冉庄地道战遗址

2021-05-10 16:15:13 来源:河北新闻网
进入移动版,省流量,体验好

冉庄地道战遗址2.jpg

冉庄地道战遗址位于保定市清苑县冉庄镇冉庄村。

冉庄地道形成于抗日战争时期,是当地群众在与敌人斗争的战争实践中逐步将其完善起来的。初期的地道是单口洞,后来把两个洞口挖通,形成双口洞或多口洞。在不断总结经验的基础上,根据对敌斗争的需要,边战边挖边改进,逐步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地下防御体系。冉庄地道一般宽0.7-0.8米,高约1-1.5米,上距地面2米多。地道结构与地上街道基本一致。以十字街为中心,沿东、西、南、北大街挖成4条干线地道,再由干线延伸出20多条支线,直通村外和周边几个村,最后挖成户户相连、 村村相通、四通八达、上下呼应,长达16公里的地道网,成为主动打击敌人的堡垒。冉庄地道分为军用地道和供群众隐蔽用的民用地道两种。地道内有指挥部、休息室、储粮室,设有路牌和油灯,还有地下兵工厂。为了便于监视、射击敌人,还利用高房、地面等有利的地形地物,构筑工事多处,并与地道相通。同时,在街道、路口遍布地雷,冉庄地道就成为一座能打能藏、可攻可守、进退自如的地下长城。冉庄民兵利用地道优势,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配合地方武装对敌斗争157次,给敌人以重创,为抗击日本侵略、为祖国的解放事业作出了卓越贡献。

冉庄地道战遗址1.jpg

1959年8月冉庄地道战纪念馆建成,聂荣臻为纪念馆题写馆名,杨成武为纪念馆展厅题写牌匾。经过几次改建后,纪念馆内陈展着革命文物1500多件,主要有挖地道用过的镐、铁锨、辘轳和照明灯等用具,民兵集合作战使用过的铜锣、军号、牛角号,兵工厂制作的土枪、土炮、地雷、手榴弹、子弹,烈士遗物、遗诗、资料、照片、奖旗和支前使用过的纺车、织布机及运输工具、救护伤员的担架等。纪念馆展厅利用声光电等现代化展览手段再现当年情景。

1961年3月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首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5年5月被河北省委、省人民政府公布为河北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1997年6月被中央宣传部公布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

来源:河北新闻网
责任编辑:谭倩
下一篇: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
			河北新闻网
			官方微信
			
			河北日报
			客户端
			

相关新闻

电子报
立即打开
网站首页 分享文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