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润燕赵·善美家风展示专题>>

​家风是一种文化

2020-10-14 11:12:51 来源:河北新闻网
进入移动版,省流量,体验好

我有一个普通而又让我受益一生的家。家中老父亲忠厚正直,威严慈爱,爱党敬业;老母亲相夫教子、贤良淑德、勤俭持家。我们家一儿一女,孝敬和顺,团结友爱。在邻居的眼里,我的父母是一对幸福的老人,我的家是和睦的家庭,我们的生活充盈而富足。这一切的美好,都得益于父母的言传身教所营造的良好家风。

“家风”就是门风,简单地说是家庭风气,是家族世代相传沿袭下来的风尚、生活作风,是为人处世的态度和行为准则,是建立在中华文化之根上的集体认同。家风对于子孙后代的成长起着关键作用,是他们的终身财富。在良好家风潜移默化的熏陶下,塑造自己的行为处事准则,形成良好的人生习惯,成就美好的人生。

我们没有所谓成文成集的“家训”“家规”。但是,无论贫富贵贱,无论过去还是现在,父母一直秉承和坚守着自己的人生信条:与人为善、厚德载物;乐观坚强、自力更生;兄友弟恭、孝亲敬老;爱党敬业、廉洁奉公。

良好家风养成的前提必须是严格的家教。父母都没有受过太多的文化教育,但是他们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以及为人处事的态度和方式方法无时无刻不在影响和感染着我们。

父亲是一名军人,一生都在用军人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和我们。他十六岁参军,参加过援越抗美战争,立下过三等功勋。复员转业后从事政府机关工作,工作期间虽不是什么大人物,但也小有权利,在我儿时的记忆里,时常有人提着黑色的大提包来家里搞关系,都会被父亲婉言谢客,无一例外。小小的我真的很欣赏父亲的憨厚正直,廉洁无私,也会把这些写到我的作文里。父亲现在已近耄耊之年,耳聋眼花的,但仍然关心着国家的政治形势和经济发展态势。可以说,他的一生都是发自内心地爱着党和国家,那种深刻到血液中的挚爱。

父亲是慈爱的,父爱如山,坚定不移,厚重深沉。他在不忙的时候会给我和弟弟讲他当兵的故事,讲爷爷奶奶的往事,会给我们洗洗衣服,会帮妈妈做饭,会把床单整理得齐齐整整。父亲是严苛的,他会要求我们“食不言、寝不语”;“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不以恶小而为之,不以善小而不为”……父亲没有研读过古圣先贤关于为什么读书的理论,但是深知没有文化的危害,深知读书可以明理的道理。无论是在部队还是在工作中,他都在坚持学习,笔耕不缀。多篇文章在单位的文化专栏或报刊杂志上发表。小时候,家里买不起年画,但是墙上贴着一幅父亲亲笔的未经装裱的叶剑英元帅的诗:攻城不怕艰,攻书莫畏难,科学有险阻,苦战能过关!这是父亲认可的人生真理,用来鞭策我们刻苦学习,努力奋斗。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父亲会拿出自己四十元工资的三分之一为我们买书籍杂志。我的印象里《儿童文学》陪伴了我整个少年时期,那些书啊,是多么珍贵的文化营养品,滋养着我们的精神世界,让我们懂得了更多的人生道理,提升了自我文化修养。长大后,我们三观端正、明辨是非;遇事不慌张、有主见;待人接物不卑不亢,有礼有节。我们自尊自爱,自立自强。虽然没有建大功、立大业,但都通过自己的努力拼搏考学走出了人生重要的第一步,走上了各自的工作岗位:我是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为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发光发热;弟弟是一名石油工人,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添砖加瓦。这些不能不说是得益于父亲对教育的尊重与重视。

古语有云:结对一门亲,兴旺三代人。也有人说:推动摇篮的手也是推动世界的手。可见,一个母亲对于一个家庭的重要性,孟母三迁、陶母拒鱼、岳母刺字……这些古代贤母的秉然正气千古流传成为中华之传统美德的典范。母亲的三观是儿女主三观的来源。一个正直、善良、勤劳、乐观有见地的母亲是子女之福,是家庭之福,亦是社会之福。

