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长丽:人生第一笔收入 想买一瓶冰糖雪梨

2020-10-23 18:50:00 来源:华夏时报网
进入移动版,省流量,体验好

距离上一次见到崔长丽,已有两年的时间。

就在这两年的时间里,这位20岁的姑娘仿佛换了一个人,见到记者一行的第一个反应,不再是下意识地挪动轮椅往后躲,而是大老远就打起了招呼,然后,笑容满面地拉起记者的手聊了起来。对于自己的变化,崔长丽同样深有感触。

“我也没有想到过自己会有这样的状态,原来,跟别人接触的时候,我总是担心别人会不会歧视我、笑话我,甚至担心对方会不会打我,内心特别害怕和抵触,所以,只要有人来,我都会躲到一边,不愿意说话,内心也特别的不自信。这两年,残联帮我家里进行了无障碍改造,还帮我找到了一份工作,我觉得自己特别有用,也特别愿意跟来访者进行交流和学习。”崔长丽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现在的自己,特别的自信,特别的敢说话,性格也开朗了很多。

而这样的状态,才是一个20岁的女孩儿该有的样子。

无障碍改造让她走出家门

2001年,崔长丽出生在河北省沧州市南皮县刘八里乡八里台村,是个早产儿,被确诊为重度脑瘫。从出生开始,崔长丽就经历了大大小小无数次的手术,也经历了20年轮椅生活。崔长丽说自己从小在这个院子里长大,每天都是在床上如厕、用有些模糊的视力看电视剧,或者发呆,“好像永远出不去了”。

更让人心酸的是,崔长丽的妈妈是一位精神残疾人,无法像健全的妈妈一样去照顾自己的女儿。

面对家里的两个残疾人,崔长丽的爸爸崔树阁没有时间出去打工,仅靠自己一人种地,苦苦支撑着这个家。同时,他不光要担负作为爸爸的责任,同样需要随时切换至妈妈的角色,崔长丽每天的大小便都需要爸爸帮助,即便崔长丽已经长大,这些事情也只能由爸爸去做。

提及这些,崔长丽挠了挠头,不好意思地说,“没办法,只能让爸爸帮忙,来例假的话就更麻烦了。”

这样的日子,一直延续到了2018年。崔长丽的家进行了危房改造,对房子进行了整修。屋顶换了,屋内也收拾一新,还添置了新家具。更让她兴奋的是,第二年,家里进行了家庭无障碍改造,而也正是这次改造,让崔长丽“走”出了家门,看到了不一样的世界。

2019年5月,长江商学院32期2班捐赠了20万元,用于贫困残疾人无障碍环境改造。8月,中国残联维权部推动这个项目在南皮落地,根据贫困肢残人的实际需求,为他们修建轮椅坡道、改造坐便器、安装室内外扶手等。这份爱心来源于长江商学院企业家们的资助,也来源于同样是长江学友唐占鑫的感召力和行动力,在给崔长丽家进行无障碍改造的时候,作为主要参与者,唐占鑫坐着轮椅在现场针对具体改造内容出谋划策。

百闻不如一见。唐占鑫的出现,给封闭了自己多年的崔长丽,打了一针兴奋剂,激活了她人生的希望。

“占鑫姐那么善谈、那么乐观,即便坐在轮椅上,还能做那么多的事情,帮助那么多的人,我也想活成她那样的人。”崔长丽表示,从唐占鑫的身上,她看到了希望。

据记者了解,唐占鑫因脊椎损伤导致下半身瘫痪,她是长江商学院建校以来的第一位轮椅学员。2016年9月,唐占鑫联合一些企业家朋友以及投资人,发起成立了北京新起点公益基金会,她希望通过公益的力量为更多的残疾人提供更加专业的服务,进行“生活重建”回归社会。

经过无障碍改造,崔长丽家的厨房出现了与她身高相匹配的柜子、崭新的无障碍卫生间,里面还安装了抓杆和座便器。终于,崔长丽可以独立完成如厕的行为,有了自己的私密空间。

对于一名重度残疾人而言,无障碍家庭改造不单是环境的改造,更是自信心的建立。她们只有实现家里的生活自理、行动自如,才敢走出去;只有走出去了,有独立生活的能力,才有可能有收入;有了收入,才可以进一步进行康复,最终做到自尊、自爱、自强。

就业机会让她走出“心门”

对于重度残疾人而言,解决生活上的无障碍固然重要,但内心的无障碍更容易让她们找到自我价值和存在感。

进行了家庭无障碍改造后不久,南皮残联很快帮助崔长丽对接了南皮县残疾人文创基地对其进行编织技能的培训。

据记者了解,残疾人文化创业基地是以南皮县宏霞服饰有限公司(简称“宏霞手工”)为载体,立足南皮特色,开发和生产文化特色产品,推动残疾人就业创业,实现增收致富。宏霞手工成立于2015年6月,主要以纺织、钩织等纯手工工艺制作水晶帘、服饰、鞋帽、坐垫、包包及小饰品、装饰品等各种生活用品,通过实体店、淘宝网、微信等线下线上平台多渠道销售,取得了良好的业绩,年销售额达150余万。

而这家公司的创始人张洪波,同样是位肢体3级的残疾人,目前28名公司员工中有残疾职工9名,同时辐射带动周边5户贫困残疾人家庭实现脱贫致富。

临危受命,张洪波义不容辞。当时就让自己的爱人吴立侠亲自上门教学。聪慧的崔长丽学得很快,不到一个星期就学会了基本的编织技能,一个月的时间就出了成品,吴立侠当场回收,当崔长丽拿到100元的计件费时,沉默寡言多年的她喜形于色,欢快地说:“我想买一瓶冰糖雪梨喝。”

这是她20年的人生中,通过自己的双手赚来的第一笔钱。

如今,崔长丽的编织手法愈发的娴熟,之前两三天才能编成一只挂件,如今,一天就能完成三四对。同时,她也陆续领到了好几次的计件费,虽然,每次的收入只有50元或者100元,但是,她已经非常知足,每天都感觉自己有使不完的劲儿。

更值得欣慰的是,现在的崔长丽不光可以自己洗头、做饭、洗衣服,还可以照顾妈妈。

而崔长丽的爸爸也被村里安置了护林员的公益岗位,同时,家里的房顶装上了光伏发电设备,除去自用,剩余的部分还可以创收。据记者了解,加上相关的政策性收入,崔长丽一家每年的家庭收入已超过5万元。

对于未来,崔长丽希望做出更多的手工,赚钱补贴家用,让生活更有盼头。


来源:华夏时报网
责任编辑:王立坤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
			河北新闻网
			官方微信
			
			河北日报
			客户端
			

相关新闻

电子报
立即打开
网站首页 分享文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