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百姓心为心 王向增用实干书写担当

2021-11-29 18:50:17 来源:河北新闻网

扫码阅读手机版

“如果是我们,遇到这些问题会是什么心情,换位思考下,我们就能体会到百姓的难处,也更有动力去解决百姓的难处。”王向增,峰峰矿区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党组书记,参加工作24年来,他以百姓心为心,想百姓之所想,急百姓之所急,综合施策变废弃矿山为绿色花园,真抓实干解决民生难题。先后关停取缔矿山开采企业41家,修复露天矿山102座,把“矿山”变“青山”,推动了当地经济发展转型升级,为当地生态文明建设作出了突出贡献。

徒步踏查60余次 综合施策废弃矿山变绿色花园

峰峰矿区是典型的老工矿区,因山而名、因矿而兴,丰富的矿产资源,曾经让峰峰的采矿业一度繁荣,为峰峰经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但由于对资源超强度、大规模的无序开采,山体变得千疮百孔、满目疮痍,区域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面对这一现状,王向增没有退缩。他明白,矿山治理问题,不仅是一个生态问题,而且是一个发展问题、民生问题、社会问题。为此,他以转变发展思路为切入点,强化顶层设计,按照“科学谋划、系统治理、标本兼治”的原则,确立了“治山先治矿、治矿先治污、治污先治源、治源先治人”的总体思路,坚持综合施策,多措并举推进露天矿山治理工作。

他带头徒步踏查矿山60余次,看山体、摸实情,谋方案、定措施,用脚步丈量矿山,现场开展工作,做到了踏查无遗留、责任具体化、治理全覆盖。为使矿山修复更合理,他坚持综合施策,有的放矢抓好露天矿山修复工作,采取“生物治理+工程治理”的办法,通过分级削台、砌沟筑坎、客土回填、造林绿化等措施,让沟壑变平川、矿山披“绿装”。

工作繁琐,任务艰巨,王向增每天要加班到晚上10点多,但他似乎不知疲倦,每天脑子里想的、心里惦记的只有一件事,那就是怎么对矿山进行最科学的治理。“能够深入参与到矿山治理这一历史性的事件当中,对于我来说也是一种幸运。”王向增说。

在他的带领下,南响堂等一大批修复完成后的山体森林公园建成开放、昔日满目疮痍的矿山逐渐成了人们休闲出游的“后花园”。露天矿山治理经验被主流媒体竞相报道,2020年南响堂矿山修复项目代表河北省入围“全国生态修复典型案例”评选。

硬功夫结合巧办法 在保护中推动发展

整治违建、违法占地一向是工作中的难点。为更好地推动工作的开展,王向增主动担当,把硬功夫和巧办法结合起来,把原则性和灵活性结合起来,在保护中推动发展。

他按照当地政府创建“无违建区”的总要求,针对全区范围内违法占地、卫片执法以及矿山治理等制定专项行动,以零容忍的态度和铁的手腕进行集中整治,同时,严格践行保护耕地、节约集约用地的理念,带领全局常态化开展宣传活动,通过向公众发放宣传手册、开展现场咨询活动等方式,营造节约用地、科学用地的良好氛围。在持续宣传的号召下,该区群众遵纪守法,保护耕地、节约集约和依法依规用地的意识不断增强,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宣传效果,受到群众的好评。

在积极治理保护的同时,王向增不忘推动发展。2020年度峰峰矿区完成收储国有建设用地32宗,面积2276.63亩,为该区后期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用地保障;耕地占补完成验收项目4个,新增耕地面积427.6亩,有效缓解了该区重点项目建设的用地指标紧缺问题;持续跟进邯郸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进程,全力推进该区的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工作。在王向增的大力推动下,国有土地收储、土地征收、占补平衡、土地出让等重点工作上都取得重大突破。

真干实干,百姓事就是自己事

作为一名新时代的党员干部,王向增始终不忘自己的初心和使命,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他常常说:“如果是我们,遇到这些问题会是什么心情,换位思考下,我们就能体会到百姓的难处,也更有动力去解决百姓的难处。”

为解决群众中存在的不动产登记、办证难等历史遗留问题,今年1月,王向增组织成立了不动产办证历史遗留问题工作专班,他带领队伍实地走访、详细调查,对不动产历史遗留问题项目再调研、再排查。为了“不把历史问题再留给历史”,他创造性地建立专人接访、专窗受理、定期研究、定期督查的工作机制,针对不动产登记中的痛点、难点,不定期召开处遗工作会议,量身定制具体解决方案,积极协调相关部门,终于解决了当地不动产登记历史遗留问题,让许多居民顺利拿到期盼多年的不动产权证。

今年7月中旬,面对连日暴雨,王向增第一时间召开防汛工作部署会,紧急启动特殊地质灾害应急预案,组织全体党员干部对该区148个地质灾害隐患点,进行拉网式排查,及时消除风险,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对于未来,王向增说:“我深知自己的能力和水平还很不够,但我愿倾我所有,尽我所能,团结同事,紧紧依靠广大党员和群众,大力传承弘扬‘塞罕坝精神’,撸起袖子加油干,摽起膀子拼命干,做全区乃至全市、全省‘生态文明’的排头兵,为谱写新时代更加出彩的自然资源绚丽篇章而奋斗终生!”

责任编辑:胡劭斐

相关新闻:

电子报

凡注有“河北新闻网”电头或标明“来源:河北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为本网站与河北日报报业集团所有(本网为河北日报报业集团独家授权版权管理机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摘编、复制、链接、镜像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