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管闲事,世上没难事”
——李培源对话全国道德模范林秀贞

希望年轻人孝敬父母、尊敬师长、爱岗敬业

希望年轻党员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希望青少年在家做孝敬父母的好孩子,在学校做尊敬师长、刻苦学习的好学生,在社会做遵纪守法、尊老爱幼、有道德的好公民。

扫码阅读手机版

新青年对话老党员 | 全国道德模范林秀贞:人人管闲事,世上没难事


视频摄制:张超

枣强县南臣赞村村委会林秀贞事迹展览室内,一幅幅老照片、一个个老物件讲述着林秀贞的感人事迹,在认真参观之后,李培源与这位和蔼可亲的老大姐展开了一场对话。

“让我重新选择,还是会赡养这些老人”

“人人都帮人,世上没穷人,人人管闲事,世上没难事”,这是林秀贞事迹展览室里最醒目的标语,也是林秀贞自幼受到的教育。


视频摄制:张超

李培源:您义务赡养第一对老人的时候是30岁,当时是怎么冒出这个想法的?

林秀贞:我赡养的第一对老人是朱书贵夫妻,当时他们一个78岁、一个76岁,没有子女照顾,生活特别困难。那时候,家家户户都要到井边打水喝,老两口年纪大了,拎不动水桶,只能用小瓦罐,一步一摇,到家之后常常只剩半罐水了,看着让人心疼,我帮助他们也是从挑水开始的。后来看两位老人吃个热饭都困难,我就和丈夫商量把老两口养起来,他非常支持。但那个年代条件不好,添两口人是件大事,不仅要承受巨大的经济压力,还是一个苦力活、功夫活。我又去和母亲商量。母亲说,这个事你做到我心坎里去了。就这样,老两口成了我们的“家人”。

李培源:您后来又陆续赡养了4位老人,能顾得过来吗?

林秀贞:我有家人做后盾啊,老伴、父母、孩子都是我的好帮手。比如我老伴,白天干完活,晚上和我一起给老人做衣服做鞋。赡养老人多的时候,一晚上要纳一只鞋底,三天就得做好一双鞋,夜里12点前没睡过觉。我儿子9岁开始给老人洗脚,女儿经常帮着洗老人的衣服、被褥,我母亲帮着做衣服做鞋、缝被子。


视频摄制:张超

李培源:照顾这些老人最难的是什么呢?

林秀贞:最难的是带老人看病。老人生病之后,常常小医院治不了,要去衡水地区医院。路途远、不方便照顾,花销还大。因为家里的钱基本都用来赡养老人了,遇到老人生病,常常要用我父亲的退休工资,也借过钱。后来办厂子,解决老人们看病钱的问题也是原因之一。

李培源:赡养的这些老人中,您照顾时间最长的是多少年,最多的时候同时养几位老人,一共坚持了多少年?
林秀贞:我是从1976年开始赡养朱书贵老两口的,照顾了他们8年,从1981年开始又陆续赡养了朱金林、张振起、朱素芬、朱书常四位老人。朱金林照顾了14年,张振起5年,朱素芬7年,朱书常是时间最长的,照顾了31年。最多的时候是同时照顾4位老人,从赡养第一位老人开始,到最后一位老人朱书常去世,一共是37年。

视频摄制:张超

李培源:这30多年,您是靠着怎样的念头坚持下来的?

林秀贞:做事要么就不做,要做就做到底,不能半途而废。我们两口子都是共产党员,都要为身边的百姓做好事,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而且,和老人相处久了有感情了,你对老人好,老人也处处为你着想,听老人“闺女、闺女”地叫着,心里就美滋滋的。其实回想起来,也不是没觉得难、觉得累过,但如果不做的话肯定会后悔的,让我重新选择,还是会赡养这些老人。

李培源:赡养老人已经是一笔不小的负担了,看事迹介绍您还资助了许多贫困学生,这又是怎么开始的?

林秀贞:小时候我母亲就特别注重我们的教育,条件再艰难也要让我们上学。当时在农村,有的学生虽然成绩很好,但因为家里穷不得不辍学。有了一点经济能力后,我不能眼看着有孩子因为上不起学葬送前程,于是就资助了第一个学生,后来陆续资助了20多个。这些孩子大都步入了大中专院校,目前都有了自己的事业,他们也积极为社会作贡献。

李培源:您还捐款修校舍,给学校置办了新桌凳?

