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最美工匠展示——传统美食类

2021-06-29 09:14:49 来源:河北新闻网

扫码阅读手机版

为大力弘扬工匠精神,不断增强民族凝聚力、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推进乡村产业、人才全面振兴,近日,由河北省农业农村厅主办,河北新闻网承办的冀农乐杯“寻找乡村最美工匠”活动正式启动。我们今天共同走进乡村最美工匠(传统美食类)探寻家乡美食,品味舌尖幸福

1、申文堂——申家榆面饸饹传承人

申文堂是魏县申家榆面饸饹第十五代传承人。在继承传统工艺的基础上多次改进生产工艺和原料配方,采用机械化生产。饸饹面面筋柔滑、香味醇厚,饸饹卤肉嫩色艳,回味悠长。

荣誉称号

2000年,申家榆面饸饹列入邯郸市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

2011年,申家饸饹面制作技艺已被列为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申家饸饹面

2、王志慧——花馍创新研发人

王志慧致力推动花馍产品的深度创新研发,以优质本地小麦粉为主原料,优质果蔬为配色辅料,采用传统的中式发酵面点工艺和古法技艺,加工出健康天然的中式面食。针对不同年龄段人群体质和食用需求,开发出“禾麦新语”“青菜熊”“小可花馍”三大品牌,130余种款式,数十种口味,深受消费者喜爱。

花馍

3、韩立兴——“燕赵老字号”西瓜豆豉酱制作人

韩立兴从事西瓜豆豉酱制作已有32年,手艺娴熟,传承有序。多年来,一直致力于创新发展。产品多次参加各种展会,获得与会者的一致好评,并多次荣获参会奖项。

荣誉称号

2019年,冀州韩氏恒盛号豆豉酱荣获“燕赵老字号”。

豆豉酱

4、李志彬——沧州大司马蔬菜宴创始人

他三十年如一日,潜心研究特菜生产技术,从一名地地道道的普通农民成长为一名远近闻名的特菜大王。创建了北方品种最全、面积最大的特菜园区。他注册的“大司马”品牌被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他采用自产的特色蔬菜,独创了“大司马蔬菜宴”。

“大司马蔬菜宴”秉承了中医药食同源的理念,将近百种特色叶菜、果菜经过严格的筛选、清洗,摆上餐桌,配备秘制的黄豆酱,是老少皆宜的美食盛宴,备受广大食客青睐。

荣誉称号

2013年“大司马蔬菜宴”荣获全国休闲农业创意精品大赛银奖。

大司马蔬菜宴

5、孙建军——黄骅面花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

他是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黄骅面花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他耗费几年时间行程千里,遍访民间面花制作高手,搜集整理出面花历史传说故事和面花制作的文字材料若干,深度挖掘面花文化底蕴。他为非遗传承发展不遗余力,不仅丰富了面花的种类,还把面花归类成系列产品,以礼盒包装,投放市场。

荣誉称号

2019年12月荣获第二十届中国绿色食品博览会金奖。

2020年9月荣获全国商业质量奖。

黄骅面花

6、闫华丰——三河小熏鸡制作传承人

闫华丰,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三河小熏鸡制作传承人。三河闫记食品有限公司出品的熏鸡均选用自养自宰的优质柴公鸡,经过严谨的工序,采用古法熏制,口味传统纯正,口感香润独特,品质精良,美味无穷。

产品不仅供应京津冀各大餐饮及超市,还销往广东、河南、内蒙、海南等地,闫记熏鸡品牌的影响力和市场占有率不断提升。

三河小熏鸡

7、张国荣——蜂蜜麻糖制作技艺传承人

张国荣作为广盛号蜂蜜麻糖制作技艺第十七代传人,多年来一直从事蜂蜜麻糖生产制作活动和传承事业。他充分发挥老食品艺人的技术技艺,培养出众多蜂蜜麻糖生产技艺人才,带动七树庄镇的经济发展,安置了大量的农村闲置劳动力。七树庄镇也被冠以“麻糖之乡”的美称。

荣誉称号

2009年7月,“广盛号”蜂蜜麻糖制作技艺被正式收录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张国荣任省级传承人。

2019年8月,“广盛号”蜂蜜麻糖制作技艺被列为燕赵老字号保护名录项目。

广盛号蜂蜜麻糖

8、李柱——威县油酥火烧传承人

李柱经过多年的实践和提高,去其糟粕取其精华,从和面到搋扎、抻条、掛酥、成型到炉火大小急缓运用,形成一套用料讲究,工序独特的李氏制作工艺。2016年3月,威县火烧制作技艺被定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他也是此项非遗第一代传承人。

荣誉称号

2016年6月,威县油酥火烧制作技艺被邢台市政府评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2018年12月,威县杰华饭店被邢台市商务局评为“百年老店”。

威县油酥火烧

9、王敬达——手工挂面技艺传承人

京卫手工空心面的制作技艺始于明朝,历时五百多年。王敬达为王氏家族第四十世传人,手工挂面技艺传承第十三代。在家传的基础上,对其传统工艺进一步提升,从生产工艺到科学养生等方面都得到了改善并潜心研发了贡面、福面、空心面等系列挂面。在他的精心经营下,手工挂面生产规模不断扩大,技术也随着时代不断创新。为了将这一古老技艺薪火相传,使这一濒临失传的传统技艺发扬光大,王敬达还打破传统观念,对乡亲传授挂面制作技艺。

