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大公共卫生事件面前一定要站在第一线”
——刘潇潇对话呼吸科“老兵”喻昌利

只有学好本领,才能更好地为人民服务

无论从事什么行业,工作在什么岗位,年轻同志都不能忘记自己的初心。这个初心,就是要人民过上好日子,让人民满意。要提高自身思想觉悟,树立崇高理想;要有自己的特长和专业,只有学好本领,才能更好地为人民服务。

扫码阅读手机版

新青年对话老党员丨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喻昌利:在重大公共卫生事件面前,一定要站在第一线

围绕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特殊经历的话题,将喻昌利的记忆一下拉回到去年年初——7月2日,刘潇潇与喻昌利展开了关于生命、责任与担当的探讨。

“我们必须上去,因为患者需要我们”

2020年1月27日,唐山确诊首例新冠肺炎患者,作为唐山市新冠肺炎呼吸专家救治组组长,喻昌利重任在肩。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制定救治方案、协调专业会诊,完善唐山市新冠肺炎医疗救治工作体系,他带领团队严格执行“一人一团队、一人一方案”科学救治,落实“四集中”应用原则,为新冠肺炎患者提供最优诊治。

刘潇潇:您是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面对这种危险的新型冠状病毒,第一次接触病人的时候有顾虑吗?

喻昌利:是有一些担心和顾虑。这个病毒到底有多厉害,当时我们不知道,也没有接触过,但医护人员在重大公共卫生事件面前,一定要站在第一线,这个肯定是当仁不让。

2020年1月27日,唐山确诊首例新冠肺炎患者。因为是大年初三,这个日子我记得很清楚。事实上,当时我们去病房时,也不知道防护服能不能百分之百挡住病毒,但是必须上去,因为病人需要我们。而且我是一名呼吸科“老兵”,一名受党教育多年的共产党员,疫情考验面前,应该冲锋在前。

刘潇潇:听说您在之前是买好了车票准备与妻子一起去外地探亲的,但后来果断退了票。

喻昌利:对,我岳父母身体都不太好,一般两三个月我们就去看望一次,但新冠肺炎疫情一暴发,我就意识到这次可能去不了了。当时春节临近,人员要流动,我觉得有可能会出现扩散情况。另外,唐山也组建了新冠肺炎医疗救治定点医院。这种情况下,我就第一时间把车票给退了。作为华北理工大学附属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作为一名党员,应该义不容辞担起抗击新冠肺炎的责任,为了救治患者,也为了唐山的疫情防控安全。

刘潇潇:作为唐山市新冠肺炎呼吸专家救治组组长,当时您主要负责哪些工作?

喻昌利:治疗方面当时每天要往返唐山市及周边县区的各个医院,对每一例确诊或疑似病人进行专业区分。同时带领专家组成员对每一位可能感染的病人及时会诊,最大限度争取留给患者进行下一步诊治的时间。白天忙完,到了夜间会查阅一些最新文献,结合已收治患者病情调整最佳诊疗方案,使每个患者得到最好的治疗。

刘潇潇:具体工作时间和内容是怎样的?

喻昌利:唐山新冠肺炎患者和无症状感染者最多的时候,同时住院的有几十人,由我总负责。这几十人的病情、年龄、性别、并发症、用什么药、化验结果怎么样,都清清楚楚记在我脑子里。有的时候晚上12点睡着了,凌晨1点醒了,就给值班大夫打电话询问,“哪哪床病人情况怎么样了”。

我一般早晨5点钟起床,开始给三个病区值班大夫打电话,询问病人情况,指导治疗,特别是当天需要给病人做哪些检查,把任务布置完。8点从医嘱系统上了解患者病情,把病人的情况重新捋一遍。10点左右看检查结果,然后调整医嘱,一直到下午两点。病人有什么情况随时去现场,随时调整医嘱,一般到晚上八九点,病人情况稳定了,我就可以坐下来查阅一些最新的文献。不过这个时间也不确定,压力其实很大,有时候一天也就休息两三个小时。因为我们的责任太重了,背负的期望也太多了,每一点的治疗进展都牵动着大家的心。

刘潇潇:唐山患者的救治情况如何?

