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创新的目光放在脚下的每一步”
—— 魏好余对话公路养护界“发明家”刘少伟

练就过硬技术本领 勇于创新敢为人先

在高速公路工作的新青年,要勇于创新,敢为人先,执着追求,不懈奋斗。在工作实践中锻炼成长,练就过硬技术本领,以聪明才智管养好高速公路,为人民提供一个畅通、安全、优美、舒适的公路行车环境,让智慧和汗水在高速公路上闪闪发光。

扫码阅读手机版

新青年对话老党员 | 公路养护界“发明家”刘少伟:把创新的目光放在脚下的每一步


视频摄制:张超


从一名普通的高速养护工到工区主任、创新工作室“领头羊”,再到河北大工匠、全国劳动模范……刘少伟如何在平凡岗位上,做出这样不平凡的业绩?魏好余希望通过这场对话,向刘少伟好好取取经。

魏好余对话刘少伟。 张超摄

“真正工作起来,发现养路工作并非像我想象中那么容易”

1997年,刘少伟进入河北高速公路集团石安分公司,成为一名高速公路养护工。20多年来,他在公路养护岗位上不断进行科技创新,先后自主研发了高速公路背负式融雪剂播撒车、护栏板快速更换装置、桥梁线缆托架、除草打药多功能扫路车等多个创新项目,出版学术专著2部,发表学术论文22篇。

刘少伟。 受访者供图

魏好余:您扎根高速公路养护一线20余年,最初是怎么踏上这个岗位的?

刘少伟:我是1989年从天津河北工学院(现河北工业大学)土木建筑工程系公路与城市道路专业毕业的,毕业后在邢台地区交通局工程一队参加工作,在省内省外修路修桥8年;1997年10月,我参建的石安高速公路竣工通车后,我就留在石安高速,从事公路养护工作。

魏好余:这20多年里,高速公路养护技术发生了很大变化,您也是这个变化的参与者和推动者,能简单讲讲您的心路历程吗?

刘少伟:刚踏上这个工作岗位时,我心情很激动,认为石安高速的一部分是我亲自参加建设的,我了解它的情况,对它十分熟悉,自己修自己养,应该得心应手,但是真正工作起来,发现公路养护工作并非像我想象中那么容易。当时的技术条件有限,养护工程主要是靠人力,高速上车辆多、车速快,非常危险,养护工被撞伤亡的事故时有发生。所以我就开始琢磨,创新机械化作业方式。起初冬季都是人工撒盐融雪、扫雪,夏季是人工除草,路面清扫需要养护工骑自行车上路、扫路等等,劳动效率低。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自主研发了高速公路背负式融雪剂播撒车、除草打药多功能扫路车等多个创新项目。

魏好余和刘少伟。 张超摄

魏好余:您破解的技术难题中,哪一个最有挑战性、印象最深刻?

刘少伟:石安高速开通后的12年里,邢台柏乡段石灰土底基层和路基受雨水浸泡,经常成泥浆状从路面裂缝处涌出。传统的处理方式多是开膛破肚式的开挖整修,工程量大、耗时久,影响车辆通行。为攻克这个难关,我查阅大量资料,搜集了国内外多种路面裂缝的处理措施,研究制定具体的处理方案。整整一个夏天,我顶着烈日在路面上做实验,胳膊晒爆了皮,双手被浆液泡得泛白,最终打孔注浆新工艺试验成功,一次性解决了困扰养护人员十余年之久的难题,节省维修费用1000多万元。

像这样的例子其实很多。很多问题都是在实际工作中细心观察到的,只是看你是不是想到用技术去解决。通过不断发现问题,我持续向公路养护各项技术难题发起挑战,把创新的目光放在脚下的每一步。20余年的实践证明,通过科技创新,我们不仅成功破解了公路养护工作中的难题,保证了工程质量,降低了工程成本,提高了养护效率,还保障了公路畅通,有力地推进了公路养护事业的顺利发展。

“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

2012年1月,河北高速石安管理处邢台养护工区成立了以刘少伟为带头人、由多名专业技术人员组成的创新工作室。工作室成员针对公路桥梁养护工作中的施工技术难题,已完成80项公路桥梁技术创新项目,荣获27项国家专利,带来上亿元的经济效益。

刘少伟(左二)和他的同事在工作中。 受访者供图

魏好余:高速公路各项养护作业里,每个细小的环节都有您创新的印记,这是怎么做到的?

