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届河北省旅游产业发展大会专刊>>

寻觅绿色

2021-09-14 16:48:38 来源:河北旅游杂志
进入移动版,省流量,体验好

8月25.jpg

塞罕坝  简单而极致的森林之美

塞罕坝的森林看起来是简单的。驱车向林场行驶,路边一色的全是落叶松。树都不粗,碗口到小的脸盆口粗细,一棵棵直直地指向蓝天,没有虬曲,没有分叉,也没有藤蔓缠绕。干脆利落,挺拔整齐,像穿着绿军装的年轻士兵,扮靓着这片高岭,也守护着这片高岭。

我太爱这落叶松。比起白桦,我更爱看它。简单、直率、清新,像看见自己的弟弟,你疼爱,但你知道它已经长大了,已经是个执拗的、一心要向上生长的青年了。走进落叶松林,近距离感受它的高大、茂密,脚下由松针积成的腐殖土厚实柔软,这时,反倒生出自己早已被它默默呵护的感觉。

8月26.jpg

塞罕坝森林公园有广大的落叶松林,铺展成一片青绿色的海洋。每棵落叶松都是极简的瘦高三角“造型”,无数个竖立的三角形重叠、交错、延展,使得这青绿的海洋,有了起伏跃动的“波浪”。

观看落叶松林海,康熙点将台是个好地方。点将台是一块突兀孤立的巨大岩石,当年康熙皇帝率十万大军御驾亲征,在这个高台上任命他的哥哥福全为抚远大将军。在大获全胜之后,康熙皇帝又登临此台检阅凯旋的清军将士。那时,他必是发表了一通胜利感言的,他的话语,也必是像坝上的森林一般豪放雄浑的。

从石台向下眺望,绿海波涌,凉风习习,一种简单而极致的美充塞于天地间。尘世烦恼、胸中郁结,随着呼吸而释放。不远处就是内蒙古大草原了,林毯、草毯,都是大地的衣裳,白云压得很低,往“衣裳”上投下片片阴影。怪不得有小朋友写作文说:“我站在大草原上,伸手扯下了一片白云。”

落叶松与白桦,应该是塞罕坝最常见的两种树了。有一个景点就是在两种树林的交界带,木板铺成的林中小路曲折迂回,为的是让游人体会另一种不同的美。喜欢白桦的人很多,尤其是女生,同行的一位大姐倚着白桦树照相,50多岁的人了,竟然照出了一种我从未发现的少女感。或许这少女感一直在她体内存在,只是依托白桦和相机,才清晰地浮现出来。

有一颗少女心并不是什么害羞的事,反而应该喜悦。就像这些柔美的白桦,即使长高长粗,人们也依然喜爱。它们的“皮肤”薄润光洁,白的树干与绿的草地,简单两种颜色,构成一幅柔和清新的画。物资匮乏的年代,人们常把白桦树皮剥下来作为书信用纸。在过往的时间长河里,一定有许多少男少女,收到用“白桦纸”寄来的相思。明亮的眼眸,羞涩的微笑,我仿佛看到一张张被照亮的面孔,在暗沉的长河中一闪而逝。

8月27.jpg

在95%的青绿之外,有5%的各种色彩,需要你俯身亲近大地,去发现。林间或草甸上的野花往往都很小,凉风一吹,左摇右摆。如此弱不禁风的生命,但只要阳光和雨水足够,它们都“也学牡丹开”。翠雀,乌头,蓝盆花,鸽子兰,野韭菜,野薄荷,紫花地丁——紫色的花最多。蹲下来,镜头朝上,以蓝天为背景把一株紫花纳入镜头,凝视这样的画面,仿佛有深情低诉的马头琴声在耳边散开。格桑,瞿麦,百了莲,柳兰,老颧草——柔美的粉色也有,但往往带着一丝紫色调。金莲花,沙打旺,虞美人,金丝桃,野百合——橙黄色调的花虽然品种不是最多,但是开起来恣意铺张,尤其是金莲花,小小身体里的热情似要把整片草原都点燃一样。如果在6月初去,还能遇到胭脂花,那是一种当下非常流行的“蜜桃色”,类似于马齿苋一样的茎的顶端,一嘟噜蜜桃粉的小花挂着晶莹的露珠,再没有比它更惹人怜爱的了。

