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润燕赵·善美家风展示专题>>

一口高压锅的30年

2020-10-14 11:13:39 来源:河北新闻网
进入移动版,省流量,体验好

婆婆家柜橱中安静地躺着一口高压锅,这口锅曾经服务了婆婆一家三代人,也记录了一家人最平凡的故事。如今,它的使命完成,婆婆却始终不忍扔掉,按照婆婆的话说:“老物件,有感情,舍不得丢掉。”

婆婆说与它有感情,是有事实根据的。别看它现在身上沾着灰尘,刚来家时可是个“壮劳力”。

这口高压锅是姥姥(婆婆的母亲)家送给婆婆的陪嫁。当年姥爷去世得早,姥姥扛起重担,含辛茹苦地操持着一家八口人的生活,当时物质条件匮乏,一位农村妇女将七个子女“拉扯”到成家立业,这其中满是故事,但其中的辛酸只有姥姥知道。

即使生活再难,姥姥也常对子女们说:“要对生活有信心,要做个好人,要有志气。”这些话,在那个泛黄的岁月里,成为了几个孩子一生中最宝贵的财富。婆婆快出嫁时,姥姥家添了这口高压锅,烙饼、炖鱼(我家属于洼淀,所以鱼成了姥姥家唯一能见到的肉),是姥姥的好帮手,一如姥姥的坚韧。

婆婆是姥姥家的“得力干将”,弟弟们要上学,家里担子重,所以婆婆早早辍学帮助料理家务,这也培养了她坚韧的性格。后来,为了能帮家里多分担,婆婆30岁时才成家,这口高压锅也被当作陪嫁,来到了“新家”。

婆婆初来夫家时,生活过得还算有滋有味,但是命运总爱和她开玩笑:在我爱人8岁那年,公公被诊断为脑血栓,失去了劳动能力,这个消息像一个拳头,狠狠打在了婆婆身上,但是婆婆没有畏缩,独自一人撑起了家庭的重担。

婆婆每天为了生活奔波,帮棉农捡棉花、给食品厂的武昌鱼刮鱼鳞、给农产品加工产剥玉米、卖菜、做家政……当时公公每个月吃药就得1000块钱,可工资只有800元,可想而知,婆婆当初照顾一家人有多大的压力。邻居大娘总说:“看你婆婆多能干,像个铁人一样。”其实,她只是个普通的女人。

在那样的家庭条件下,那口高压锅成了婆婆家尤其是孩子们的宝贝。买不起20几元一只的整鸡,就买3元一只的鸡架,和自家种的大白菜放在高压锅里一起炖,成了一家人最难忘的美食。婆婆用它烙发面饼,我爱人用它煲出人生的第一锅汤……这口锅也任劳任怨地守护着一家人,承载着孩子们的记忆,陪一家人走过最艰难的岁月。

后来,这口高压锅“年纪大了”,经常需要换零件,家里一直对它“缝缝补补”,它也倒是争气,守护了家人30年。

“不能换个高压锅吗?现在出了用电的电饭锅,也不贵……”邻居大娘关心地说。每次听到这样的话,婆婆总是说:“还能用,挺好的!”

 我爱人十五岁时,逐渐懂得了家里的不容易。别的孩子在家人陪伴下出去玩,他和弟弟就跟妈妈一起在外面刮鱼鳞、捡棉花,冬天去捡别人烧剩下的煤渣……

我爱人和我说,他现在最庆幸的,是在生活艰难的情况下,婆婆没有放弃让孩子们念书上学,也没有忘记教孩子们怎样做人。

后来,三个孩子长大成人,都有了自己的家庭,三个孩子也继承了婆婆的性格——坚韧、坚强。

后来的后来,家里的“万能”高压锅“老得”干不动了,正式下岗,婆婆始终不曾扔下它:“我看到它就会想起之前的那些日子,再看看现在的日子,多甜呢。”说这话时,婆婆已经67岁,头发全白了。不想承认,婆婆怎么突然就老了……

现在每次回家,我都和婆婆打趣说,想吃“万能”高压锅做的米饭,听过却没吃过。婆婆在一旁笑着道:“高压锅退休喽,我也退休喽。”

现在,那口高压锅依旧摆在家里的橱柜中,像留声机一样“唱”着过去的记忆,而长大成人的孩子们,像燕子一样,飞奔各处安家。但在这些“燕子”的心里,那口老了的高压锅,和坚韧的姥姥与婆婆一样,守护着家人,成为铭记在心里的宝贵珍藏,这种好好生活不畏艰难的性格也在心里留下烙印。

这就是我的婆家和一口高压锅的故事,你闻闻,那口高压锅仿佛又飘来了饭香……(作者:廊坊市安次区东沽港马道口中心小学 张天天)

来源:河北新闻网
责任编辑:孙明霞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
			河北新闻网
			官方微信
			
			河北日报
			客户端
			

相关新闻

电子报
立即打开
网站首页 我要评论 分享文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