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佳:对“奉献、友爱、互助、进步”有了深层次的理解

2021-08-11 15:41:09 来源:河北新闻网

扫码阅读手机版

志愿者档案:产佳,燕山大学教师,2008年北京奥运会时负责燕山大学志愿者推荐选拔、政审等相关工作,北京2022年冬奥会拟任国家冬季两项中心志愿者经理。

2008年北京奥运会,秦皇岛作为协办城市承担了部分足球预选赛。燕山大学教师产佳,上大学期间就开始接触志愿服务,直到在燕山大学工作6年后,遇上北京奥运会,是他第一次接触世界赛事的志愿服务。

加强学习 家人是坚强后盾

回顾北京2008年奥运会时,产佳说他的工作比较简单,仅仅是志愿者推荐报名、政审等幕后工作,也没有进到比赛场馆。这次参与北京2022年冬奥会,直接进出场馆参与冬奥筹办工作的全过程,不仅仅是志愿者招募、培训、激励保障工作,还涉及志愿者业务领域的设施建设、残奥转换等工作,很多内容都是第一次接触,没有任何经验可言。

产佳所在的国家冬季两项中心竞赛场馆还将承接冬残奥会的比赛项目,这也是他在北京2008年奥运会没有接触的。面对这些困难,产佳表示一是加强自身学习,熟悉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的有关知识,掌握所在竞赛场馆架构、运行等基本情况,熟知比赛项目情况;二是积极向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志愿者部及相关业务领域的专家、前辈求教和学习。

2021年1月14日,产佳来到位于张家口崇礼的国家冬季两项中心场馆办公,那天的室外温度在零下20多度,加上海拔高,让他有些不适应。但产佳很快调整好状态,加强锻炼身体,增强身体素质,以便更好地开展志愿服务工作。

让产佳全身心投入到冬奥志愿服务工作的离不开家人的支持。在张家口赛区国家冬季两项中心场馆工作期间,他曾连续45天没有回家,2021年的农历新年也是在场馆度过的。产佳的爱人独自带着五岁的孩子,但从来不向他抱怨,反而一直鼓励他说:家里的事不用操心,安心工作。

产佳的父亲七十多岁了,是个老党员,曾在海军北海舰队服役,7月份因伤住院做了手术,家人怕他担心影响工作,也没有第一时间告诉他。直到产佳回秦皇岛招募志愿者时才知道,父亲躺在病床上对他说:不告诉你是怕影响你工作,冬奥会是国家大事,你能参与是荣幸也是荣耀,要好好工作完成任务。

希望余生能服务在中国举办的所有奥运会

能服务于奥运会,离不开产佳从小的奥运情结。1988年的汉城奥运会那年,产佳8岁,小小年纪被高敏为国家赢得跳水金牌深深感动,此后每每举办奥运会,他都会守在电视机前,特别是当我国运动员登上领奖台,国旗升起国歌响起的时候,都让他激动不已。

2001年7月13日,中国人迎来了2008年北京奥运会,还在读大学的产佳就在心中期盼,希望有机会参与这次盛会。2015年7月31日,中国赢得2022年冬奥会举办权,北京携手张家口举办冬奥会,让产佳激动万分,他觉得,作为河北人,在家门口的比赛,他一定要争取能为北京冬奥会做点什么。

2020年11月,经过个人申请、组织推荐和面试,产佳成为国家冬季两项中心志愿者经理候选人,在知道结果后,他为能再次参与奥运,能志愿服务北京冬奥会,实现梦想感到自豪和骄傲,产佳说,如果能有机会他想在余下的人生里能服务在中国举办的所有奥运会。

难忘晒黑的脸上洋溢着自豪和骄傲

“参与北京2008年奥运会志愿者工作丰富了我的人生,特别是我更加深刻地知道了志愿服务的价值,对志愿服务精神‘奉献、友爱、互助、进步’有了深层次的理解,并且志愿服务精神也深深的影响了我日后的工作、学习。”此时正在崇礼为志愿者选拔培训忙碌工作的产佳,介绍了从事志愿服务的经历和感受。

距离2008年北京奥运会已过去13年,但有两个场景让产佳永远难忘,一是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盛况,“没有哪个奥运会的开幕式这么震撼,让我们深切感受到祖国的强大!”第二个场景就是青年志愿者们在志愿服务结束后晒黑的脸上所洋溢的自豪和骄傲,深深地刻印在他的脑海中。

这发自内心的自豪与骄傲,通过志愿者们的微笑传递给了全世界。

服务北京2022年冬奥会,晒黑依然避免不了,还要面对冬季寒冷天气的考验。产佳说,虽然志愿者们有了一定奥运志愿服务的经验,但是我国第一次举办冬季奥运会,特别是张家口赛区场馆位于崇礼,属于坝上地区,冬季气温较低,海拔在1600米以上,1月份日平均气温在-21℃至-6℃,2月日平均气温在-17℃至-3℃,最低气温可达零下30多度。

所以相较于北京2008年奥运会,在志愿者选拔方面除了要求政治素质高、学习能力强、具有团队合作精神、沟通能力强、具备一定英语听说能力之外,更注重志愿者身体素质要好,要具备抗寒能力,能在高海拔低气温和室外环境下完成志愿服务工作。今年6月,对所有志愿者候选人进行严格的体能测试,测试标准高于大学生通用体质测试,体能测试未能达标的志愿者候选人将直接淘汰,以保证赛时志愿服务顺利进行。

同时因为出现新冠疫情新情况,也要求志愿者敢于上岗,勇于奉献,冲锋在一线。

在产佳看来,志愿服务不分大小。从抗击非典到汶川地震,从北京2008年奥运会到新冠疫情防控……无数重大事件与活动中都能看到志愿者的身影,但志愿服务更常见于我们的日常生活,应该从我做起,让身边每个人都感受到志愿服务的温暖,让志愿服务成为我们的习惯。(河北新闻网记者侯艳宁)

 

责任编辑:郑佳

相关新闻:

电子报

凡注有“河北新闻网”电头或标明“来源:河北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为本网站与河北日报报业集团所有(本网为河北日报报业集团独家授权版权管理机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摘编、复制、链接、镜像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