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文展示|靖云国:我与邯郸不了缘

2021-09-21 09:04:08 来源:河北新闻网

扫码阅读手机版

【编者按】为深入挖掘第六届河北省旅发大会举办地邯郸红色基因、历史文化、地域风貌、民俗风情等资源,河北省文化和旅游厅、河北省作家协会、河北日报报业集团联合主办“文化名人邯郸笔记” 主题征文活动。用笔墨文字展现邯郸传承红色基因、创新绿色发展,推动文旅融合发展的新成果,全方位多角度书写邯郸文旅资源,展示邯郸文旅发展的新气象、新风貌。

孩提时代就有一个梦想,盼望有朝一日能够走进文化气息浓郁的历史文化名城——河北邯郸。

相信在多数人眼中,邯郸是一个极具文化底蕴、传承红色基因、荟萃文化名人、民俗风情悠久、美轮美奂的魔幻城市。如果用现代眼光考量,她更是一个创新绿色发展与全域文旅巧妙融合,历史与现代完美结合的美丽城市。

很小的时候,我心中就有一个梦,有个做梦都想去邯郸看看的心愿。这个梦想来源于小学课本上的成语“邯郸学步”。在小学时代,虽然并不太懂,但却对邯郸产生了难以抑制的冲动,并为之念念不忘数十年。

老师曾耐心讲解过成语的来历和启示,当时我更感兴趣的则是邯郸。究竟邯郸有着什么不为人知的故事,抑或具有怎样的魔力,才能让那个燕国寿陵人跑到邯郸学步?

带着种种疑问和不解,我完成学业参加工作,及至成家立业,心中那份对于邯郸的渴望日久弥深。几年前,儿时向往邯郸的梦想终于变为现实。

在一个秋高气爽的假日,我与家人终于踏上了邯郸之旅。后来听妻子和女儿说起,我当时表现的特兴奋,那情景宛如一个得到心仪已久宝贝激动地欢呼雀跃的孩童。

怀揣着儿时的憧憬出发,邯郸,我来了!

对于邯郸,我不仅慕名已久,私下里更是做足了功夫。从小时熟知的“邯郸学步”,到收听长篇历史小说《赵武灵王》,还利用百度、报刊了解邯郸历史渊源。一个博大厚重韵味悠长的邯郸,经常会走进我梦里。

我的家乡在全国蔬菜之乡寿光,此地距邯郸400余公里,初次驾车出这么远的门,我颇有些紧张。我的驾车技术不太好,好在有导航帮助,还有妻子女儿帮着看路,倒也有惊无险。彼时乘车的还有我的父母,辗转几个服务区休息之后,我们全家五口一路风驰电掣安全抵达邯郸。

刚进入邯郸古城,一股大气磅礴的现代化城市与饱含古朴厚重充满历史沧桑气韵的感觉扑面而来。行驶在繁华热闹的中华大街上,我一边小心注意着车流人流,一边忙里偷闲看上一眼城市美景。

那笔直宽阔的马路旁边,栽种着高大粗壮枝繁叶茂的法桐,它们尽情伸展怀抱,仿佛一把把巨大的绿伞为行人带来阴凉;伴随秋风吹拂树叶的声音,干净整洁的人行道上,则是三三两两说说笑笑的人群忙着赶路,一时分不清到底是游人还是本地人。两侧绿化带中的红花绿草,在勤劳灵巧的园丁手下,展现出一幅幅美丽灵动的画卷,蜂蝶穿戏在花丛中,鸟雀展翅掠过树顶,处处鸟语花香,生机盎然。“妈,您看,这边的街心公园!”女儿好奇的指着窗外对妻子说。我有意放慢行车节奏。“好好开车,注意安全,别分心。”妻子善意地提醒我。听了妻子和女儿介绍,我才弄明白。原来公园里有一群穿得花花绿绿的老爷爷和老奶奶,爷爷正在拉着二胡,奶奶们正在扭秧歌呢。好一幅悠然自得、其乐融融的盛世美景。

