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科研的目的是让农民汗水获得更多回报
——助理研究员孙璐对话棉花育种专家杨保新

年轻人既要有理想,又要有恒心

选择从事农业科研工作,几乎就等于选择了与枯燥常年相伴,年轻人既要守得住本心,又要能吃苦耐劳,既要有理想,又要有恒心。因为我们从事的是非常有意义的工作,要把老一辈人不怕吃苦、无私奉献的精神传承下去,同时还要与时俱进、勇于创新。

扫码阅读手机版

新青年对话老党员 | 棉花育种专家杨保新:农业科研的目的,就是让农民的汗水获得更多回报


视频摄制:周 颖

6月22日,邯郸市农业科学院办公室,杨保新和孙璐,这两位同一单位、同样扎根棉田但不同研究方向的科研工作者,展开了一场关于初心的正式对话。

孙璐对话杨保新。 周颖摄

棉花育种没有终点,我们一直在路上

1992年,杨保新大学毕业后来到邯郸市农科院,1995年开始从事棉花研究,至今20多年一直工作在棉花育种研究第一线。

为实现棉花品种的国产化、优质化,杨保新团队不断试验,棉花的育种目标从高产到抗虫,再到抗盲蝽象、抗早衰,再到中早熟,实现了优质棉选育技术的系统创新,推进了棉花育种科技的进步。

孙璐和杨保新在棉田。 周颖摄

孙璐:杨老师,有段日子没见您了,最近在忙什么?

杨保新:我在大名县张铁集乡石家庄村驻村,开展巩固脱贫成果和乡村振兴衔接工作;还有就是在实验地进行新品种选育工作。今年4月份,在单位40多亩实验地播种了棉花,在邱县还有50多亩优质棉高产示范方,这段时间往返这几个地方,看棉花产量潜力和适应能力,主要是想解决一些育种问题,比如优质棉品种产量、抗“枯黄萎”病等制约性问题,让优质棉性状更优。

杨保新在棉田工作。 周颖摄

孙璐:优质棉推广工作进展如何?

杨保新:现在提倡产业高质量发展,咱们的优质棉跟整个产业方向对路。目前主要在黄河流域棉区和西北内陆棉区推广,涵盖了河北、山东、山西、新疆等地区。

像“邯棉”系列的这些品种,在曲周、成安、肥乡、威县等主要棉区都有示范田和推广,占河北棉花市场的20%。现在优质棉主要市场还是在新疆,从2018年起,我们在南疆、北疆、东疆建立了3个示范基地,用于优质棉新品种的研发,我们“邯棉”在新疆所有示范点是品质最优的品种之一,深受当地老百姓欢迎。

孙璐:和其它棉花品种相比,“邯棉”有什么优势?

杨保新:咱们的“邯棉”优点是高产稳产,结铃性强、“桃”多,抗虫性强,早熟性好。我们的目标一直是培育更长、强度更大的棉花纤维。生产需求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不断产生变化,棉花育种也是这样,没有终点,我们一直在路上。

“农业科研的目的,就是让农民的汗水获得更多回报”

经历26年的潜心钻研,杨保新育成邯郸284、邯郸109、邯棉802、邯218等9个国、省审品种,其中,邯郸284是我国第一个国产国审的抗虫棉新品种,填补了河北省Ⅱ型优质棉品种的空白;邯郸109产量超过杂交棉品种……棉花品种累计推广4500多万亩,为社会增收50多亿元。

杨保新在棉田工作。 周颖摄

孙璐:平时工作中,总感觉您有一双“慧眼”,在田地里一转就把好的棉花苗给挑出来了,有什么窍门吗,这双“慧眼”怎么练出来的?

