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秀鹏:用匠心筑就冬奥精品的80后

2022-01-10 14:05:00 来源:河北新闻网

扫码阅读手机版

【人物名片】

姜秀鹏,1983年出生。2007年加入建设者行业以来,历经中国南极中山站项目、邯郸站项目、天津诺德雅居项目、沈阳铁路项目……现任中铁建工集团北京2022年冬奥会张家口赛区奥运村及场馆群工程项目经理。获得“2021年河北大工匠年度人物”。


距离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举办的日子越来越近,姜秀鹏的工作越来越精细。

12月13日一大早,他便开始在场馆巡检。“测试活动刚刚结束,我们根据活动中发现的问题进行进一步的整改和提升,为迎接正赛做最后的冲刺。”姜秀鹏脚步不停,目光始终在设施的细节处“检索”。

2018年,北京2022年冬奥会张家口赛区“三场一村”的建设重任落到了姜秀鹏肩上。

国家跳台滑雪中心“雪如意”的设计一经问世便令世人叹为观止,成为世界上首个采用全钢筋混凝土超长框架结构、首个在顶部出发区设置大型悬挑建筑物的跳台滑雪场馆,拥有世界上最长的跳台滑雪赛道。

“简单来说,‘雪如意’的技术难题主要是顶部悬挑的顶峰俱乐部和中间架空的弧形滑道。”姜秀鹏说,这样的设计方案在国际上属首次,没有经验可借鉴。

顶峰俱乐部直径80米,悬挑部分距离地面37.5米。如何把它制作完美并悬挑在山顶,考验着姜秀鹏和他的团队。

“它的顶部是个圆形,拼装的过程需要每一个点都必须非常精细、完美闭合。悬挑设计更是要反复验算整个受力。我们经过多次论证,反复推演、模拟,最终通过39根钢结构把它撑起来,然后卸载在山顶。”姜秀鹏骄傲地说,每一道工序,他们都做到100%合格,最终安装的偏差不到2厘米,远远小于标准偏差5厘米。

另一个难题就是架空在山谷中的滑道。

“雪如意”的滑道架空在山谷,三面环山,形成“避风港”,极大地提高了运动员比赛的舒适度。最高的架空高度达到30米,坡度最高达到37度,这给施工带来极大挑战。

“我们用了136根桩柱,因在山谷中,桩柱高度都不同。”姜秀鹏介绍,桩柱最高达30米,最深的桩基深20多米,相邻桩顶高度最大相差11米。

136根桩柱就是136道难题。令姜秀鹏自豪的是,他和他的技术团队一路攻坚克难,仅700多天,用136根桩柱将168米长的赛道架在了空中,完成了世上独一无二的滑雪跳台。

滑道所处山体,地势起伏大、基岩风化界面程度不一。要在高达110米的山体边坡施工,土方量庞大、支护范围广、作业面狭小、安全风险大。

“雪如意”顶部最高点与底部地面的落差达160多米,物料垂直和水平运输艰难。为了在施工建设全过程中贯彻“绿色办奥”理念,姜秀鹏舍弃砍伐5000余棵林木修建运输道路的方案,改为采用5座动臂塔吊组成的特种塔机组相互传递的方式,逐步将建材运到指定位置,成功克服了坡度对施工的制约;通过山地转换梁支撑体系、大悬挑钢结构吊装单元模块划分等措施逐步攻克难点。

这种施工方法直接导致效率降低,为了按时完工,姜秀鹏增加施工人数,延长作业时间。

在项目建设中,姜秀鹏带领团队不断学习、攻克难题,通过BIM全生命周期应用、塔吊防碰撞系统、高支模变形监测技术、自动喷淋降尘除霾系统、全视频监控等智能技术,节约用钢量50%,节约木方约315立方米。

站在“雪如意”顶峰俱乐部远眺,“三场一村”尽收眼底。“作为一名建设者,我将以工匠之心继续筑造建筑精品。”姜秀鹏说。

(文/河北日报记者刘雅静)

【读者网友评价】

当你有一天走过这赛道,或在最高处眺望,你是否也会意识到,这些标志性冬奥场馆,曾洒下的建设者们的汗水,以及所蕴藏的建设者们的智慧。——网友“喜闻乐见”

建筑会留下所有的印记,如姜秀鹏一样默默奉献的伟大工匠们则在这片土地上,给这个时代留下印记。——网友“时代之翼”

责任编辑:马南
电子报

凡注有“河北新闻网”电头或标明“来源:河北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为本网站与河北日报报业集团所有(本网为河北日报报业集团独家授权版权管理机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摘编、复制、链接、镜像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