林秀贞:因为村里的校舍破旧,一下雨教室就到处漏水。那次我从石家庄刚回来,就遇到校长到处求人修校舍,我就把刚赚的3000块钱交给了校长。那时候书桌都是用砖头、水泥板垒砌的,容易倒塌砸着孩子,后来我就又为学校买了书桌凳子。

“啥也不图,就想让乡亲们生活能够方便一点”

别人办工厂是为了追求经济效益,林秀贞办工厂,不仅安排了许多残疾人进厂工作,赚的钱除了赡养老人、资助贫困学生,还给村里修路、打井、安路灯。

李培源:您办厂没少安排生活困难的残疾人进厂工作,一共是多少人?又怎么想到招收他们进厂工作的呢?

林秀贞:前后一共招了14个残疾工人。当时农村家庭生活很苦,有残疾人的家庭更苦。如果直接资助残疾人,只能解决一时的问题,无法长期缓解他们的经济困难。厂子里有不同的工作,总有适合他们的,重活干不了可以做些轻活,有了固定收入,他们的生活可以慢慢好起来,也有了尊严。

李培源:大家都说“如果林秀贞自己富早就富了”,可是您却把钱拿出来修路、打井,改善村里的基础设施,您是怎么想的?

林秀贞:农村晚上黑乎乎一片,尤其下了雨以后,路上泥泞不堪,村民扭脚摔腿都是常有的事,所以我就给安上了路灯。

要想富先修路,为了让乡亲们种的粮食、农产品能卖出去,让乡亲们致富,我就带头修了一段路。这段路连接到乡镇公路,也算给老百姓行了方便。

至于打井,那时候村里一天就固定放几个小时的水,只能满足基本生活需求,但是修房盖屋、给庄稼打药、种树这些,水就不够用了,也不方便。我就出钱打了一眼井,接上水管、电闸,谁要用水,就把闸拉下来,装满水直接拉走,也从来没让用水的人掏过一分钱。

李培源:您做这些是图什么呢?

林秀贞:啥也不图,就想让乡亲们生活能够方便一点。

林秀贞老人为李培源介绍证书背后的故事。张超摄

“党员就是要起带头作用”

林秀贞,一名有50年党龄的老党员,即使已75岁高龄,仍一直继续着“做好事”的伟大事业,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发挥自己的光和热。

李培源:您是老党员了,当年入党的情况还记得吗?

林秀贞:我1971年入党,在此之前我就是模范团员。我母亲年轻的时候在妇女识字班学习过,思想比较先进,对共产党有很深的感情。受母亲的影响,我很小就有了加入中国共产党的愿望。后来读书时,学习红军长征的故事,学习赵一曼、邱少云、黄继光的英雄事迹,被他们的精神感动,就想着要像他们一样,成为一名光荣的中国共产党员。

李培源:作为共产党员,您对自己有什么不一样的要求?

林秀贞:无论在哪里,每个党员都要起带头作用。老一辈共产党员抛头颅洒热血,冲锋陷阵、不怕牺牲,现在我们也要冲在第一线,冲在第一位。在村里,共产党好不好,老百姓看的是村里的党员。只有村里的党员真心实意服务老百姓,事事起带头作用,才能让老百姓们真正体会到共产党好。所以在村里无论做什么,我都积极以身作则,发挥带头作用。

1991年,我安装了村里第一部电话,免费给村里用,村民们想打电话了都会来我家,外面的电话打进来了我就去叫他们,所有电话费我都自己承担,不让使用的人出一分钱。就这样,大家都觉得我是真心实意给大家办事的,对我更信任了,好多事我一带头大家就跟着干。比如2008年汶川大地震的时候,我率先捐款12000多元,村民们看到后也纷纷捐款捐物,我们村当时是衡水第一个向汶川地震灾区捐款的。现在提倡志愿者服务,虽然我年龄大了,但我还是积极参加,就是要带动更多的志愿者为社会服务。

林秀贞老人为李培源讲述洗脚盆背后的故事。张超摄

李培源:村里建了您的事迹展览馆,参观的人多吗?您会现场给大家讲您的故事吗?

林秀贞:展览馆从2006年开建,2007年年底对外开放。现在我和老伴每年要接待一万多人。各行各业的人都有,有来考察学习的村支书,有衡水市委党校组织的干部,有学校组织的师生,放假期间也有很多家长带着孩子来参观。展室里有许多早年的照片,还有一些生活用品,我都会讲讲它们背后的故事。比如给孩子们讲解的时候,我会带他们看洗脚盆,给他们讲我是怎么伺候老人的、我的孩子是如何给老人洗脚的,教育孩子们懂得孝敬老人,把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传扬下去。

李培源:您对今后的生活有什么打算?

林秀贞:虽然75岁做体力活不行了,但是我还可以讲党课,可以给孩子们做思想品德教育,还能当志愿者。还是那句话,身为一名共产党员,时刻要发挥带头作用,只要我还能动,就一定要为国家、为社会多作贡献。(闫德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