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润燕赵·善美家风展示专题>>

​薪火相传的家风

2020-10-14 10:35:09 来源:河北新闻网
进入移动版,省流量,体验好

父亲在世的时候,村里男女老少几乎异口同声地夸他善良、慈祥,遇见乡亲总是谦恭礼让、脸带笑容。可是,就是这样一个令人称赞的厚道人,对待我们这些子女,却是非常严厉,有时甚至“不近人情”。

在我上小学三年级的时候,班里出现了买小人书的热潮,一些生活比较富裕的同学都到位于村子三里之外的县城新华书店挑选喜爱的书籍,比如《半夜鸡叫》《智取华山》《水泊梁山》等。这些小人书图文并茂,内容精彩,非常受学生们的欢迎。尤其是我,自幼就喜欢写写画画,见了这些书,更是望眼欲穿、心挠手痒。但是,因为我家经济困难、生活捉襟见肘,哪里有一两角的闲钱来买小人书?所以,不管我对书多么渴望,很少得到过满足。

有一天,我在放学时发现路旁有一本小人书,拾起来一看,正是我早已想看而没有看到的《景阳冈武松打虎》。这是谁丢的呢?我翻开扉页,上面的名字正是我们班的一个同学。我犹豫了一下,还是把书拿回了家中,连晚饭都没吃,就如饥似渴地看起来。正在我兴致勃勃看书时,突然听到门外有人喊我。原来是丢书的同学,在知道我捡到书的消息后,他直接找到了我家。

由于言语不和,我们两个发生了口角。这时,下地做活的父亲回家了。听清事情原委后,父亲立即将我训斥一顿,并叫我马上将书归还。我感到很委屈,喃喃地说:“这是捡的,又不是我偷的。”父亲一听,脸马上阴沉下来,大声说道:“捡的就不应该归还了?明知书有主,还不想还人,这样长久下去,日后怎样做人?快,把书还给人家!”

父亲的态度严肃,语气严厉,我立即将小人书递给了同学。同学接过书走了,我却蹲在墙根啜泣起来。母亲把我劝回屋中,和风细雨地说我了几句。

一周后,父亲卖掉积攒多天割来的青草,给我买来包括《景阳冈武松打虎》在内的三本小人书。我高兴地跳起来,刚想翻开书看,父亲和颜悦色地说:“先不要看,给你讲一下你爷爷曾经打过我一巴掌的故事。”父亲说,他在我这个年纪时,有一次从别人的园子旁边过,见满树的桃子熟透,就顺手摘了一个。爷爷发现后,立即给了父亲一巴掌,并严厉地说:“人没志气不如狗,穷死不沾外来财!”说完,爷爷夺过桃子,往地上一扔。从那时起,父亲就是穷到揭不开锅,宁可吃野菜充饥,也不会去偷拿一物。上世纪六十年代,父亲在生产队当了多年的队长,除了带领社员们干活,对公家财物从来分文不占。

听完父亲的话,我捧着三本小人书,缄默无语。是啊,我捡了一本小人书,虽说是捡,但仍不应据为己有,更不应该不还给人家。父亲得到了爷爷的教育,在自己坚守原则的同时,也以这样的方式向我接力。我为当时自己的行为而愧悔,更为父亲承上启下的家风教育而骄傲。正是这件事,激励着我在长大成人后,一步一步地稳步前进,从学校毕业,到村里劳动,再到参加工作40年,从未因为占便宜而误入歧途。我的后代也已成家立业,仍继承祖辈们的家风,一步一个脚印地向前行进。(作者:唐山市滦南县政府地方志办公室 张浩洪)

 


来源:河北新闻网
责任编辑:孙明霞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
			河北新闻网
			官方微信
			
			河北日报
			客户端
			

相关新闻

电子报
立即打开
网站首页 我要评论 分享文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