邯郸市复兴区:精准发力 全域推进 绘制美丽宜居新画卷

2021-04-13 12:25:00 来源:河北新闻网
进入移动版,省流量,体验好

“我们村现在村南是公园,村西是生态园,村内有游园,天天都有去沁河郊野湿地公园旅游的旅客顺道来玩。”一聊起村里的变化,邯郸市复兴区户村镇葛岩嵛村的村民们就滔滔不绝。

干净整洁的村道、错落有致的房舍、溪水潺潺的河道……穿梭于葛岩嵛村的大街小巷,行走于田间地头,仿佛进入一幅美妙的新农村锦绣图,处处呈现出一派美好的新农村景象。

2017年以来,复兴区大力实施“生态靓区”战略,制定出台《复兴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实施方案(2018-2020年)》,以农村厕所改造、农村生活垃圾治理、生活污水管控、村庄清洁行动、村庄绿化、街巷硬化、亮化美化、美丽庭院创建等十大专项行动为精准发力点,全域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成为全省首批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全域完成示范县区。

由浊至清,见证河塘蝶变美景

走在复兴区的农村,徜徉在绿树成荫、鸟语花香中,仿佛置身世外桃源。昔日污水横流的街道被彻底改变,臭水塘变成一个个小游园和湿地公园,成为不少城里人的假日休闲“打卡地”。

2019年以来,复兴区按照“因地制宜、因村施治、梯次推进、经济灵活”的思路,多方统筹、积极推进、协同发力、科学治理,全面打响全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攻坚战。

污水管网修到哪儿,改厕就改到哪儿。复兴区注重将农村污水治理与改厕有效衔接,把厕所、厨房、洗浴等生活污水全部收集一体化处理,实现源头治理、管网全覆盖,黑、灰水全收集。

全区铺设管网21.2余万米,支管网铺设19.6余万米。其中19个村纳入城市(或园区)管网,6个村建设生活污水处理站,其余村庄采用无动力生物处理或三格沉淀池方式,只需定期清掏便可用于浇灌林地和农田,既节约水资源,又实现资源化回用。

截至目前,复兴区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率达已到95%以上,水冲厕占比均达到97%以上。经过污水治理后的农村,路净了、水清了,臭气熏天的现象成为过去时。

同时,复兴区注重建管并重,成立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领导小组,将生活污水治理纳入《村规民约》,并建立起了以区政府为责任主体,各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为落实主体,村级组织为管理主体,农户为受益主体以及第三方专业服务机构为服务主体的“五位一体”城乡生活污水收集处理设施运行管护体系。沁河沿线的户村、郭河、牛叫河等村庄,以往污水直排河沟的现象一去不复返。

由“村村通”到“户户通”,提升农村街巷硬化

街巷虽小,却是距离百姓最近的“连心路”、群众日常出行的“民生路”。寻常巷陌,百姓门前,既是乡村的“里子”,也是老百姓家的“面子”,是老百姓最关心的民生实事。

在新修、翻修25条、170公里农村“四好”公路的基础上,2020年,复兴区又将小街巷硬化列为全区民生实事之一。区财政出资4200万元,在5月份开启街巷硬化攻坚活动,最终完成108万余平方米街巷硬化任务,真正实现由“村村通”到“户户通”。

坚持统筹推进。在推进街巷硬化时,复兴区统筹推进“拆、修、硬、绿、美”,硬化前对村内违建一律拆除,先行铺设污水管网及自来水管网等地下管道,硬化中预留绿化、路灯等空间,确保硬化后不再对路面破坏,做到“硬化、美化、亮化、净化”一体推进。

坚持因村制宜。鼓励各村根据村容村貌与实际状况,集中优势和有限资源实施街道硬化。有的村铺设沥青路,有的村利用当地的废弃建筑材料铺设青砖路、石板路、石头路等,实施生态化铺设,体现乡村特色。

坚持共建共享。全区广泛开展宣传,充分发挥农民群众的主体作用,通过示范引导、组织参观、干部带头、政策引导等方式,激发群众建设家乡的热情和干劲。积极倡导“花小钱办大事、不花钱也能办成事”的精神,自己事情自己办、自己的巷道自己铺。悬挂标语130余幅,形成强大的舆论声势。各村由村支部牵头,实行包路、包巷、包户,充分调动起群众参与的积极性。

“以前的霍北村大部分是土路,出行晴天一身土、雨天两脚泥,路两侧脏乱差,出行十分不便。现在自家门前铺上了柏油路,走路开车都十分方便!”户村镇霍北村一位村民开心地说道。

来源:河北新闻网
责任编辑:王东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
			河北新闻网
			官方微信
			
			河北日报
			客户端
			

相关新闻

电子报
立即打开
网站首页 分享文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