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奥志愿风采

仇琳: 打铁更需自身硬

2022-01-15 10:24:13 来源:北京冬奥组委

扫码阅读手机版

仇琳参与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文艺演出《伟大历程》志愿服务

“2019年,我入学的第一天,就在校园内的大屏幕上,看到了习近平总书记给北京体育大学级研究生冠军班的回信,其中‘为建设体育强国多做贡献,为社会传递更多正能量’这句话我铭记在心,也就是从那时起,我更加坚定了为祖国的体育事业做贡献的决心。”谈到成为北京冬奥会赛会志愿者的缘起,北京体育大学体育经济与管理专业大三学生、校学生会主席仇琳这样说道。在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赛时,仇琳将以国家体育馆媒体运行业务领域混合采访区助理的身份,参与志愿服务工作。

因为要直接面对采访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的中外记者,拿“打铁还需自身硬”来形容这个岗位的要求再恰当不过。以“体育人”自称的仇琳,身上有一股体育人特有的豪爽和认真。那么,如何做到“自身硬”呢?这个岗位都需要掌握哪些知识和技能呢?

仇琳在国家体育馆的“相约北京”测试活动中上岗锻炼

仇琳从自己去年4月参加国家体育馆冰球测试赛的经历说起,“当时,比赛结束之后,我陪一位新华社记者扮演的‘外国记者’从采访区回媒体工作区。这位记者一路上都用流利的英语问我关于北京冬奥会的问题,因为培训课程里都有这些内容,所以我能顺利地回答。但当他问到国家体育馆的历史、中国举办奥运会的历程等问题时,我就答得有点磕磕绊绊了。”这件事给了仇琳很大的“刺激”,冬奥会赛时,媒体运行志愿者面对的是中外媒体记者,被问及的问题会更多样更复杂,需要志愿者做好全方位的准备。这也让她暗下决心“恶补”相关知识,一定要把“自身硬”这件事做到位。一方面,媒体运行志愿者要对中国的体育产业、冰雪运动发展有充分的了解,正好仇琳所学的专业是体育经济与管理,她搜集了大量相关资料,做好赛时志愿服务时被提问的充足准备。另一方面,就是要提高英语口语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仇琳每天强化英语练习,还坚持阅读中文书籍,并每天写一篇读书笔记,她怕自己坚持不下去,就每天在微博或者小程序上打卡。“这些努力都不会白费的,它让我觉得很充实。”仇琳说。

仇琳所在的场馆媒体混合采访区,是运动员从比赛区出来之后和记者们第一时间接触的地方。届时,无论是运动员还是记者,都可能处于情绪亢奋的状态。这时候志愿者的工作,比如扩音设备的调试、采访秩序的维护、安全距离的掌握等,如果稍微有一点不到位,就可能会影响到他们的情绪,进而影响到整个采访。“在这个岗位上工作,考验的不仅仅是志愿者的技能,还有情商。”仇琳说,“这个时候,有一件事非常重要,那就是保持微笑,营造出和谐融洽的采访氛围。”

据仇琳介绍,她除了完成北京冬奥组委规定的培训外,还参加了北京体育大学为志愿者特别定制的课程学习。其中,心肺复苏培训课给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当时,参加培训的每个人都轮流上场练习,学校国际体育组织学院的同学也来了,用他们的外语专长进行模拟演练,德语、法语、西班牙语等各种语言此起彼落。我置身其中,感到既兴奋又骄傲——北体大人学有所用,为北京冬奥会做出自己的贡献,这正是体育人的责任和担当。”仇琳说。

仇琳(右二)和伙伴们参加北体大志愿者出征誓师大会

今年1月中旬,仇琳就要和北体大的50多个小伙伴一起奔赴国家体育馆的志愿服务岗位。对此,她充满了期待。

责任编辑:聂榕桓

相关新闻:

电子报

凡注有“河北新闻网”电头或标明“来源:河北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为本网站与河北日报报业集团所有(本网为河北日报报业集团独家授权版权管理机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摘编、复制、链接、镜像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