荣誉称号

2018年,王敬达被评为“河北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

京卫手工空心面

10、尚学鹏——南纪城卤肉制作技艺传承人

尚学鹏现为南纪城卤肉制作技艺第五代代表性传承人,2000年开始跟随父亲尚东晨学习卤肉制作技艺,完整掌握了南纪城卤肉的全部制作技艺。此外,他还利用真空包装技术,大大延长了保鲜时间,通过线上销售,使灵寿南纪城卤肉销往全国,赢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和一致好评。

荣誉称号

2020年,灵寿南纪城卤肉被评为石家庄市非物质文化遗产。

灵寿南纪城卤肉        

11、刘炳珍——“八碟四碗”传统技艺发扬人

多年来,刘炳珍一直精心学习制作传统菜肴“八碟四碗”,2013年她被杨家坡民俗文化园聘为知味斋厨房总监,为了把传统“八碟四碗”制作技艺发扬光大,刘炳珍一直坚持使用传统技艺制作每一道菜品,尽职尽责。

“八碟四碗”所崇尚的天然生态和注重本味的饮食理念对于推动地方饮食文化走出迁安、走出唐山、走出河北、走向世界具有重要意义。

传统菜肴“八碟四碗”

12、刘洪兴——龙凤贡面传承人

十六岁跟随爷爷及父亲学习龙凤贡面制作工艺。二十多年日复一日的工作使他的技艺更加精湛,他制作的龙凤贡面工艺细致,细如丝,空如竹,韧如藤。入口细腻柔软,清香可口,不发粘,易消化,可谓是男女老少皆宜。

龙凤贡面

13.辛宪春——古法酱菜技艺传承人

留垒酱菜制做技艺自明、清以来传承至今,辛宪春属第十一代正式传人。2003年,辛宪春创办邢台市留垒酱菜食品有限公司,秉承“致良知,养浩然正气。承古法,惠天下百姓”的理念,不断传承创新,为消费者提供越来越多的传统健康的酱菜产品。

荣誉称号

2016年,留垒酱菜制做技艺被评为“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留垒酱菜

14、辛占峰——“一百家子拨御面”代表性传承人

辛占峰自1981年开始学习“一百家子拨御面”至今已40余年。1995年到现在共授徒36人,一直积极推广传播“一百家子拨御面”。为丰富一百家子白荞面食品种类,先后创新出一百家子白荞面凉粉,一百家子白荞面煎饼,一百家子白荞面小锅饽饽等产品。

荣誉称号

2008年获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一百家子拨御面”代表性传承人称号。

白荞面凉粉

15、卢有理——南和城卢氏带鳞稣鱼传承人

作为第三代的南和城卢氏带鳞稣鱼传承人卢有理,传承与创新相结合,在原祖传配方基础上,依据传统中医养生理论,精选48种天然名贵滋补料和药食源植物,科学配方,实现了高钙、高蛋白、低脂肪、富含脑黄金、脑白金、30多种维生素和多种不饱和脂肪酸。

荣誉称号

2019年7月南和城卢氏带鳞稣鱼被评为“燕赵老字号”,同年12月南和城卢氏带膦酥鱼传统制作技艺被评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南和城卢氏带鳞稣鱼

16.刁建民——故城龙凤贡面制作技艺传承人

刁建民,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故城龙凤贡面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他做龙凤贡面已经30多年了。从青葱少年,到如今年过半百,刁建民一直在和面打交道。刁建民一直有个梦想,就是把故城运河的舌尖美食流传的更远。

荣誉称号

龙凤贡面手工制作技艺,2006年被列为河北省首届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龙凤贡面

17.苏文华——满族美食传承人

他是保定非物质文化传承人,多年来坚持传承满族美食制作工艺,让更多的人掌握这一流传百年的技艺。他在经营饭店的同时还坚持给每个新到店食用的客人讲解其技艺及大约的配制过程和与其他民族食品的差别。

荣誉称号

2008年苏文华荣获“西陵镇文化名人”称号。

2010年被评为“保定市乡村旅游接待户”。

炸葡萄

18、师尧——辛集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

师尧,现年41岁。曾南下成都、重庆访名师寻道友,品尝百家之风味,切磋技艺,取长补短,独创了诸多风味新颖别致的砂锅新品类。如:青豆肥肠、粉丝蒜蓉虾、砂锅鱼头、砂锅狮子头、砂锅丸子肉、麻辣牛肚、番茄丸子、砂锅焖肉等招牌菜。

荣誉称号

2020年入选辛集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

青豆肥肠

19、王希纯——桲椤饼技艺传承人

桲椤饼起源于明朝,也是秦皇岛独具特色的美食小吃,在以前的时候,战士们镇守山海关,条件非常的艰苦。每年五月,士兵们就会用桲椤叶制作成长城桲椤饼,来改善一下伙食。将桲椤树叶清洗干净,然后里面放入小米淀粉作皮,在用韭菜、猪肉等材料为馅,对折包裹,包成半圆形包子状,蒸熟之后,饽椤树饼皮隐约透明,而且还散发出淡淡的清香,味道鲜美,特别好吃。

桲椤饼


责任编辑:张淑梅

相关新闻:

电子报

凡注有“河北新闻网”电头或标明“来源:河北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为本网站与河北日报报业集团所有(本网为河北日报报业集团独家授权版权管理机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摘编、复制、链接、镜像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