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学助残的路,我会一直走下去"
——"最美逆行者"张毛毛对话"爱心奶奶"胡年祥

找准奋斗领域闯出一片天

青年人就像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朝气蓬勃,充满希望。愿新时代青年能够找准自己奋斗的领域,在工作岗位上贡献聪明才智,努力闯出属于自己的一片天。

扫码阅读手机版

新青年对话老党员 | “爱心奶奶”胡年祥:助学助残的路,我会一直走下去

一位是资助贫困生近30年从未停歇的“爱心奶奶”,一位是曾奋斗在抗击疫情第一线的“最美逆行者”,两位新老党员展开了一次别开生面的对话。

“人活在世上,不能光为自己”

胡年祥今年85岁,1991年底退休,1992年开始资助贫困生,29年来未曾间断。执着于奉献爱心的她省吃俭用,一件衬衣穿了18年,袜子也是补了再补。截至目前,胡年祥个人出资18万多元,持续资助贫困生53名。

胡年祥和孩子们在一起。 受访者供图

张毛毛:您是怎么走上公益助学这条路的?

胡年祥:我是师范生,非常热爱教育事业,也很爱孩子,但年轻时仅做了4年老师就被调到了其他部门,这让我至今都遗憾不已。1991年退休后我身体还挺好,就想着完成自己“爱孩子、爱教育”的梦想。1992年,在老伴的支持下,我找到怀来团县委,开始参与“希望工程”救助活动,从此开启了公益助学之路,这一走就是29年。

张毛毛:还记得您资助的第一个孩子吗?

胡年祥:当然,我能准确地说出每一个孩子的家庭情况、就读学校、兴趣爱好。因为每一个孩子身上,都倾注了我的一片深情和期许。我资助的第一个孩子是个孤儿,由爷爷奶奶抚养长大。现在回想起初见时的画面,我仍然想流泪,瘦瘦小小的一个娃,肩膀头上破了一个大口子,光脚穿着一双磨出毛边的布鞋。因为家庭经济困难,孩子当时已经辍学了。孩子的奶奶知道我是来资助他上学的,激动地拽着我的手说:“我的孙子有希望了!”

我和老伴随即去学校给孩子交了学杂费,并承诺以后都由我们来交。临走的时候我们还给孩子奶奶留了20元生活费,当时我每个月退休金是171元。几天之后,我和老伴再次去看孩子,给他们带去了米、衣服、书包等物品。慢慢地我们走成了“亲戚”,只要有空,每个周末我都买点肉、菜去看望他们。如今,这个孩子已经在北京就业,每年五一、中秋、过年,都会来看我,平日也常给我打电话。我的爱心也在他这传承了下去,2007年他走上助学路,资助的小女孩如今已经上了大学,去年开始资助第二个孩子。

胡年祥和孩子们在一起。 受访者供图

张毛毛:听说您生活相当节俭,一件衬衣穿了18年,袜子也是补了再补,但对孩子的资助却从没间断过,您是怎么想的?

胡年祥:节俭是我从小养成的习惯,在吃穿用方面我没什么要求,这些钱可以省。但对孩子来说钱不能省,如果因为贫穷失去受教育的机会,那将是他们一生的遗憾。我对自己的要求是只要开始资助,就不能断,直到孩子完成学业为止。我觉得人活在世上,不能光为自己,得站高看远,脚踏实地做点实事。

张毛毛:这么多年坚持资助贫困孩子,您有什么心得?

胡年祥:一开始我偏重他们的学业,后来逐渐发现有些孩子虽然从经济上得到了资助,但由于家庭、社会等因素的影响,人生观、价值观出现了一定的问题,甚至有的孩子逃学、离家出走。这让我意识到,对他们的帮助不能单单停留在物质上,更需要为他们提供精神上的支持,于是定期的德育课也成了我助学的内容。

从2014年开始,在给孩子们送去助学款和学习用品的同时,我还带去传统教育书籍、红色书籍,并和他们谈心交流,帮助他们端正学习态度,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只有众人拾柴,爱心的火焰才能高高燃起”

2000年,胡年祥成立了“爱心小组”,小组成员如今已经发展到130余人,并将助残纳入小组活动。随着队伍逐渐壮大,“爱心小组”的活动越来越规范,得到社会的认可和赞誉。截至目前,“爱心小组”累计捐款达107万余元,使310名贫困生重返校园;助残捐款约5万元。

胡年祥和“爱心小组”正在举办大学生座谈会。受访者供图

张毛毛:怎么想到成立“爱心小组”的?

胡年祥:1992年到1998年,我一直是个人资助。这期间,我一直在读老年大学,结交了不少好姐妹,她们也陆续开始参与助学。渐渐地我意识到,一个人的爱心只能是星星之火,只有众人拾柴,爱心的火焰才能高高燃起,所以我开始想办法扩大爱心力量。2000年,在怀来县妇联、县关工委等部门的支持下,我成立了“爱心小组”,宗旨是“关心孩子,献出母爱,帮助母亲,排忧解难”。

张毛毛:如今“爱心小组”已经发展到130多人,平常的活动有哪些?

胡年祥:“爱心小组”每季度举办一次活动。春季活动的主题是纪念“爱心小组”成立几周年和助学捐款大会;夏季主题是“大学生座谈会”;秋季主题是“庆国庆,再献母爱”捐款;冬季是年度总结。这些活动的举办,一方面是组织捐款,一方面是“爱心小组”成员进行思想交流。除此之外,每年我们还有20余次小活动,主要是去学校进行主题宣讲,开展思想道德教育活动。

图为胡年祥(左二)。 受访者供图

张毛毛:这么多年,您有没有一次产生过想放弃的念头?

胡年祥:思想上是有过一次波动,但最终我挺过来了。

那是“爱心小组”成立的第二年,当时为了发动更多力量参与助学,我开始在亲朋好友中宣传助学的意义,介绍贫困学生的情况,有不少人加入队伍。但与此同时也开始有人质疑这些捐款的去向。听到这种声音时,我难过极了,我这么积极地工作,这么努力地为孩子们奔波,却被误解,真的很伤心,偷偷哭了好多次。后来是老伴的一通“批评”浇醒了我,他说:“人家几句风言风语你就受不了了?你忘了之前背的毛主席诗词了吗?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你应该有这样的胸怀!走得正不怕影子歪,干好该干的事,问心无愧就好!”一下子我的心结就解开了。

后来慢慢地我的真心被看到,也得到了各方的肯定与支持。我觉得只要是做正确的事就要坚持,不要怕不同的声音,只要有坚定的信念,你就可以战胜它。

张毛毛:2007年,您和“爱心小组”开始了助残工作,起因是什么?

胡年祥:那年秋天,我和“爱心小组”成员参观了一所民办的特教学校。看到有些孩子连饭费也交不起,学校又特别困难,于是我们决定启动助残行动,至今已有14年。近几年,我们还捐助了7名患重病的孩子,其中5名已经康复并回归校园。

图为胡年祥(左二)。 受访者供图

张毛毛:您是哪年入党的?党员的身份对您坚持助学助残有什么影响?

胡年祥:我是1960年入党的。在助学助残的公益路上,我坚守了29年,这就是我对党员责任和担当的践行。人生的意义不是身份的叠加,而是能为社会贡献什么。虽然已经85岁,但只要活着,我就不会放弃,助学助残的路我会一直走下去。(记者张晓晴)(感谢共青团张家口市委对本文的大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