杨保新:经验还是第一位的,一定要多往地里走。在地里选种,我遵循“与其对视,不可擦肩而过。”(笑)首先育种要有个目标,我想干啥,我想找什么样的棉株,带着目标去棉田。把棉株作为一个有生命的朋友去对待它,到地里,你看它,它也在看你,要和它们有个交流的过程。比如前几天要调查枯萎病,我就在地里一直转悠,观察哪个棉株抗病性好,哪个符合目标,然后考虑它从哪来的,它的父母本是啥,父母本表现是啥,分析它会出现什么情况,地里每一个棉株都不能错过,好的挑出来,不好的想办法给它改良,让每一个棉株都发挥出来作用。

视频摄制:周 颖

孙璐:早期研究棉花育种辛苦吗?

杨保新:要说辛苦肯定是的。最早研究选育抗虫棉,有的品种选着选着抗虫性就丢失了,我们只能不断地试验、不断地改。为了加快育种进程,我们在海南建设了一块试验基地。在北方每年4月份种上棉花,10月收完了以后赶紧拿到海南再种一季,次年4月再把南繁的种子带回来播种,一年收两季棉花。就这样经过8年的南繁北育,才育成邯郸109。南繁基地有十几亩地,每年去那儿播种、杂交、收花、轧花,我在那几乎包揽了试验田的所有农活。

孙璐:除了研究分析工作,还有农活?

杨保新:采摘的几百袋棉花要从地里一担一担地运到地头,再运到试验站,然后找地方反复晾晒,海南紫外线强,晒脱皮是常事。不过恶劣气候有助于品种性状的选择,越是极端天气,越要到田间仔细观察、记录。

杨保新在海南试验基地采摘棉花。袁松波摄

孙璐:这么辛苦,是什么支撑您坚持下来的?

杨保新:因为热爱吧,干一行爱一行,一心钻进去了就不觉得枯燥。每当在棉田里发现心仪的棉株,我就会特别兴奋,这个就是我的乐趣,棉田里一个又一个的惊喜是我前进的动力。一门心思想着如何让棉花产量更高、如何让棉花产业发展起来,农业科研的目的,就是让农民的汗水获得更多回报,这也是每个科研工作者的初心。

“脚踏实地、沉下心做好自己的工作最重要”

杨保新扎根棉田,出色完成国家下达的各级科研任务,对优化农村农业产业结构,推动棉花产业高质量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并获得河北省先进工作者、河北省优秀科技工作者、河北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等称号。

孙璐:刚才您谈到科研工作者的初心,也是一名党员的初心吧?

杨保新:对,作为一名党员,就是要在工作中起带头作用,科研工作比较单调枯燥,所以更要抱定信念,不能怕辛苦。

杨保新在棉田工作。 周颖摄

孙璐:您是什么时候入党的?当时入党是怎样的契机?

杨保新:我是2002年1月入的党,当时农业科研手段、条件都不像现在这样,老一辈科研人员生活、工作都很艰苦,我身边的党员们起到了先锋带头作用。比如杜鸿芬老师,她快退休了,还有严重腰病,走路身子都挺不直,但她还是坚持每天下地调查研究。像她这样有责任心、不怕吃苦的党员同志还有很多,看到他们,我深受鼓舞,就想尽快加入到党员队伍中。

视频摄制:周 颖

孙璐:您怎么看待已经取得的成绩和荣誉?

杨保新:这是对我工作的认可,也是对我的鞭策,但也都是过去时,继续脚踏实地、沉下心做好自己的工作最重要。

孙璐在棉田工作。 周颖摄

孙璐:接下来有哪些工作规划?

杨保新:今年省两会我提出的建议是河北省继续加大棉花种植的政策扶持力度,发展优质棉,优化农业供给结构,让棉花产业实现高质量、持续性发展。现在各行各业都提倡高质量发展,棉花产业同样也是这样,要想稳定提升棉花生产水平,加强新品种选育、走机械化道路一定是最终出路。

我们下一步将把棉花育种的方法、技术、种质资源材料协调起来,让品种整体的育种技术再上个台阶;同时谋划增加示范田数量,拓展研究范围,提高研究水平。(记者周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