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提示:原创专题>>发现临城>>媒体看临城

邢台日报:临城——临“变”之城 特色愈发鲜明(图)

http://www.hebnews.cn 2010-09-09 10:09 邢台日报
订阅河北手机报,新闻天气早知道!详情 http://mobile.hebnews.cn

  临城以“城”为名。

  面临转方式、调结构这场硬仗,临城要打造一座什么样的“城”?

  如果说,摆脱资源依赖、培育后发优势、壮大经济实力是临城面临的现实任务,那么提出由散变聚、由黑转绿、轻重并举、变粗为精的产业升级方针,就体现着他们对质与量、好与快、大与强、长与短之间辩证关系的把握。

  选择生态型发展路径,临城落子有力。

  不吃子孙饭

  以人为本,力推“绿色”产业发展模式

  摆脱资源依赖,必经断腕之痛。

  县委书记宋向党说,临城的落后,是传统发展方式形成的困局,也是科学发展绕不过去的坎。

  临城经济欠发达、盘子小,在工业化道路上刚刚起步。过去“剥山皮、挖地洞”,靠矿产、石材资源发展的路子显然已走不通。拼资源、拼环境,生产缺乏市场竞争力的初级产品、低端产品、低附加值产品的粗放型发展方式也已无路可走。

  一场国际金融危机,让临城更加警醒。

  ——农业产业化水平低,龙头企业少,规模小,农产品竞争力不强。

  ——工业发展上,整体技术含量低,产业链条短,立县大项目、深加工项目、高附加值项目少,总体经济实力相对较弱。

  ——第三产业比重偏低,活力不强,旅游、物流、房地产对经济拉动作用偏弱。

  三次产业比例亟待优化,三次产业内部结构调整优化更是迫在眉睫。

  经过冷静、痛彻的自我剖析,全县上下统一了思想:当此关头,如果不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发展的代价会越来越大,发展的空间会越来越小,发展的道路会越走越窄。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宋向党认为,临城转方式、调结构,必须围绕人的全面发展进行,污染环境、浪费资源的路子坚决不能再走,吃子孙饭、砸子孙饭碗的事坚决不能再干。临城的科学发展,要体现在可持续发展能力上,体现在经济结构的优化、竞争力的增强、质量的提高和保障、改善民生上。

  临城之“城”以何为名已现端倪。

  临城的发展,已逐渐从单纯依赖资源开采、破坏生态环境的粗放型“黑色”产业发展模式,转向科学利用、节约资源能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集约型“绿色”产业发展模式。

  “绿色”产业发展模式,成为临城工业突破的指针。

  县长李群江介绍,通过强力实施工业立县、项目强县战略,临城引进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新产品和新观念,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去年,工业税收完成1.6亿元,占全部税收的81%,比上年提高7个百分点;今年上半年,工业税收收入完成1亿元,已占全部税收的87%。

  与此同时,该县以扎实推进节能减排为抓手,加快实施矿山企业“1+1”二次创业工程,兴办地面深加工企业,杜绝新上污染项目,规范矿产资源开采秩序,完善生态产业布局,发展节能产业和环保产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和竞争优势。目前,县城北部污水处理厂建成运行,南部污水处理厂、垃圾处理场已经完工,即将投入运营。

  同步实施的“绿满临城”工程,旨在建设环县城、景区、重点村绿化带,通过退耕还林、封山育林、栽植花草、大力种树等方式进行绿化、美化、靓化,培育“绿脉、文脉、水脉”特色,打造临水之城、临景之城、生态之城。

  临城之“城”,特色愈发鲜明。

  集约型发展

  摆脱资源依赖,向产业链条高端要效益

  摆脱粗放发展模式,走集约提升之路,是临城调整产业结构做出的战略选择。

  长期以来作为县域支柱产业的水泥业,最能说明问题。

  临城境内石灰岩资源丰富,南北贯穿约20公里,东西宽数百米,石灰岩资源储量达9.57亿吨,且储量大、质量优、易开采。凭着良好的资源禀赋,该县水泥业规模迅速壮大,但资源枯竭、能耗增大、管理不规范、产业链条短、污染严重等各种问题也随之而来。

  资源,这个曾经的引擎变成了一个厚厚的茧。

  破茧化蝶,为转型发展所必须。

  换言之,一个产业的健康发展,必然要经历一个扬弃的过程。

  扬什么?弃什么?这需要科学决策。

  临城水泥生产企业众多,但规模企业仅有8家,从业人员3000余人。水泥业虽然存在种种问题,但也有其长期发展积累的优势:总量较大,基础较好,区域经济特色已经开始显现。