刘少伟:创新从来不是一蹴而就的,每一项创新,都要付出超过常人百倍的努力。为了积累相关科技知识,我读了上百本机械、公路养护方面的专业书籍。业余时间,我也会读书查资料、做试验,一头钻进技术创新里,潜心研究。

研制快速清理桥梁伸缩缝旧胶条的专用工具时,正赶上冬天,我趴在地上做试验,雪水浸透衣服,浑身冰冷,手、胳膊、腿、脚被冻麻木,失去了知觉,脸部冻得发僵,连话都说不出来。持续一个多月的试验,最终成功研制出了快速清理胶条的专用工具,使更换胶条的效率提高了10倍。为了研究采用“临时支护”和“快速整平”攻克桥面铺装产生裂缝和平整度差的难题,整整一个夏天,我冒着高温酷暑盯在施工现场;高速公路护栏板快速更换系统装置的研制,经过了长达一年的测试、修改、再测试、再修改,反反复复试验研究……每一项科技创新,都克服了许多困难,倾注了我的心血。

魏好余:太辛苦了,越是恶劣天气,越是在路上。

刘少伟:没办法,这就是我们的工作常态。我印象最深的一次,2009年11月,河北中南部普降大到暴雪,石安高速邢台段更是遭遇特大暴雪,我们一直坚守在除雪保畅第一线。困了,就在车里靠上一会;渴了,就喝几口矿泉水。后来我发高烧,医生让必须输液治疗,但我怕耽误除雪工作,打了一针,吃了点药,就又匆匆赶回工作岗位,一连13天日夜奋战在石安高速公路上铲冰除雪。经过大家不懈努力,我们管辖的86公里高速公路,过往车辆畅通无阻,圆满完成了“24小时双向四车道通行,48小时路面无积雪”的任务。

视频摄制:张超

魏好余:您长期做养护工作,除了辛苦,会有觉得枯燥吗?

刘少伟:确实会有觉得枯燥的时候。高速公路养护是野外工作,长期露天作业,风吹日晒,与路上飞驰而过的车流为伴,不断在路上、桥下、边沟翻越护栏作业,日复一日重复着同样的流程。可是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我们以“路”为家,通过养护创新,不断有新技术、新产品在公路上被广泛应用,为养护工提供了安全的作业环境,给人民提供了畅洁绿美、安全舒适的行车环境。这些使我非常有成就感,偶尔的枯燥也就变得不值一提。

“在平凡的岗位做出不平凡的业绩”

因为成绩突出,刘少伟创新工作室被河北省总工会评为河北省劳模创新工作室、河北省工人先锋号,刘少伟获得全国劳动模范、河北大工匠、河北省十大金牌工人、“河北省能工巧匠”等荣誉38项。

刘少伟和魏好余。 张超摄

魏好余:您觉得新一代劳动者,应该具备怎样的素质?真正的工匠精神是什么?

刘少伟:新一代劳动者,要不断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不断增强创新意识、培养创新思维,努力成为新时代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高素质的劳动者。

我认为工匠精神是指工匠对自己的产品精雕细琢、精益求精的精神理念。工匠们对细节有高要求,追求完美和极致,把创新的品质从99%提高到99.99%,创造出经得起实践考验的创新精品。

视频摄制:张超

魏好余:作为创新团队的“领头羊”,您是怎样在工作中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

刘少伟:首先要牢记自己是一名共产党员,时时处处以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一是在思想、工作、生活等各个方面对照党章,带头作表率,以一个人带动一批人。二是爱岗敬业,积极创新。在工作上,吃苦在前,克服困难,勤于学习,善于学习,学以致用,努力成为“懂技术,会创新”的高科技、高技能人才,努力在平凡的岗位做出不平凡的业绩。(记者周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