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台市任泽区:“双四分”工作法破解农村生活垃圾分类难题

2021-04-13 08:45:00 来源:河北新闻网
进入移动版,省流量,体验好

近年来,邢台市任泽区按照“政府主导、市场运行、乡村主体、全民参与”的原则,在科学管理、长效机制、习惯养成上下功夫,大力推进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形成了群众易接受、财政可承受、面上能推广、长期可持续的“双四分模式”,已覆盖7个乡镇(区)、64个行政村、2.6万户,年底前将覆盖7个乡镇(区)、100个行政村、4万户。2020年8月份被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确定为农村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示范县。

做好科学设计,破解“怎么分”难题

从2014年开始,任泽区按照“试点先行、提标扩面、全域覆盖”的思路推进城乡垃圾一体化处置,从38个村做起,逐步推广,2017年11月份实现了全域覆盖。在此基础上,2018年,在大屯乡小屯村试点开展农村生活垃圾分类。2019年,垃圾分类试点村扩大到40个村。2020年,计划新增60个村,目前64村已开展垃圾分类,2021年年底将实现全覆盖。

任泽区推行农村生活垃圾“双四分”工作法。第一个“四分法”,就是将农村生活垃圾分为可回收垃圾、可堆肥垃圾、不可堆肥垃圾、有毒有害垃圾四类。第二个“四分法”,就是建立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转运、分类处理全链条垃圾分类模式。分类投放,即由村”两委”安排分类指导员上门培训指导,为每户发放绿色、橙色两个小型分类垃圾桶。农户将可堆肥垃圾投放到绿桶,不可堆肥垃圾投放到橙桶。可回收垃圾由保洁员收购,有毒有害垃圾由保洁员交中转站统一处理。分类收集,即由保洁员采取“小桶对大桶”方式,每天早上实行“公交站点”式上门分类收集,并将收集的垃圾运至村内转运点。分类转运,即针对不同垃圾,用分类压缩车分类转运至中转站。分类处理,一是将可堆肥垃圾运至堆肥厂,经粉碎处理后,通过高温好氧堆肥工艺,加工成农家肥;二是把可回收垃圾运至垃圾分类房进行二次分拣,通过“两杆秤”调动回收利用的积极性(保洁员一杆秤,上门对农户家的可回收垃圾,以高于农村废品收购价格进行称重收购;垃圾中转站一杆秤,对保洁员收购的可回收物,集中出售给废品收购站,差价补贴给保洁员);三是对不可堆肥垃圾经中转站集中处理后外运到电厂进行焚烧发电;四是有毒有害垃圾集中到中转站,参照工业危废处理方法由专业公司集中处理。

做好职责定位,破解“谁来分”难题

加大投入力度。区财政每年列支2134.4万元专项费用,用于城乡垃圾一体化处置及垃圾分类试点工作。2018年以来,区政府累计投资940余万元购置垃圾分类设施,其中压缩车10辆、电动垃圾分类三轮车547辆、240升垃圾分类桶4240个、户内垃圾分类桶8万个,并为三轮车配备了“1把扫帚、1台秤、1个夹子、4个桶”等工具。建设垃圾转运站5座、小型生活垃圾堆肥厂3座和可回收垃圾分类中心1座,投资2000万元的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大型综合处置中心正在建设中。

坚持市场化运行。积极运用市场化运作模式,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引进有资质的第三方公司负责垃圾分类,政府由“花钱养人”转变为“购买服务”,让“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真正实现高标准处理、高效率运转。同时,将原有农村保洁队伍纳入环卫公司,实行绩效管理,有效解决了人员不专业、监管无机制问题,工作效率和质量明显提高。

强化人员保障。上门收集垃圾增加了工作量,第三方公司把保洁员配备标准由原来的“每400人配备1名保洁员”提高到“每300人配备1名保洁员”,并招聘12名大学生组成垃圾分类宣传培训团队,深入一线开展宣传培训。

规范操作流程。实行“1+2+N三周工作法”。“1”就是用1周时间开展前期准备,包括乡村干部培训、宣传教育、召开动员会、制定收运路线、发放分类桶,然后村干部、管理员、收运员共同逐户上门辅导收运;“2”就是用两周时间正式启动垃圾分类,村干部进行跟收,点对点指导农户如何正确分类,两周后分类准确率达80%以上;“N”就是长期管理阶段,本阶段采用日监测数据驱动动态管理法进行常态化保持,监测数据80%以上的对分错户进行精准指导,不足80%的重新启动干部跟班收运。