  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周宝战说,“只有夕阳产品,没有夕阳产业。促进经济转型,并不是要全部丢弃过去的传统资源型产业,而是要通过产业的改造、升级、换代,努力使我们的资源得到更好的开发和利用。”

  由此,临城打出“产业升级”牌,围绕做大做强水泥业,支持企业“上大压小”,并确定今年建成千万吨级优质水泥生产基地的目标。

  冀东水泥随之落户临城。

  据了解,冀东水泥投资15亿元,建设两条日产5000吨水泥熟料生产线及低温余热发电项目。项目建成投产后,全县年水泥产量达1200万吨,实现税收近2亿元。

  一石激起千层浪。

  大型水泥企业的进驻,如同一只“无形”的手打破了原有的生产格局,“鲶鱼效应”开始显现。鑫普水泥、天福建材等当地水泥企业纷纷投资新上项目,迅速成长壮大。

  目前年产水泥40万吨、熟料10万吨的鑫普水泥有限公司,正在建设一条日产3500吨新型干法旋窑水泥熟料生产线项目,总投资2.6亿元,项目建成后年产水泥熟料100万吨,年实现销售收入2.8亿元,利税6000万元。

  不独鑫普,天福水泥、恒实水泥等县域企业纷纷上项目、引技术。到目前为止,临城县已拥有日产5000吨水泥生产线1条,机制立窑生产线5条,可年生产熟料200万吨,水泥200万吨,年产值近10亿元。

  脱胎换骨的蜕变使临城水泥这个传统产业又迸发出新的活力。

  这场蜕变,水泥业不是孤独的变革者。

  临城水泵曾长期享誉国内市场。经过30多年的发展,该县水泵生产企业达到40余家,年产各种水泵10万台,逐渐成为该县一大传统优势产业,潜水泵产量更是占到全国总产量的15%以上。 

  规模甚巨,效益如何?答案有些苦涩:“产值超亿元”。

  尽管多年来不断有新的发展,但横向与先进地区相比,小规模、大群体的落后生产模式,产品科技含量低、附加值低的“特色”没有从根本上改变。“产业升级迫在眉睫。”李群江说。

  针对症结所在,临城开出“药方”——培育龙头、打造品牌,叫响水泵业的“临城制造”,建成华北最大的水泵生产基地。

  龙头企业的示范带动作用远非一般企业可比,且对产业集群的形成具有明显的先导作用。该县从政策、资金等方面扶持临泉、普乐、兴临等骨干企业,实施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引导企业对接国内大型水泵企业,推行标准化、品牌化、专业化生产。优质产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据了解,临泉水泵已和上海凯泉公司、海泉供水技术公司实现技术联合开发,生产高压电机和高楼供水设备,从而迈出了升级的新步伐。 

  分布于临城各乡镇的小型水泵企业、摊点,产品大都“贴牌”销售,质量、价格不一,无序竞争现象长期存在,“临城水泵”的整体声誉一度受到质疑。该县重新组建了泵业协会,指导企业规范生产、经营,并依托省著名商标“临泉水泵”,对产品进行统一研发,统一检验,统一销售,统一打造品牌,实现“联船出海”,形成产业规模。水泵业的“临城制造”,呈现出良好发展态势。

  与此同时,临城还在县城新区规划了水泵工业园区,高标准配套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并出台土地、税收等多项优惠政策,吸引县内水泵厂家及国内外知名企业入驻。目前已有27家水泵企业报名入驻水泵工业园,投资上亿元的迪特泵业就是其中之一。他们将以先进的技术、超前的理念,引领全县泵业“脱胎换骨”,由小做大,由弱变强。

  一幅新的蓝图随之拉开。

  发展新兴产业

  依托药业、旅游业,构筑新的增长极

  在产业升级这个问题上,临城提出“轻重并举”。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临城也在着力发展医药、旅游等新兴产业,以此调优产业结构。

  就在不久前,河北君临药业有限公司被省科技厅等4个厅局授予“高新技术企业”称号。

  当年的破产企业临城县航天制药厂早已淡出人们的视野,但也正是在几间破旧的厂房里,君临药业开始了创业之路,先人一步引进了医药中间体6—APA生产线,两年后,公司产值达到1亿元,科技创新成为企业发展的助推器。

