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家风故事征集展示活动

红色家风故事 │王喜:我的奶奶

2021-10-20 16:51:41 来源:河北新闻网

扫码阅读手机版

奶奶离开我已经整整35年了。奶奶姓张,没有大名,也没上过学,出生在1926年前后,七八岁就先后死了爹娘,和她的姥姥、舅舅相依为命。奶奶14岁嫁给爷爷,爷爷是家里兄弟四人中最小的一个,“穷”是王家的标签。贫穷的记忆停留在我儿时的记忆中,更留在奶奶的生活里。为了改变贫穷,她苦苦挣扎了一生。

奶奶是个执着的女人,深知劳动创造价值,勤劳节俭是她一生的注解;奶奶是有远见的人,明白知识的重要,即便再穷也要让孩子读书。5个孩子中,除了二叔有眼疾只上了几年小学,父亲和另外两个叔叔都读到初中毕业,最小的姑姑读到高中毕业。在那个吃饭都困难的年代,让这么多孩子读书实属不易,她所付出的艰辛我至今也无法想象。因为读书,父亲和两个叔叔先后从军,凭着吃苦耐劳的精神和在部队的优异表现,他们有了稳定的工作,悄然改变了命运。

作者小时候的家人合影(前排由左至右为作者的弟弟、奶奶与作者,后排由左至右为作者的三婶、三叔、爸爸、妈妈)。作者供图

我是家里的长孙。小时候,最幸福的时刻莫过于依偎在奶奶的怀里,亦或伏在她微驼的后背上。奶奶总是将头发挽起,在脑后挽成一个发髻,再套上一个发套。每当伏在她后背,我总喜欢捏她发套里的头发,奶奶总是假装嗔怒,呵斥我几句,引得我笑得更开心。

上学后,母亲要到生产队劳动,天黑才能回家,我干脆住到奶奶家。每次放学回家,奶奶就在炕上放好吃饭的桌子,让我写作业。天一擦黑,奶奶就端上油灯,坐在我旁边,做她的手工活,时不时偷瞄我写作业的样子,眼里充满慈爱。写完作业,我总要给奶奶讲讲所学的内容,奶奶说自己没上过学、听不懂,但我非常享受——“好为人师”是奶奶给我养成的坏毛病,也为我今后选择教师行业奠定了基础。

图为作者获得的“河北省优秀教育工作者”荣誉证书。作者供图

小学升初中考试,我报考了滦县一中。总分230分,我考了223分,全家最高兴的莫过于奶奶。一中需要体育加试:50米、立定跳远和仰卧起坐。由于我所在的村子比较偏远,没有操场,也没有上过体育课,不知道什么叫仰卧起坐。班主任张老师也不知道,就骑车带我到乡中问体育老师。体育老师将办公桌的书一收,说:“脱鞋……”当天,我一个仰卧起坐也没做成功。

回到家,奶奶成了陪练员、监督员,一有空就帮我练习仰卧起坐,这样坚持了十几天,进步很大,终于收到了一中的通知。打开一看,加试时间已过——村里收到信后用大喇叭广播,不知是信到晚了或是广播员忘了还是没听到广播,总之是晚了。奶奶更着急了,催母亲找张老师问怎么办。张老师二话不说,骑上车带我直奔加试点,但一中的老师已经走了;张老师又带我去一中,值班体育老师专门给我一个人做了测试:50米,8.3秒;立定跳远,2.05米;仰卧起坐,43个。

图为作者的妻子、女儿、母亲、弟弟和作者本人。作者供图

1985年9月1日,我如期进入一中。想到家人,特别是奶奶期盼的眼神,我发奋读书。1986年初,我获得县作文竞赛第一名,作品被收录到《唐山市中学生优秀作文选》,奶奶非常高兴;但还没见到刊物,奶奶病重,养病期间,奶奶坚持不让我回家,一定要等到回家周才可以。再见到奶奶时,她身体很虚弱,坐在病榻旁,拉着我的手,让我给她背诵那篇获奖作文,听着听着,脸上绽放出久违的笑容……最后一次见她,已经不能说话,别人说什么都面无表情,但听我说学习时,便吃力地睁开眼,无神的双眼放射出无法形容的光芒,泪水顺着她瘦弱的脸颊慢慢流淌下来。

一个平凡却影响我一生的奶奶就这样走了。她去世不久,我曾写了篇纪念文章投到报社,犹如石沉大海;35年后,我写下了这篇文字,泪流满面……今天的我已不需要投稿,因为奶奶的信念——诗书传家已经融入我的血液、沁入我的灵魂!

(作者王喜,系河北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党委书记)

【“红色家风故事”专题】


责任编辑:孙明霞

相关新闻:

电子报

凡注有“河北新闻网”电头或标明“来源:河北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为本网站与河北日报报业集团所有(本网为河北日报报业集团独家授权版权管理机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摘编、复制、链接、镜像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