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刚:天津需要建设最富活力的市场经济体系

来源:人民网天津视窗  2014-03-05 18:51:11  责任编辑:王春锐

南开大学滨海开发研究院副院长刘刚教授(摄影:杨秋煜)

    2月26日,习近平主持召开座谈会,明确提出了“京津冀协同发展国家战略”,打造京津“双城记”拉开大幕。27日,天津市委书记孙春兰提出,要“牢牢抓住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大历史性机遇”。多年来“灯下黑”的历史能否终结?人民网天津视窗策划推出“机遇”系列访谈,第一时间力邀多位专家学者进行独家解读,汇聚各方智力,做好京津冀协同发展这篇“大文章”。开篇专访南开大学滨海开发研究院副院长刘刚教授,从天津立足比较优势明确定位及产业转移等角度解读“京津冀协同发展国家战略”。

    人民网·天津视窗2月28日电:近日,南开大学滨海开发研究院副院长刘刚在接受人民网天津视窗专访时表示,京津冀协同发展需要考虑三个方面:一是生态环境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协调;二是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协调;三经是济发展与产业内在联系之间的协调。在京津冀的协同发展过程中,“我认为,主要是天津的定位及下一步发展重点。如何考虑在实施创新驱动发展过程中,把握好和北京的关系?”

    刘刚认为,京津冀协同发展首先要考虑北京非首都功能的向外转移和扩散。“在我看来,首都核心功能就是政治中心、国际交流中心、文化中心。而其他,如经济中心、金融中心等,未来其职能可以由天津来完成。”北京经过多年的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经历了沧桑剧变,由一个首都功能的城市,逐渐发展为政治中心、国际交流中心、文化中心、金融中心等若干中心于一体的大都市,多中心的混合使城市的发展定位,越来越模糊,导致人口的和经济功能的过度集聚。他认为,“要保证北京的可持续发展,必须把非首都功能转移出去。”

    对北京而言,产业转移的突破口在哪里?刘刚表示,初期阶段,在市场很难启动的情况下,政府要发挥好作用。他认为,具有政府色彩的央企总部及其二级公司与大院大所可以作为首批转移重点。他认为,总部经济属于现代服务业,对人口的吸纳作用极大。通过转移,可以缓解首都人口压力,继而带动科技类、金融类产业转移。“这是一个很好的突破口”。刘刚强调,在资源转移中,政府只起到启动作用,最终还要依托市场的配置作用。

    对于对接北京的产业转移,天津如何做到接的起、接得住、接的好,刘刚提出,“天津必须要建设最富活力的市场经济体系”。他说,值得注意的是,对比北京,在很多方面,天津市场机制不是很健全,在生活的方便性上远不如北京。

    借重首都资源、承接北京的产业转移,天津“建设最富活力的市场经济体系”这一生态系统:一要让资源向企业家配置、向优秀企业配置,构建创业环境;二要创造让企业能够快速成长、经济有效运行的环境;三是让企业未来的主体,即白领阶层有一个舒适的文化生活环境。

    对天津自身而言,刘刚认为,天津未来发展的驱动力来自两方面:一是自身的产业转型。过去,天津引进的主要是以国有和外资为主的加工制造业,科技研发型企业比重不高,现代服务业也不够发达。可以通过对接首都产业资源,加强科技研发、科技金融和生产型服务业的发展,从而逐步走上一条科技驱动的新型城市化道路。二是天津特殊的区位优势。京津冀地区聚集了全国最丰富的科技人才资源,在北京科技资源拥堵、成本高企的现状下,天津具备成为企业研发中心聚集区的基础与可能。

融媒体矩阵

想爆料?请拨打新闻热线0311-67562054,登录河北新闻网新浪微博(@河北新闻网官方)或通过投稿邮箱:(hbrbwgk@sina.com)提供新闻线索;时评稿件请投kangkaige2010@126.com,或直接加慷慨歌Q群167277165。
  • 河北新闻网版权所有 本站点信息未经允许不得复制或镜像 法律顾问:河北球衡律师事务所 杨建国
  • www.hebnews.cn copyright © 2000 - 2015
  • 新闻热线:0311-67562054 广告热线:0311-67562966 新闻投诉:0311-67562994
  • 冀ICP备 09047539号-1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1312006002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冀)字第101号|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31161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