驱车来到邯郸市博物馆附近,我找到一处看起来有些逼仄的停车位,妻子下车去后面帮我看着,我连续倒车入位,有几次差点蹭到周围的车辆和路沿石上,窘得我满头大汗。就在无计可施之际,一位中年人快步走来,接着招呼我下车,随即上车几把方向轻松入位。我连声道谢不已,那中年大哥笑了笑说:“兄弟,你们这是初次来邯郸旅游吧,举手之劳,小事一桩,不要客气,祝你们玩得开心。”说完就挥挥手匆匆离去。年近80岁的娘说:“孩子,看来世上还是好人多啊!停车虽然是个小事,但是小中见大,足见邯郸这个地方的人热情厚道。”

一边说着话,我们一边来到博物馆售票口,前面排满了等候进馆参观的人群。假日期间,带着老人孩子参观的特别多,还有许多成双入对打扮入时朝气蓬勃的年轻人。见到我们带着岁数大的老人,前面几位年轻人还主动让我们向前走过去排队,感动的娘不迭声地道谢。

办好手续进了博物馆,眼前豁然开朗,精神为之一振。等看过介绍才知道,邯郸市博物馆位于河北省邯郸市中华北大街,成立于1984年,是国家一级博物馆、河北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她的主体建筑前身还是1968年建成的“毛泽东思想胜利万岁邯郸展览馆”呢,堪称是标准红色基因。

正当我们一行5人不知从哪里开始,参观左顾右盼的时候,面前忽然出现了一位精神矍铄、穿着得体的老人,看老人的年纪,似乎要比我父母还年轻一些。老人戴着一副厚厚的近视眼镜,身上散发的气质像极了学校老师。

“你们是外地来这儿参观的吧,请不要担心,我是邯郸学院历史系退休教师。孩子们都大了,俺在家里闲着没事,这几年就在博物馆当起了义务解说员,你们称呼我老王就行!”说完就掏出麦克带上,引导着我们参观起来。

父母又是一番道谢,王老师微笑着连说不必客气。就这样,我们边走边听,边走边聊,邯郸古城的历史底蕴渐渐在眼前清晰地浮现开来……

浩如烟海的历史典故,博大精深的古城神韵,在王老师的讲解中呈现的有滋有味,丰富多彩。看着耐心为我们几位素昧平生的游客讲解的如此投入的“邯郸好人”,我们发自内心的感激。临别之际,父母和妻子女儿纷纷掏出携带的零食饮料递给王老师,但都被王老师谦逊儒雅地拒绝了。王老师边走边笑着对我们说:“希望你们玩得开心愉快!再见。”看到王老师走远,我忽然从沉浸在浓郁的文化气息中回过神来,糟糕,还没有问王老师大号呢?“哎,王老师,请问您叫什么名字?” “我们都是邯郸人,好客邯郸欢迎您!”

回答声伴随着王老师那爽朗的笑声传入耳中。

参观完博物馆,我们又游览了赵国邯郸故城、娲皇宫和八路军一二九师司令部旧址等地,充分领略了邯郸古城的博大精深和文化底蕴,眼界大开,赞叹不已。瞻仰一二九师司令部旧址,更使我们明白了创建新中国的确来之不易。

古老美丽的邯郸,不仅历史悠久,而且物产富饶。在邯郸短短2天时间,我与父母妻女饱览了美景,品尝了美味,确实滋生出一种流连忘返的感觉。有幸到此一游,不买点地方特产无论如何说不过去。于是乎,涉县的三宝核桃、柿子和花椒,鸡泽的辣椒,永年的驴肉,魏县的鸭梨,闻名遐迩的“磁州窑”陶瓷,统统来者不拒……

王老师,不,应该是王教授,王老的精彩讲解给我们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还有那好心帮忙不留姓名的倒车师傅……邯郸人的朴实厚道,邯郸古城的独特风韵,邯郸人待客处事的彬彬有礼,都使我终生难忘。虽然已经过去数年,但至今历历在目。

现在想来,那是一段难忘的情,更是一段不了的缘。我多想有一天能再次踏上邯郸这块魂牵梦绕的热土啊……


【作者介绍】

作者:靖云国,笔名北海,男,汉族,山东寿光人。现为中华诗词学会会员,中国西部散文学会会员,山东省散文学会会员。作品散见《西部散文选刊》《中华文学》《青年文学家》《中国文艺家》等报刊与网络媒体平台。


责任编辑:吴潇

相关新闻:

电子报

凡注有“河北新闻网”电头或标明“来源:河北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为本网站与河北日报报业集团所有(本网为河北日报报业集团独家授权版权管理机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摘编、复制、链接、镜像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