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 国内国际 政务 评论 历史 论坛 博客 投诉 视频 娱乐 图库 热点 财经 房产 健康 教育 旅游 汽车 电力 国企

精神病患频频当街伤人 治疗少保障康复存难题如何破解

2013-07-30 10:25:21 来源:河北新闻网综合

石家庄精神卫生机构的数量最多,达到了34所,廊坊市精神卫生专科医院的数量最少,仅一所。

按照行政区域的划分标准,精神卫生专业机构“空白区”有68个县区。这意味着,这些区域的精神病患者,没有一张容纳他们身体的病床。

精神病可控可防可治疗

和受访的两家医院的医护人员比,公众对于精神疾病患者的恐惧已经难以言表。

陈云芳认为,近几年,精神疾病患者的肇事率已经明显下降,而将精神病作为突出字眼,强化在刑事案中,是认知上的误区。

“精神病就是一种慢性病,和高血压、糖尿病一样,唯一的不同是这种病的患者的症状表现不同于其他疾病,但是科学研究和临床都已经证实了,它的好转率很高,也就是说是可以治疗的,治疗针对病人的急性发作期,度过这个阶段之后,坚持服药就可以长期控制,这一点和糖尿病人用药可以正常生活工作是一样的。”李佳勋介绍。

然而,两家医院的多年治疗经验显示,不仅是公众,包括患者家人对精神疾病患者的歧视都很难消除。

家庭是精神疾病患者的第一道港湾

“很多家庭比如说一次性投入十几万,二十多万,去治疗其他疾病的患者都没有问题,但是细水长流地去照顾一个精神疾病患者,就会很抵触。”陈云芳介绍。

李佳勋在省第六人民医院工作了20多年,见过各种各样的家庭在面对精神疾病患者的态度上的转变,“越是小孩子,比如说在学校期间患病的,得到的家庭的照顾和就诊的积极性越高,随着患者的年龄增大,治疗的周期增长,家庭的厌弃态度越明显。如果父母不在,兄弟姐妹的照顾,就更不到位。”

李佳勋说,院里有一位多年住院治疗的患者,每年他的妹妹到医院看一到两次,每次来买一点水果,放下就走。对这位患者的照顾就落到了医务人员头上,有的护士看不下去,从家里带点饭、买点水果给他。

多例解锁工程治好的病人,送回家的过程,遭到了家里和村里的抵制,也让院方很无奈,“这几年,我们投入了100多万元的治疗费用,还不包括我们医护人员的付出,让人寒心。”“也有好的案例,比如说患者回家后,家庭照顾得很到位,按时到医院给患者取药,患者的康复率就很高,甚至带着药可以外出打工。”李佳勋说,“解锁工程80%的患者都恢复得很好。”

【责任编辑:张娜】
分享到
更多

想爆料?请拨打新闻热线0311-67562054,登录河北新闻网新浪微博(@河北新闻网官方)或通过投稿邮箱:(hbrbwgk@sina.com)提供新闻线索。

  • 河北新闻网版权所有 本站点信息未经允许不得复制或镜像
  • 法律顾问:河北球衡律师事务所 杨建国
  • www.hebnews.cn copyright© 2000 - 2013
  • 新闻热线:0311-67562054 广告热线:0311-67562966 新闻投诉:0311-67562994
  • 冀ICP备09047539号-1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1312006002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冀)字第101号|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311618号
  •  公共信息网络安全报警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