加强日常监管。建立区乡村三级监管体系,区级层面,农村垃圾集中处理协调服务中心对第三方公司和试点村垃圾分类工作进行定期巡查;乡镇层面,乡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办公室对试点村工作开展日常检查;村级层面,村干部划片包户对村民分类工作进行指导监督。

建好工作机制,破解“如何推”难题

做好顶层设计,确保工作有章可循。成立由区委主要领导任组长的垃圾分类推进领导小组,组建区城乡环卫一体化协调服务中心,负责统筹协调全区垃圾处置工作。研究制定《任泽区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实施办法(试行)》《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绩效考核办法》等文件,明确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的总体目标、推进思路、实施步骤和奖励办法。

实行“两条线”模式,确保工作高效运行。按照行政体系管理与市场运营服务相辅相成的“两条线”模式,共同帮助农户完成垃圾分类。一是行政体系管理。区委、区政府负责全区农村生活垃圾分类的顶层设计、统筹协调和工作推进;乡镇负责制定宣传方案,做好各村垃圾分类组织、动员、指导工作;村”两委”负责组织召开”两委”会、村民代表会,对垃圾分类进行培训、宣传、引导,成立街长制、巷长制对村民分类进行指导监督;农户负责将各类垃圾进行精准分类投放。二是市场运营服务。区城乡环卫一体化协调服务中心、环卫公司、管理员、收运员逐级管理服务,把农户分类的垃圾进行分类收集、分类转运、分类处理。

抓好宣传培训,确保群众积极参与。把家庭主妇、老人、小孩等作为动员重点,深入开展“六进”,即进街道、进家庭、进学校、进社区、进厂房、进商场,通过组织召开垃圾分类培训会、开展“小手拉大手”等多种宣讲形式,让垃圾分类工作做到妇孺皆知、人人知晓。

制定考核奖惩机制,确保垃圾分类长效保持。农村生活垃圾分类“三分建,七分管”,如果管理跟不上,仅仅依靠突击式、运动式的工作方法,不可能保持长期效果。任泽区按照职责分工和分级负责原则,区、乡、城乡环卫一体化协调服务中心分别组织实施考核奖惩。区委区政府负责对开展垃圾分类工作的乡镇实施考核,结果记入年度考核,与评先评优挂钩;乡镇负责对各村实施考核排队;村对户实施红黑榜公示制度;区城乡环卫一体化协调服务中心负责对第三方公司实施考核奖惩。

成效明显,农村旧貌新颜

旧貌新颜,优化了居住环境。实行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后,苍蝇、蚊子少了,盘踞在房前屋后的杂物堆、柴草堆不见了,真正实现了“垃圾不落地”,彻底解决了农村生活垃圾乱扔乱倒乱堆问题,农村环境更干净、更整洁、更有序,村民幸福感获得感进一步提升。

变废为宝,实现了循环利用。分类产生价值,垃圾变成资源。目前任泽区垃圾分类村日产生活垃圾约85吨,其中可回收垃圾约0.14吨、可堆肥垃圾约30吨,可堆肥垃圾经好氧堆肥处理后约可产生约10吨农家肥,生活垃圾综合减量率约35%,有效促进了资源循环利用。

新风扑面,弘扬了优良传统。通过实施垃圾分类,修订完善村规民约,开展乡风文明行动,建立红黑榜制度,促进村民自我管理,改变村民旧习惯。在垃圾分类试点村,上至耄耋老人,下至垂髫少年,人人都自觉参与垃圾分类,形成了人人关心环境、人人爱护环境的良好风尚。

加快发展,拓宽了致富之路。通过推行农村生活垃圾分类,让乡村成为生态宜居的美丽家园。好环境也打开了农民致富门,吸引了大批优质农业项目落户。如王村盛世合作社蔬菜种植、赵村的中药材种植、北甘寨村的玫瑰产业园等项目,为当地村民提供了大量就业岗位,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有机统一。

来源:河北新闻网
责任编辑:王东
下一篇: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
			河北新闻网
			官方微信
			
			河北日报
			客户端
			

相关新闻

电子报
立即打开
网站首页 分享文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