喻昌利:结合唐山的实际情况,我和团队第一时间制定了工作方案,协调专业资源,不断完善唐山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医疗救治工作体系。通过采取“临床医师诊治+重症监护抢救”紧密结合方式和“集中患者、集中专家、集中资源、集中救治”的“四集中”应用原则,为重症患者制订最优诊治方案,唐山市新冠肺炎患者治愈出院率达98.3%。

刘潇潇:这么高强度的工作中,是什么支撑着您?

喻昌利:第一个是对医学事业的忠诚,我是一名医生,尽最大能力救治患者是我的职责,这是一名大夫对医生本职的热爱。第二我是一名党员,党员来自人民,服务人民,要和人民一条心,我们党一直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这是支撑我的最大动力。从进入唐山市定点收治医院到出来,一共是112天,一直支撑我的就是这样的信念。

疫情大考面前,政治素质要强,业务素质要精

面对来势汹汹的疫情,沉毅善战的喻昌利不分昼夜与时间赛跑,一次次击退病魔,挽救了患者,却没能留住自己的母亲。就在疫情最胶着的当口,他的老母亲因冠心病突然离世,临终也没能看上儿子一眼。

刘潇潇:听说您的母亲去年3月突然去世,您那时候还在定点医院吧?

喻昌利:没见上母亲最后一面,是我至今最大的遗憾。母亲(哽咽)90岁了,长期患病,之前我每周去一次,给她拿药、查心脏、看血压。疫情发生以后,从1月23号大年二十九我就一直没回家。3月9号,我正给病人出诊治方案,突然接到电话,说老太太没了。(哽咽)我第一反应是不可能啊,电话里再次确认,老母亲真的走了。

疫情期间,母亲怕影响我,很少给我打电话,我每天负责发布唐山疫情的信息,她就每天都守在电视边上看我,但是从来不给我打电话,怕影响我。

刘潇潇:还记得哪天结束抗疫,回到日常工作岗位的吗?

喻昌利:2020年5月7日,唐山最后一名新冠肺炎患者出院。我们经过核酸检测和隔离观察,确定没有问题后,就回单位正式工作。其实疫情还没有彻底结束,我们的抗疫工作也还没有结束,后来唐山市出现密接者,我还是在第一线的,我们大家都随时准备迎接新的挑战。

刘潇潇:经历过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再回到以前的工作和生活中,心态上有什么变化吗?

喻昌利:经过112天的考验,我觉得每个医务人员都非常了不起,在重大疫情面前,没有一个人退缩,没有一名逃兵,都是请战上一线的。还有就是对生命的理解更深入了,更尊重生命了,我们和死神交过手,知道生命的脆弱和可贵,更要提高业务水平,更认真地对待病人。

刘潇潇:如果用一句话总结这段经历,您觉得应该是哪句话?

喻昌利:面对祖国和人民的考验,面对重大疫情,作为一名共产党人,一名大夫,就应该冲在一线,担起责任。

刘潇潇:您反复提到了共产党员的责任,您是哪年入党的?你觉得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这场战役中,党员这个身份意味着什么?

喻昌利:我是2000年5月入党的,有20多年党龄的老党员了。

党员的身份意味着付出、责任和担当。当时筹建唐山市新冠肺炎呼吸专家救治组的时候,我就提出来党员带队,每个值班小组都是党员当组长,在疫情面前不仅仅要求精湛的医术,突出的业务素质,同时要有很高的政治素质,要能起到带头作用,也要照顾好抗疫一线的年轻同志。

刘潇潇:在疫情期间,有许多90后的医务工作者冲在抗疫一线,您怎么评价他们?

喻昌利:我们科有一个大夫是90后,大年三十,我们要去新冠层的病房了,我问他愿不愿意去,他说自己是党员应该去,说完泪就下来了。其实,我能感受到没遇到过这种情况,他心里还是会害怕,但是他坚决要去一线。

这次疫情改变了90后在我心里的形象,以前觉得他们还小,还是孩子,但是他们在这次抗击疫情的斗争中站了出来,担起了肩上的责任,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看到他们,我觉得看到了祖国的未来。(记者孔思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