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赵大地的脱贫壮歌:首次消除区域性整体贫困,建档立卡贫困残疾人不到八千

2020-10-23 14:50:00 来源:华夏时报网
进入移动版,省流量,体验好

“我爱北京天安门正南50公里”、“从这里,45分钟进京”、“这么近,那么美,周末游河北”……作为距离北京最近的省,河北地界随处可见这样的广告牌。而这,也同样突显出河北作为京畿要地,区位的特殊性。

完成脱贫攻坚任务,不仅关系京津冀协同发展、雄安新区规划建设和北京冬奥会筹办等重大国家战略和国家大事,也直接关系到向世界展示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成就。

为此,多年来,河北省把对初心的坚守转化为脱贫攻坚的决心和行动,一个战役接一个战役打、一个堡垒接一个堡垒攻,带领全省残疾人向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勇前行。从城镇残疾人就业到农村残疾人托养,从技能培训到创业就业,从政府政策兜底保障到全社会协同推进,河北省为残疾人提供全方位、多角度、立体式保障服务,全省建档立卡贫困残疾人数量迅速下降。

记者从河北残联了解到,截至2019年年底,河北省7746个贫困村全部出列,6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历史上首次消除区域性整体贫困,连续打了两个翻身仗。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残疾人从30.3万人下降到了7774人。

因地制宜,多种脱贫模式并存

河北在多年的摸索实践中,形成了一系列残疾人脱贫攻坚行之有效的“河北模式”,共同发力助推残疾人脱贫攻坚工作,成果显著。这其中包括被多省市学习推广的 “行唐模式”“安次模式”和“南皮模式”。

行唐双创园(图片来自互联网)

今年来,这些科学有效、可复制的成功模式让越来越多的残疾人走出家门,实现平等就业,找到人生的价值。

22岁的付学净是石家庄市行唐县人,出生在一个贫困农民家庭。因“先天性脊柱裂”导致双足内翻,整整“爬行”了21年,从出生到20岁,她几乎从未出过家门。

2018年5月,一个特殊的到访改变了付学净的命运。行唐县残疾人双创园负责人贾茹来到付学净家里,在她的鼓励与帮助下,付学净终于“迈”出家门,成为行唐县双创园的一名工作人员。在这里,付学净主要从事图文标注工作,月收入1500元左右,园区免费提供食宿,除了生活用品,也没有太大的开销,而且行唐县委、县政府还出资帮助她手术治疗,依靠辅助工具,她终于站了起来。

身体好了,有了稳定的收入,付学净爱笑了,脸上经常洋溢着灿烂的笑容。她说,双创园让她“站”了起来,这个站不单单是身体站起来了,她的精神也站起来了,人生也站起来了。所以,她一直心怀感恩,努力工作,在双创园实现着自己的价值。

据记者了解,像付学净这样的残疾人,在双创园还有很多,他们在这里不但脱了贫,更找到认同感、价值感。

因地制宜开发扶贫岗位,变“输血”为“造血”,廊坊市残联也在扶贫路上找到了好办法。

廊坊市安次区落垡镇路营村,段德义一家三口中有两个是残疾人,拮据的日子可想而知。2016年,廊坊市实施了针对廊坊市农村贫困残疾人的“精准帮扶鹅富千家”工程。他家被残联确定为精准扶贫对象,并免费给他家发放了100只雏鹅。养鹅、卖鹅、卖鹅蛋,一年近万元的收入,“致富鹅”让段德义一家脱了贫。

“扶贫鹅”的成功之处在于廊坊市探索出“残联+基地(中标企业)+残疾人户+市场及加工企业”的精准帮扶模式。从雏鹅繁育、防疫、养殖技术培训到成鹅收购,为残疾人养殖户提供一条龙服务。养殖前,市、县两级残联组织培训养殖户;发放雏鹅时,县级残联附带发放技术资料;饲养期间,县级残联安排技术人员免费提供咨询服务;销售期间,组织专业销售队伍,保障成品鹅稳定的销售渠道和销售价格。这些举措,彻底解决了养殖户的后顾之忧。

廊坊市尝到了养殖业给残疾人脱贫带来的甜头,又拓展出养兔、扎花、风筝加工、核雕、就近打工等就业扶贫方式,一批贫困残疾人家庭找到了挣钱的门路,逐渐摆脱了贫困。

和“行唐模式”与“安次模式”不同的是,“南皮模式”是在中国残联的帮扶下,针对脱贫后全县农村建档立卡贫困户中老、病、残群体的看护问题,选取了车官屯、中上桥、黄家洼、双庙、肖九拨、西康、小集7个村建设扶贫互助幸福院,对上述群体中有一定自理能力的人员,实行专业性日间集中照护,逐渐形成扶贫养老院兜底托养、扶贫幸福院日间照料、居家居住邻里照料的照护体系,有效提升了脱贫攻坚的成色、成效。

目前,第一批7家幸福院已投入使用并正常运转,第二批4家幸福院已开始着手建设。

兜底保障,六个服务全覆盖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

近年来,河北省残联积极推进“六个服务全覆盖”,让残疾人一个一个地脱贫,一个一个地就业,一个一个地兜底保障。

河北省残联会同医疗保障部门优先将建档立卡贫困残疾人作为救助对象,将30.2万建档立卡贫困残疾人全部纳入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个人缴费部分全部由政府代缴,实现了建档立卡贫困残疾人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医疗救助三重保障全覆盖。与此同时,河北省残联还会同民政部门放宽了建档立卡残疾人纳入低保的条件,将三级智力和精神残疾人纳入到按照单人户享受低保政策范围,兜住了建档立卡贫困残疾人社会保障的底。此外,会同民政厅、财政厅推动残疾人两项补贴标准提高20%,全省54.6万人享受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70.4万人享受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实现了全覆盖。

河北省建档立卡贫困残疾人被纳入了一张幸福的脱贫保障网。在这个过程中,把重度残疾人、失能半失能人员、智力和精神残疾人“养”起来,解决了全省残疾人事业和脱贫攻坚中最棘手的问题。

图为衡水市残疾人托养服务中心

其中,衡水市探索出了以农村特困供养服务机构为主体、专业医疗机构为辅助、民办养老机构为补充的集中供养模式。截至目前,衡水全市改建和提升贫困人口集中供养机构59家,全市6043名农村贫困失能半失能人员中,已有2311人自愿接受集中供养,过上了有质量、有尊严的生活。今年上半年全市剩余的1705名贫困群众如期脱贫退出,其中包括贫困残疾人528人,衡水历史性地与贫困说再见。

此外,为了帮助智力和精神残疾人得到更好的照护和康复,2008年,衡水市在全省率先成立了市级托养服务机构衡水市残疾人托养服务中心,为残疾人提供生活护理、心理疏导、专业治疗、康复训练,甚至包括实现就业等各种服务。如今,半失能人员由特困供养中心供养;完全失能或精神残疾人员委托专业医院建立医养中心供养;供给不足时,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由民办养老机构供养。

在河北,还有不少地方在推进这样的模式,为啃掉残疾人脱贫攻坚中的“硬骨头”提供了成功经验和先进做法。


来源:华夏时报网
责任编辑:王立坤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
			河北新闻网
			官方微信
			
			河北日报
			客户端
			

相关新闻

电子报
立即打开
网站首页 分享文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