林间时闻鸟鸣,有各样的蜘蛛在游人罕至处结网,有各样的蜂蝶忙着花间觅食,还有各样的蘑菇在密林深处静悄悄萌发。拍鸟、松鼠这些小动物没啥稀奇,有人拍到了浑身雪白的白狐……塞罕坝,这片曾经的皇家狩猎场,如今又成为野生动植物自由生长的天堂。

在塞罕坝展览馆,丰富翔实的史料,能够让游客了解这片森林的来历,了解三代林场人用青春和生命呵护培育这片绿色的感人故事。同时,也有一些森林科普内容,如林场的珍稀动植物品种,有毒植物的辨别等安全知识。先看展览,再去林间草甸上游玩,自会多一份知识储备打底。

展览馆中,一片落叶松树干的剖面给我印象深刻。只不过篮球那么大的直径,年轮细细密密,一圈圈数吧,20年,30年,40年……43年风霜雪雨。一棵树,让人肃然起敬。而塞罕坝的绿海,正是由数不清的这样年轻又沧桑的生命组成。

8月28.jpg

百草畔   密林中的清幽胜境

提起涞水野三坡,人们首先想到的是百里峡。百里峡开发早,知名度高,游玩的人多,我也曾去过两次。相比之下,同属野三坡核心景区的百草畔则时常被忽略。近日暑热难耐,专程去了趟百草畔。从人声鼎沸的城市,走入这片号称植物王国的清幽之地,感觉如同闯入了另一个世界。

当晚,我们住在山下的百里峡七彩艺术小镇,次日一早驱车赶到景区。首先踏入的是杜鹃谷,杜鹃4月盛开,此时花期已过,难觅芳容。不过,带着草木清香的清凉气息扑面而来,触目所见,已是一个草木葳蕤、郁郁葱葱的绿色世界。

沿着山间小路拾阶而上,茂密的树林遮天蔽日,加上连日雨水丰沛,雾气升腾,哪里还看得到山?正所谓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杜鹃花不见了,山间却不缺少花朵果实,粉红的蔷薇、嫩黄的百合、雪白的白芷,还有一种花瓣繁复漂亮的花,偏偏有个怪异的名字叫牛叠肚,当然更多的花果都叫不出名字。这里生长的是原始次生林,地上有厚厚的腐殖土,随处冒出好多形状各异的蘑菇,大的如拳,小的如指肚,一丛丛、一簇簇,如花一般绽放。

正当我们沉浸在路边的景色中时,一阵阵喧嚣的声浪突然席卷而来。举目前望,路边脚下安静流淌的溪流,在前方随着山势奔腾而下形成瀑布,这些瀑布“型号”虽小,却很有气势,一个接一个,或急或缓,在青石树木间奔腾跳跃,玉珠迸射,飞流直下。一路上行,一路享受流水弹奏的“乐音”。

行至山腰处,转过一个弯,奔腾的溪流戛然而止,山崖边出现了一眼汩汩冒水的泉。这眼泉便是溪流的源头,名叫万年泉。据说不管旱涝,不论寒暑,终年流淌,不绝日夜。水至清、冰凉,掬一捧扑在脸上,精神一振;喝一口下肚,透人心脾。

乘坐通往山顶的缆车,脚下是大片的野核桃林。松鼠在树上跳来跳去,刚想用镜头捕获,它们早已逃得不见踪影。由于山高林密,这里早已成为斑羚、狍子、青羊等许多野生动物的乐园。