  董事长冯胜军告诉记者,现代企业必须夯实技术、人才基础,方能以尖端产品竞逐高端市场。

  随着医药市场竞争日趋激烈,新产品层出不穷,今天的优势产品可能很快就成为明日黄花,企业发展时时刻刻面临着严峻挑战。要在市场上站稳脚跟,还得靠“拳头”产品。

  君临在其自行研发的国家6类新药芦荟珍珠胶囊获得国家专利并荣获新药证书后,企业迅速投入资金建设生产线,年生产阿胶300吨、龟甲胶100吨、黄明胶100吨、鹿角胶100吨、阿胶黄芪口服液3亿支,年产值3.5亿元。芦荟珍珠胶囊和阿胶黄芪口服液系国内独家中成药,一举占领华北市场。

  受企业规模限制,管理体系和人才结构均不够科学,市场拓展进展较慢。冯胜军带领公司管理人员赴广东、广西、湖南等十几个省区知名医药生产企业,与其管理模式、营销模式全面对标,查找自身差距,制定了赶超路线图,投资 2000万元对生产线进行改造升级,并引进了多名高级管理、营销人才。

  新的支撑为企业发展注入活力。目前,君临药业主要产品已成功打入华南、东北市场,营销网络正在向全国拓展。今年上半年,企业销售收入较去年同期增长30%以上。

  不独君临,塞克药业尼群地平项目提前开工,目标是建设尼群地平生产线及附属配套设施,年产尼群地平片等西药固体制剂50亿片。

  该项目总投资0.98亿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9020万元。

  作为县域企业,紧抓机遇快速发展自不待言。公司副总经理祁栋告诉记者,项目所需生产设备部分已安装,预计年内建成投产,可新增销售收入1.15亿元,并提供300个就业岗位。

  临城县项目建设招商引资委员会办公室常务副主任马玉芳说,该项目产品生产技术已经获得专利权,产品已经进入医保目录而且附加值高,市场前景广阔,对产业升级将起到积极作用。

  医药行业正在成为临城转型发展的新的增长极,旅游业发展也在加速发展。

  据了解,旅游业可带动饮食、建筑、交通、邮电通讯、园林、商业、保险等58个行业的发展,带动作用极强。

  临城旅游初步形成了崆山白云洞、天台山、岐山湖、蝎子沟、丰乐园等多个景区景点,先后获得了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4A级旅游景区、国家地质公园、国家森林公园等9项国家级荣誉,还拥有邢窑遗址和普利寺塔两个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等古文物遗址,在邢台市旅游业中占据重要地位。

  县旅游局副局长朱观奇说:“这些旅游资源集洞、山、水、原始次生林、人文历史及生态农业等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于一体,具有内容丰富、种类齐全、品位高雅、底蕴深厚的鲜明特点,是我县旅游的最大卖点,也是发展旅游业得天独厚的优势。”

  为了打好旅游这张牌,临城县规划、整合现有的旅游资源,坚持洞、林、山、水等旅游资源综合开发,不仅打造了县内精品线路,更是加强与周边知名景区联合与协作,共同推出多种旅游“套餐”,实现了资源共享、联合促销。

  此外,临城还大力发展渔家乐、农家乐、菜家乐等景点建设,提高游客的待能力和承载能力,完善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为发展旅游业提供了优势明显的便利条件。

  为充分挖掘和利用旅游资源,临城还在谋求生态与经济的“双赢”目标上做文章,力求以生态旅游带动绿色农业的开发,实现一产、三产的对接。突出发展优质林果、高效种植、畜牧养殖三大特色产业,将生态优势转变成经济优势。

  到目前为止,临城的薄皮核桃种植面积已达10万亩,成为北方最大的薄皮核桃生产基地,被评为“中国核桃之乡”。以薄皮核桃为突破口,兼顾苹果、板栗等特色农业,临城鼓励龙头企业发展深加工,发展观光农业、休闲农业、生态农业,做大做强特色农业。

  立足资源优势,挖掘资源优势,放大资源优势,临城旅游业已进入加快发展期。

  透过漫山新绿与碧波荡漾的岐山湖水,新的增长极在滋长、在壮大。

  临“变”之城,正沿着科学发展的轨道迈出坚实步伐。(记者 高敏 宁爽 武健 通讯员 赵英丽)

责任编辑: 张娜
相关新闻:
留言
##rep-begin##
  • ##username##     ##commenttime##
  • ##commentcontent##
##rep-end##
  • 发表留言:已 有0 位对此新闻感兴趣的网友发表了看法 查看全部留言
  • 用户名: 密码 匿名发表
  • 如还没有帐号,请点击 注册,进入注册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