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双十”评选候选新闻人物7丨谢飞:为泥河湾研究作出重要贡献的考古学者

2021-12-17 11:07:03 来源:河北新闻网

扫码阅读手机版

【人物名片】

谢飞,1953年生,河北省安新县人。1979年,北京大学地质地理系古生物地层专业毕业。1982年,获北京大学理学硕士学位,同年分配到河北省文物研究所(现为河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从事旧石器考古研究。曾任河北省文物研究所所长,河北省文物局副局长。在泥河湾马圈沟遗址发现的重要远古人类餐食活动遗迹和完整的草原猛犸象足迹坑及大批文化遗物,将泥河湾及其华北地区古人类活动推前至距今200万年前后。现为省文史馆馆员,河北省泥河湾东方人类探源工程首席科学家。


“泥河湾盆地,积攒了人类进化史的主要篇章……”2021年6月24日,清晨,阳原。在“东方人类的故乡——泥河湾发现百年暨河北省泥河湾研究中心揭牌”仪式上,美国亚利桑那大学教授John W. OLSEN(欧阳志山),通过视频祝福泥河湾考古工作,并对泥河湾在旧石器研究领域的世界地位给予赞誉。

这一天,多年来为泥河湾研究作出重要贡献的六位中外科学家获颁特聘证书。谢飞是其中之一。

旧石器时代,是人类历史第一篇章,它起始于人类诞生之日,终止于距今一万年前后。在这一领域,河北考古能取得世界瞩目的成果,关键是对泥河湾的考古发掘。

这其中,谢飞的贡献不可磨灭。

1982年,年轻的谢飞自北京大学地质物理系古生物地层专业毕业后,选择回到河北从事考古工作。那时候,中科院双古所的卫奇教授告诉他,上沙嘴遗址应该有“东西”——就这样,这个刚出校门的大学生,就远赴泥河湾刨下了他此生旧石器研究的第一锄。

“一季度,没挖出东西,我不死心。第二年又去挖,还没挖出来,就想方设法找那个石器。到什么程度?接近神经了。见个石头,就以为是石器!直到最后证明那个地方没有石器,才黯然停手。但这个过程锻炼了我,学了不少知识。”行走在熟悉的山间,谢飞回忆起既往。

谢飞把所有时间都给了考古。

儿子从幼儿园到上大学,谢飞没开过一次家长会,也没接送过一次孩子。别人的爸爸出差回来会给孩子带礼物,谢飞每次从工地回来,带回的是一大包石头。

他在前人考古发掘的基础上,不断深入开拓。

在考古界,谢飞率先进行石制品拼合研究,并将之推广到全国旧石器考古研究领域,拓宽了考古遗址形成和人类行为学研究的视野。作为我省在海内外考古学界具有重要影响的学术带头人,他曾先后组织考察发现旧石器时代考古遗址100多处,使泥河湾成为国内外学术界热切关注的旧石器文化遗存最为密集的地区。

其中,2001年在马圈沟遗址发掘的古人类群食大象的“史前餐桌”,将泥河湾古人类活动的历史由原来的100万年提前到距今200万年前后。这一发现证明,人类不仅从东非的奥杜维峡谷走来,也有可能从中国的泥河湾走来。

在谢飞的努力下,泥河湾遗址文化的内涵、范围被大大扩展,为泥河湾盆地内古人类及其文化发生、繁衍、现代人类起源、新旧石器时代过渡等重大科研课题提供了科学资料。同时也带出了一批考古人才。

近年来,谢飞提出要将时空框架相近、地质背景相同的山西大同、北京延庆、河北蔚县、怀来、涿鹿、宣化盆地囊括进来的“大泥河湾”概念,并在大同、蔚县、怀来做了一系列探索发现,取得重要成就。他还致力于将研究成果向社会推广,提出了泥河湾遗址公园建设方案,使泥河湾的研究成果不断走向世界。

(文/河北日报记者 龚正龙)

【读者网友评价】

谢飞等人的努力,一步步印证着人类文明史上辉煌灿烂的篇章,将推动泥河湾成为世界的泥河湾。 ——宋新潮(国家文物局副局长)

泥河湾发现百年,谢飞称得上是泥河湾考古发掘研究的集大成者。其学术成就和奉献精神必将激励一代又一代考古工作者。 ——高星(中国考古学会旧石器专业委员会主任、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

点击进入专题投票:http://zhuanti.hebnews.cn/node_360955.htm

责任编辑:马南
电子报

凡注有“河北新闻网”电头或标明“来源:河北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为本网站与河北日报报业集团所有(本网为河北日报报业集团独家授权版权管理机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摘编、复制、链接、镜像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