8月29.jpg

走下缆车,眼前一片开阔,一个绿草如茵、野花竞相开放的高山草甸出现在眼前。草长到齐腰深,工人正随着山势地形架设环形木栈桥,栈桥上相隔不远便有一座观景台。

穿行在新修的木栈道上,清风送爽,花香盈鼻。翠绿的野草间,挂满晶莹露珠的柳兰、蓝刺头、风铃草随着微风轻轻摇曳,简直美不胜收。将近午时,浓雾仍未消散,登高远眺,依稀可见远山如黛,绵延不绝。据说,雨过天晴之时,时常出现云海。这在少雨的太行山区并不多见,我们相约寻机再来,欣赏拍摄云海日出美景。

下山时我们选择了另一条路线。这里山更幽,林更密,主打的树木是白桦。粗大挺拔的白桦组成茂密的森林,滤去了所有声响,说句话都像被麦克风扩大了音量。默默行走在静谧的林中,不由想起那句古诗: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突然,树林间响起啾啾几声鸣叫,刚辨清方位,就见一只五彩斑斓的长尾巴雉鸡腾空飞起,随即一只麻色雉鸡相随而去,显然这是对恩爱夫妻。这两只雉鸡仿佛是一对林中的哨兵,紧接着四处响起了高低粗细不同的鸟鸣,好像我们是一群不速之客,惊扰了它们安静的生活,纷纷向我们提出抗议。我们不敢久留,赶紧逃离这里,去寻那块传说中有些神秘色彩的“风动石”。

拐过一道山崖,是块山间空地,一块硕大的山石出其不意地矗立在我们眼前。这块巨石高约四米,宽约五米,形似“寿桃”,兀自站在悬崖边上,只有一个小小的支点连接着地面,仿佛上前轻轻一推就能将它推落山崖。风吹过,树木摇晃,它也似随风而动。观察四周,相邻处并无山体,稍远处的山体石质也与之不同。到底是从天而降的陨石,还是自山上滚下的落石?还是景区讲解牌给了我们答案,原来这块“风动石”是火山岩风化形成的。不由得感叹大自然的神奇造化。

大暑时节的百草畔之旅,仿佛是赴了与大自然的一个约会,密林中的清幽静美、幽静中隐藏的勃勃生机,让人久久回味……

8月30.jpg

西陵古松  一面庄严肃穆  一面文艺清新

20多万株,这是保定易县清西陵景区松柏数量的保守统计。

在蜿蜒的易水河畔,静谧的山川间,方圆5公里的范围内,密布着1.5万余株古松,20余万株幼松柏。苍翠的古松随山起伏,顺道蜿蜒,护卫着气势恢宏的古建筑群。这就是清西陵古松林,世称“西陵松海”。

“陵寝以风水为重,荫护以树木为先”,因松柏长青之意,它们成了陵寝庄严气氛组的专业队员。历史上,西陵松柏主要来源于陵区西部涞源县的崇山峻岭,多为成材树,迁至陵区后再择地栽种,以期壮茂。西陵松树的栽植形式分“行栽”和“海栽”。行栽即在建筑物附近成行成排地栽植,好似护卫陵寝的仪仗,故称“仪树”;海栽即在山坡沟谷大面积无规律地栽种,称“海树”。 所有树木的栽植费用均纳入清政府的建陵经费,由专门的“树户”进行除虫、浇水、剪枝等培育,并严加管理,禁止破坏,违者轻则杖刑,重则处死。

