新的一项统计,在较为严重的五个省中,有539名环评工程师涉嫌挂靠,其中96名与地方环保局局长或副局长重名,15名与当地环保系统单位处长或副处长重名,15名与当地监测站站长或副站长重名,26名与当地环保系统单位的主任重名,19名与当地环保系统单位科长重名。真正是无“红顶”不环保。

    据了解,一份环评报告从几千元到数万元不等,环评师这样一个热门职业,自然不能“肥水留进外人田”。环保系统的一些工作人员,从地方环保局长、副局长到环境研究单位的负责人,纷纷兼任“环评师”,力争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誓把“环评”这块“肥肉”牢牢的叼在自己嘴里。

    这些“红顶中介”穿梭往来,不断输送利益。不仅给环评市场带来了不正当竞争的风险,“红顶中介”腐败也成了环保部门久治不愈的顽疾。一些企业只找与环保部门有关系的环评机构,提供高价的“买路钱”,为官员提供了广阔的寻租空间。

    新官上任三把火,环保部长陈吉宁的第一把火已经指向了环保部自身,挂靠的8家环评机构已经彻底脱钩。接下来,第二把火很有可能烧向地方。陈吉宁曾表示,除环保部外,“其它地方的(环评挂靠机构)也要分批分期全部脱离,逾期不脱离,一律取消环评资质”。

    与此同时,人们也担心,藕断了,丝还会连吗?挂靠机构与环保部门多年合作,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即便行政上脱钩,是否还会存在利益输送等问题。这些担忧不无道理:曾经抬头不见低头见,在中国这样一个人情社会,要想“一刀两断”并非易事。这一定会是一场“持久战”。

    与此同时,尽快修改环境评估的相关法律法规,以适应环评发展的需要,把环评审批权交给市场,让有公信力的第三方机构独立开展工作。同时,接受社会的监督,公开透明、取信于民,这恐怕才是治本之道。(央广网)

相关新闻

融媒体矩阵

想爆料?请拨打新闻热线0311-67562054,登录河北新闻网新浪微博(@河北新闻网官方)或通过投稿邮箱:(hbrbwgk@sina.com)提供新闻线索;时评稿件请投kangkaige2010@126.com,或直接加慷慨歌Q群167277165。
  • 河北新闻网版权所有 本站点信息未经允许不得复制或镜像 法律顾问:河北球衡律师事务所 杨建国
  • www.hebnews.cn copyright © 2000 - 2015
  • 新闻热线:0311-67562054 广告热线:0311-67562966 新闻投诉:0311-67562994
  • 冀ICP备 09047539号-1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1312006002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冀)字第101号|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31161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