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工匠精神结合能让创新这条路走得更坚实”
——“河港标兵”王帅对话“全国劳模”张海波

希望青年朋友们始终保持对新知识的渴望

学无止境,希望青年朋友们能够始终保持对获取新知识的渴望,丰富头脑,完善技能,提升自己专业领域的内核本领。同时,尽快确定自己未来的发展方向,制定尽可能明确的计划,这既包括五年或者十年的长期计划,也包括精确到月的短期计划,并尽一切努力排除困难实现目标。

扫码阅读手机版

新青年对话老党员丨“全国劳模”张海波:与工匠精神结合,才能让创新这条路走得更坚实


视频摄制:朱哲、张汉枫

张海波和王帅是一对师徒。能够和自己的师父进行这次非常“正式”的对话,王帅很开心:“平时都是忙着和师父学技术,其实也一直想有机会对师父有更多的了解。”

努力的动力源于对技术的热爱

1987年,张海波被分配到秦皇岛港第五装卸公司,成为一名电气维修工。从那时起,“做一名一流的港口技术工人”就成了他的志向和追求。30年来,张海波凭着强烈的责任心和过硬的技术本领,用执着的信念从一名普通电工成长为国家级技能大师,主持完成技改项目140余项,累计创造经济效益4500多万元。

图为张海波在工作中。朱哲摄

王帅:师父,我知道您在成为电气维修工后,为了“做一名一流的港口技术工人”付出了很多,您能说说都做了哪些努力吗?

张海波:我刚参加工作时,公司里的很多设备都是进口的,配套的资料大都没有中文版本,为了看明白这些资料,我就一边学习英语一边查看设备技术资料。为了扩充专业知识,我还买了很多无线电、自动化相关的书籍。

为了让所学到的理论知识能够尽快与实践相结合,我上班时间都扎在了设备旁,从搞懂设备上的各种符号标识入手。当时我找来了两台德国AEG门机的图纸,在晚上阅读之后,白天就在门机上进行比对、牢记位置和功能,最终将门机的各种符号运用自如。

在不断积累技术能力的同时,我开始尝试对设备进行技术改造。在改造和维修过程中,一方面固化已经学习到的专业知识,另一方面再把知识应用到设备的升级改造中。通过这种良性循环,我的能力得到了飞速的提升。

摄制:朱哲、张汉枫

王帅:促使您这样努力的动力是什么?

张海波:我刚参加工作,第一次登上门机俯视港口的时候,就被宏伟壮观的场面震撼了,尤其是高度机械化、电气化的港口装卸设备,让我感到自己差得太多,当时我就想着,一定要征服这些大家伙。所以要说动力的话,还是源于我对技术的热爱,如果没有发自肺腑的热情,是很难坚持下去的。

图为张海波(左)在工作中。朱哲摄

王帅:您认为要做好技术创新,最重要的是什么?

张海波:最重要的是专业的技术团队和不怕失败的毅力。

首先从集团到基层都应该有明确的制度鼓励创新,激活技术、技能人员的创新热情。然后需要充分发挥创新工作室的作用,努力提高工作室成员的战斗力、凝聚力、创造力,用现代化的项目管理手段,科学化地组织创新项目的立项、可行性分析、职责分工、进度控制、运行维护等工作。

王帅:您的很多创新成果都转化为了生产力,创造了非常大的经济效益,能不能讲讲您对加速这种转化的经验?

张海波:创新首先应该是解决作业过程中实际的痛点,而不是搭建空中楼阁。同时,应该根据现场使用环境,按照国际标准设计制作工艺,保证我们设计和制作出的产品具备或接近同类产品的一流水平。也就是说,在创新项目开始之前,就以按照最高标准设计产品作为指导思想,这样才能将创新成果迅速转化为生产力。

王帅对话张海波。朱哲摄

王帅:您平时经常会跟我们说工匠精神,您认为创新和工匠精神的关系是什么?

张海波:工匠精神是对工艺的精益求精,坚持不懈与追求极致是最好的诠释。但是工匠精神不是一成不变,而是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变化,不断赋予新内涵,顺应时代发展。而创新同样也不能一味求新,咱们很多创新成果都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只有每一步都站稳脚跟,或者用工匠的高标准去要求,才能让创新这条路走得更坚实。我觉得这两者没有矛盾,而应该相结合,如果孤立起来,容易造成冒进式的改变或者成为闭门造车。

技术创新项目的研发同时锻炼了团队

2013年,经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批准,成立了“张海波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工作室成立以来,先后完成了创新技改项目40余项,累计节约资金3300多万元,工作室也被授予全国劳模创新工作室、全国工人先锋号等多项称号。

图为张海波获得2013年感动交通年度十大人物。闫敬河摄

王帅:作为您的徒弟,我知道“张海波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还有带徒传艺的工作,在解决技术难题的同时培训港口亟需的技术人才。介绍一下您在人才培养方面做了哪些工作吧。

张海波:我们每年都会开展电工、维修工等的技能培训,既包括理论培训,也包含实操的培训。

非常重要的是,我们每年都会有技术创新项目,采取项目化运作,从而能够尽最大可能把有意愿、有能力参加项目的优秀技术人才吸纳到项目研发中,通过产学研、传帮带有机结合,在解决实际问题的同时,团队也得到了锻炼。

视频摄制:朱哲、张汉枫

王帅:您为了我们的成才,真是付出了特别大的努力。

张海波:通过创新团队的培养和锻炼,工作室确实有很多成员成长非常迅速,获得了很有分量的荣誉。比如河北省劳动模范万秦生等,当然还有你这个“冀青之星”。

“党支部工作就是凝聚党员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张海波不仅是公认的技术创新带头人,也是一位有口皆碑的党务工作者。2018年,他走上了散粮部党支部书记岗位,经过梳理,找到了党建工作的方向。

王帅:您是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平时您确实也干得比谁都多。您是怎么想的?

张海波:哈哈,劳模劳模,不比别人劳动得多怎么能叫劳模?我认为,利用掌握的知识为公司排忧解难,才能体现我身为劳模的意义。

图为张海波在工作中。朱哲摄

王帅:您还是一位在职工中有口皆碑的党务工作者,您认为企业的党支部需要起到哪些作用?

张海波:做了三年党支部书记工作,我越来越感悟到,在企业里,党支部工作就是凝聚党员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在服务企业稳步发展、服务职工凝聚人心、服务社会促进和谐方面起到推动作用。

视频摄制:朱哲、张汉枫

在这些年的党建工作中,我以党支部为引领,做好单位的制度建设,给职工创造了一个公平、和谐的制度环境,从而更好地激发了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同时,在全站职工中建立了互助关系,谁家有困难,大家伸手帮一把。这样也让职工们更加信任党支部班子和党员,现在我经常接到咱们职工的各种求助电话。党务工作无小事,我还要再接再厉,继续努力。(记者马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