从1730年雍正修建清西陵第一座陵寝“泰陵”开始,到1915年最后一座陵寝光绪的“崇陵”竣工,近200年苦心经营,陵区20万余株乔松巨柏参天蔽日。这些古松不仅年代久、数量多,而且千姿百态、引人联想。有身形挺拔、高耸入云的巨人松,有形态婀娜、枝叶纷披的菩萨松,更有亭亭玉立的侍女松,姿态优雅的花瓶松,枝杈相连的情侣松,树身雪白的白皮松,威武雄壮的罗汉松……它们当中名气最大的当属位于雍正泰陵宝城旁的“卧龙松”。它足蹬墙基,树干斜倚在城墙上,仿佛龙身,枝梢在空中伸展似龙爪、龙须,静静伴守着雍正皇帝。1959年,陈毅元帅到西陵来,看到这株古松的奇特姿态,欣然为其命名“卧龙松”。

晚清民国时期,因兵灾战乱,人为砍伐,西陵古松数量锐减,至新中国成立时已不足两万株,但依然是华北最大的人工古松林。西陵文保所成立后,加强对古树的保护,又开始补栽新树,终于恢复了拥有20余万株松柏树的林海。如今,1.5万余株古松在20余万株幼松幼柏的衬托下,护卫着气势恢弘的古建筑群,它们四季常青,浓荫蔽日,青翠欲滴。

松柏有庄严肃穆的一面。在水汽充沛的夏秋清晨,太阳初升之际,登高可见烟岚滚滚,树林似波涛汹涌的海面,那露出海面的陵寝建筑顶就像乘风破浪的大船。西陵八景中的“华盖烟岚”,指的就是从泰陵东南的东华盖山向下眺望,松柏林“晚霞朝雾,滴翠沾衣”的美妙景色。

松柏也有清新文艺的一面。以红墙黄瓦做背景,随便一拍都是不输故宫的大片。盛夏之际,穿行在风骨奇绝、神形各异的古松中间,清风吹过,树叶簌簌作响,饱含负氧离子的新鲜空气里含着松针和柏叶的清香,满眼森森绿意,心中则是久违的轻松释怀。

隐匿在松柏林中的民宿“听松书院”,更是文艺青年的心头爱。简洁雅致的中式庭院设计,处处透露着遁世隐居的不俗气质,自带小院的家庭房,柴扉一关便是“深山”,是另一个天地。书院周边环境更是一绝,走一走听松小路,运气好还有可能与可爱的小鹿不期而遇。或是在书院的蔬菜地里体验一把返璞归真的田园生活,“带月荷锄归”。书院还会不定期组织亲子自然课堂,可以带孩子到大自然中去,采蒲公英制茶、抓蝴蝶……

来清西陵游玩,很多人都把目光聚焦在气势恢宏的陵寝古建筑之上,而忽略了古松林,其实作为陪衬的松林也是耐人寻味的一景。无论是欣赏红墙绿影的绝美意境,还是树林漫步听松涛闻清香,都会让你的西陵“皇家之旅”锦上添花。

8月31.jpg

寻觅绿色  菩提岛上菩提风

立秋,天气灿烂而不招摇。临近黄昏,我们几个人到达菩提岛。走在静谧的弯弯曲曲的木板路上,菩提树叶间透下斑斑驳驳的光点。没有人说话,偶尔有,声音也极轻。脚步踩在会呼吸的木板上,发出清脆的小小声响,恍若进入了另一个世界。

木板路通向我们的住宿处,一色的木屋或独立木质别墅,名字也有意思,观舍、觉舍、止舍、真禅居等,禅韵十足。令人惊奇的是,岛上有温泉,晚上,在房间里静静地泡一个温泉澡,一天的疲乏悄悄洗去。当夜无梦。

第二天清晨,我在鸟鸣声中醒来,简单洗漱,走出木屋。木屋隐在灌木丛中,相互之间有百米之遥。我居住的木质别墅前,茂盛的芦苇长到两米多高,四周桑树、槐树及各种灌木丛环之。

