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医科大学认真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认真部署、积极推进“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工作。
高度重视,全面部署“三进”工作
加强制度建设与顶层设计。学校党委召开会议研究讨论学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工作实施方案》和《课程思政建设与实施方案(试行)》起草工作。制定了《河北医科大学课程思政建设与实施方案(试行)》(冀医党〔2019〕31号),成立了由学校党委书记任组长,分管思政工作和分管教学工作的学校领导任副组长,有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课程思政工作领导小组。
学校成立了马克思主义学院。该学院在学校党委统一领导下,承担“三进”工作的理论研究、课堂教学、社会实践等任务的总体设计、统筹协调和组织实施工作。
积极参与课程思政研究协作。2020年1月,学校参加了医药院校课程思政改革研讨会暨医药院校课程思政研究协作组成立大会,会上当选课程思政研究协作组副组长单位。
多措并举、扎实推进“三进”工作
加强思政课程建设,把思政课办成铸魂育人重要阵地。为增进“三进”课堂教育效果,学校在本科生四门思政课中开展了各具特色的教学改革。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教研室的“运行‘五位一体’实践性教学模式的探索”改革;马克思主义基本原课概论教研室的“从每天的新闻和身边事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教学改革与探索”;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研室的“史”、“论”结合的培育大学生历史观与实现“中国梦”的教学模式改革;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研室的“案例教学法改革”等。
学校在研究生中开设《习近平谈治国理政》选修课。2019年该课成功申报立项为河北省高等学校研究生示范课程。
加强课程思政建设,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建立了健全的“课程思政”工作运行机制及评价机制,制定下发了《关于组织申报2019-2020学年“课程思政”建设项目的通知》(冀医教〔2019〕26),对98项“课程思政”申请项目进行立项建设,其中 “课程思政典型案例示范课堂”66项、“课程思政精品专业课程(群)”23项、“课程思政大讲堂”9项,项目涵盖我校19个教学单位,72门专业课程,构建了协同育人新机制。
加强“第二课堂”建设,构建“三进”工作新格局。建立了由专职辅导员、名誉班主任、学业导师组成的“三个老师”协同育人工作机制。本学期建立健全了10个二级学院和18个教学医院的“三个老师”工作领导小组与办公室,实现了“三个老师”协同育人工作全覆盖。
学校扎实开展青马工程,建立了校、院一体化培养机制,全年共培训学员2千人,学校党委书记翟海魂为青马学员做专题报告。
新冠肺炎防控时期创新举措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学校充分发挥“三个老师”协同育人机制,辅导员、名誉班主任、学业导师对湖北籍学生实行“一对一”的联系帮助,“三个老师”主动把握教育契机,通过在线“云”班会,有针对性地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生命教育、社会责任感教育、规则教育、感恩教育。
学校创新推出 “结合疫情防控,融合思政元素”在线教学新模式。疫情期间,开展“典型案例及典型课堂”征集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