我的母亲是典型的中国传统女性,可以说她将中国传统对女性的要求标准“温、良、恭、俭、让”践行得淋漓尽致。我家住在村外,经常有路人要水要饭,母亲没有让一个人空手而出。令我感触最深的一次是,母亲居然为一个智商有问题的流浪女乞丐梳洗头发,这种对弱者的关爱是装不出来的。罗素认为:在一切道德标准中,善良的本性是世界上最需要的。母亲的善是发自内心的,不求回报的,她帮助别人的时候自己也是快乐的。她经常对我们说的一句话是:存好心,做好事。这就是她认为的最朴素的善。给予并非是物质上先盈而后溢的抛散,而是人之所欲即我需所予的主动寻求。它可以小到一壶热水、一碗热粥、一双鞋垫,也许是一句叮咛,一声问候或是一个祝福。老子言道: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西方谚语说过:慈善始终始于家庭。从小就耳濡目染了母亲那种悲天悯人、怜惜万物的博爱,如今我也在像母亲一样告诫自己和教育我的孩子要做一个善良的人,赠人玫瑰,手留余香。我也相信这种思想会写到基因里,代代相承。

我是家中老大,实则老四,因为我的前面,母亲失去了3个孩子,或病或夭折。在痛失爱子的情况下,母亲依然乐观而坚强地面对生活,照顾公婆,生产劳作。这一点我对母亲是钦佩,是敬重,也更加理解了生为人妻人母的不易。我立誓要做一个像母亲一样坚强、乐观的女性。

母亲的能干是三村五里出了名的,由于父亲长期在外工作,我和弟弟年幼,在家里没有男劳力的情况下,母亲用她一米五几的身躯支撑了整个家的生计。她把家里家外归置得井井有条,家具虽破旧,但是一尘不染,庭院虽简陋但总能闻到花的馨香、蔬果成熟的芬芳、鸡吵鹅斗的生活气息。田地里她种的庄稼长势是最好的,产量也是最高的。即使周边的不毛之地也被母亲勤劳的双手开拓出来种上了庄稼。我们家人口少,本来只有三亩不到的土地却变成了十亩。到了秋收时节,粮食满仓满垛的,这些不得不说是母亲勤劳付出获得的丰厚回报。在母亲的带动下,地里所有的农活我都会干,我也坚信:劳动是创造一切幸福的源泉。

在我的家庭,父母共同传承的优良美德中最重要的就是对于老辈的孝敬。“百善孝为先”,关于“孝”父母都做到了仁至义尽,细致入微。父亲每个月都会拿出工资的三分之一作为爷爷奶奶的赡养费。父亲常说: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小辈对长辈的孝敬应该是随时随地的,刻不容缓的。奶奶是一个挑剔厉害的老太太,母亲和她相处百般包容而隐忍。母亲常说:人都有老的时候,我怎么做不光是天在看,还有身后儿女在效仿,这朴素的言谈阐述的正是所谓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啊!

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父母对家中长辈做到了“孝”也做到了“敬”。如今我的父母相濡以沫,共度风雨几十余载,也已近耄耋之年,我们一儿一女也像当初的父母一样更大程度地孝敬他们,让他们安享晚年。

良好的家风如春风风人,夏雨雨人,润物细无声,随风潜入每个人的心灵将其洗涤净化。让我们变得更加纯良,让家庭变得更加温暖,让社会变得更加和谐。家风是一种文化。而对于文化,作家梁晓声说:那是根植于内心的涵养,无需提醒的自觉,以约束为前提的自由,为别人着想的善良。我真心希望有着五千年优良传统的中国原生态家庭都能将这种文化学习、传承、发展,经久于世而永不枯竭!(作者:廊坊三河市第十一中学 任大争)

来源:河北新闻网
责任编辑:孙明霞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
			河北新闻网
			官方微信
			
			河北日报
			客户端
			

相关新闻

电子报
立即打开
网站首页 我要评论 分享文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