在岛上随意走走,满眼都是绿。杂陈岛上的木棉、合欢、古槐等,簇拥着被人称为圣树的菩提树。菩提不是北方树种,但这里却有2600余棵菩提树,实属罕见。菩提树历经苍茫岁月,围绕在岛上的潮音寺四周,生生不息,与不远处的大海遥遥互望。据说菩提树从这里移到他处都不能存活,这更增添了其神秘感。到了深秋季节,菩提林将一片金黄,阳光照在叶子上,分成阴阳两面,阴面之黄,托举着阳面之金,形成极为罕见的“菩提黄”,煞是震撼,令人迷恋。肃穆的古寺,缭绕的佛音,数百米外的大海舒展着筋骨,发出经久不息的哗哗的潮水声。心不由得静下来,一缕禅意悄悄在心头升起。

菩提岛有“孤悬于海上的天然动植物园”之美誉,植被覆盖率达98%,植物种类达260多种。景区工作人员说,岛上的植物种属来自南北两方,其中菩提树、白榉、南蛇藤等树种,不要说在唐山,就是整个黄河以北地区都极为罕见。我们不禁纳闷儿:植物的生长受自然环境限制,这些树木不可能是岛上原生的,而当地也没有人工培植的记载,那么它们是通过什么途径传播到这北方人迹罕至的小岛上的呢?工作人员说,这一直是个谜,后来经过研究,人们终于发现,是小鸟,那些南北迁徙的鸟儿,或是饱食了种子后飞到这座小岛上休息,排出的鸟粪中有一些未消化的种子,或是很偶然地把一些种子沾带在羽毛中带到这里,这些种子生根发芽,顽强地生存下来,并茂密成今天满岛的绿色。

原来是这样!

漫步岛上,一边是大海,一边是丛林,据说负氧离子每立方厘米大于一万个。行走在这天然的大氧吧中,无异于给肺部来了个大清洗。

参观完潮音寺等景点,黄昏时往回走,路过一片沼泽地时,不知谁学了一声鸟叫。顿时,从沼泽地,从灌木深处,飞出成百上千只各色的鸟,大大小小、高高低低、黑黑白白,甚是壮观!同行的工作人员告诉我们,这里是国际观鸟基地。茂密的植被,大面积的滩涂湿地,岛中央梦泽湖的淡水,都为鸟类创造了绝佳的栖息环境。据不完全统计,菩提岛上常年生存和季节性活动的鸟类有400多种,其中仅仅国家一级、二级保护鸟类就有60多种,世界上存量极少的黑嘴鸥、白鹳、黑鹳、短尾信天翁等也经常到岛上栖息觅食。

“明天你们要是早点儿起,还可以跟着我去喂海鸟。”工作人员说。我们一听,群情振奋。第二天,大家不约而同都早早起来了,跟着他来到海滩。只见他提一桶鸟食,走上一块固定的海滩,把鸟食均匀撒开,然后响亮地吹起号子。原本平静的海面顿时沸腾,从四面八方飞来成百上千只海鸟,鸣叫着,欢呼着,引朋呼伴来吃食。我们一行人,兴奋地从路边靠近海鸟拍照。突然一只海鸟发出短、急的鸣叫声,这些叽叽喳喳的海鸟顿时止步,警惕地望着我们,只有少数试探着吃一点眼前的食物,我们知道,我们惊扰了海鸟,自觉后退,远离海岸。当我们后退将近百米时,这些海鸟又汹涌上前开始“干饭”。

宁愿不拍照片,也不打扰它们了。所谓人鸟和谐,所谓人与自然的和谐,就是如此吧!我们恋恋不舍地往回走,但并不失望——林中也有许多鸟儿的身影,不时有小鸟从头顶掠过。漫步在菩提岛的森林中,听着不时传来的鸟鸣,呼吸着略带一丝大海咸腥气味的空气,那种清新的感觉,让人不知所措,一时竟不知身处何地。

来源:河北旅游杂志
责任编辑:赵璇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
			河北新闻网
			官方微信
			
			河北日报
			客户端
			

相关新闻

电子报
立即打开
网站首页 我要评论 分享文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