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发布厅 第一时间传递河北权威声音文字实录

“河北省脱贫攻坚一线群英代表”记者见面会

2020-09-23 20:00:00 来源:河北新闻网

扫码阅读手机版

新闻发布会现场。记者赵新宇摄

9月23日上午,河北省政府新闻办举行“河北省脱贫攻坚一线群英代表”记者见面会。河北省扶贫开发办公室党组成员、副主任李建军向大家介绍河北省脱贫攻坚总体成效和广大一线工作者创造的骄人业绩以及宝贵精神财富,并与中共内丘县委副书记、县人民政府县长杨辉,阜平县骆驼湾村党支部书记顾瑞利,阳原县四十亩滩村驻村第一书记孙国亮,平泉市瀑河源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长高树满共同回答记者提问。发布会由河北省委宣传部(省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处二级调研员袁金辉主持。实录如下:

河北省委宣传部(省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处二级调研员袁金辉。记者赵新宇摄

河北省委宣传部(省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处二级调研员 袁金辉:

女士们、先生们,记者朋友们:

上午好!欢迎出席河北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记者见面会。

本场见面会的主人公是“河北省脱贫攻坚一线群英代表”。

今天,我们专门邀请到河北省扶贫开发办公室党组成员、副主任李建军先生,向大家介绍河北省脱贫攻坚总体成效和广大一线工作者创造的骄人业绩以及宝贵精神财富。同时,我们还邀请到中共内丘县委副书记、县人民政府县长杨辉先生,阜平县骆驼湾村党支部书记顾瑞利先生、阳原县四十亩滩村驻村第一书记孙国亮先生、平泉市瀑河源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长高树满先生,他们将共同回答大家关心的问题,并分享他们的扶贫故事。

首先,请李主任作介绍。                                                      

河北省扶贫开发办公室党组成员、副主任李建军。记者何珊 摄

河北省扶贫开发办公室党组成员、副主任李建军:

各位记者朋友、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

大家好!非常欢迎大家出席今天的记者见面会。

秋天是一个色彩斑斓、硕果累累的季节,在这样一个丰盛和丰收的黄金季,我们举办这次脱贫攻坚一线群英代表记者见面会,主题是展示全省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取得的巨大成就,宣传脱贫攻坚一线群英的典型事迹和感人故事。时代的伟业由一幕幕精彩瞬间铸就永恒。我们就是要通过大家苦干实干,开拓创新,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业绩鼓舞人、感召人,让脱贫攻坚精神在燕赵大地落地生根。为此,我们首先要向见证这一盛举的各位媒体朋友

表示衷心的感谢!向参加见面会的杨辉、顾瑞利、孙国亮、高树满等各位同志以及长期奋战在一线的脱贫攻坚先进典型致以崇高的敬意!

在中国古代的人文精神中,物华天宝总是和人杰地灵紧紧联系在一起的。这次全省脱贫攻坚的“群英会”之所以选在内丘举办,其意义有三:一是李保国同志是“人民楷模”“全国脱贫攻坚模范”,是全省最优秀的脱贫攻坚群英代表。习近平总书记对李保国同志先进事迹作出重要批示,赞扬李保国同志是新时期共产党人的楷模,知识分子的优秀代表,太行山上的新愚公。二是岗底村是李保国同志生前长期奋斗的地方,通过脱贫攻坚,这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是展示全省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胜利的一个生动缩影。三是在此举办脱贫攻坚一线群英代表记者见面会,一方面告慰李保国同志,他长期为之奋斗的扶贫事业即将取得全面胜利;另一方面,有利于激励更多的党员干部学习弘扬李保国精神,为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不懈奋斗。在脱贫攻坚一线召开这次记者见面会,更生动、更接地气,更有现场感,这是在省政府新闻办指导下的一个创新。在此,对省政府新闻办、对金辉处长多年来对省扶贫办新闻发布工作给予的指导和支持表示感谢!

经过五年的艰苦奋战,现在的脱贫攻坚已经到了收官之年。回顾过去不平凡的历程,放眼今日的丰硕成果,再看看在座的各位先进典型,我的内心和大家一样非常激动。下面,我就脱贫攻坚一线群英讲述河北扶贫故事这一主题,用三句话谈一下内心的体会和感受:

第一句话:伟大的实践造就了时代群英。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扶贫工作第一站,就来到阜平县看望慰问困难群众,向全党全国发出了脱贫攻坚的动员令;2017年初,总书记到河北省张家口市考察慰问,对扎实推进脱贫攻坚提出明确要求。全省上下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认真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注重脱贫防贫一起抓,实施清单管理,强化督导考核,转变工作作风,压实工作责任,全省呈现出人心干劲凝聚、工作水平提升、减贫成效巩固、机制建设有效的新局面。截至2019年底,全省6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7746个贫困村全部出列,贫困发生率0.07%,历史上首次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到今年6月底,全省剩余3.4万贫困人口全部达到脱贫条件,河北脱贫攻坚战取得决定性胜利!

河北脱贫攻坚取得的巨大成果,来自于党心民心的大汇聚。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坚强领导的结果,是省委、省政府把脱贫攻坚作为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举全省之力合力攻坚的结果。这一成果,诠释着党的领导的政治优势,诠释着社会主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河北的脱贫攻坚就是这两大优势的生动实践。

河北脱贫攻坚取得的巨大成果,造就了鲜活生动的群英谱。李保国同志,生前长期奋战在扶贫攻坚和科技创新第一线,把毕生精力投入到山区生态建设和科技富民事业之中,习近平总书记作出重要批示,党中央、国务院授予“改革先锋”等荣誉称号;行唐县南桥镇东安太庄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刘金国,灵寿县南营乡车谷砣村党支部书记陈春芳,涞水县三坡镇南峪村党支部书记段春亭,益海嘉里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郭孔丰,行唐县昊腾残疾人双创园园长贾茹,河北农业大学教授孙建设,原广平县扶贫和农业开发办公室主任郑贵章,以及石家庄外国语教育集团、邯郸市魏县等9名先进个人和集体先后获评全国脱贫攻坚奖;有203个单位、507名个人先后获得全省脱贫攻坚奖。河北省建立健全脱贫防贫长效机制、建立6个重点任务清单、建立扶贫资产资本监督管理制度、举办脱贫攻坚“擂台赛”、太行山农业创新驿站、涞水县“双带四起来”、威县资产收益扶贫、行唐县残疾人“双创园”、武邑县京东“跑步鸡”、阜平县发展香菇产业等一批典型做法,受到国务院扶贫办肯定。可以说,河北脱贫攻坚的巨大成果,离不开脱贫攻坚一线群英们的艰辛付出,波澜壮阔的脱贫攻坚事业因你们而精彩!

第二句话:讲好时代群英的脱贫攻坚故事是我们的共同责任。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脱贫攻坚不仅要做得好,而且要讲得好。要重点宣传党中央关于脱贫攻坚的决策部署,宣传各地区各部门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脱贫攻坚工作的新举措好办法,宣传基层扶贫干部的典型事迹和贫困地区人民群众艰苦奋斗的感人故事。”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总书记的重要指示要求,用生动感人的叙事方式,深入讲好河北脱贫攻坚故事。

一方面,要让亲历者讲亲历的故事。基层扶贫干部、驻村第一书记、扶贫龙头企业负责人、致富带头人和脱贫群众等,他们是扶贫脱贫的亲历者,对扶贫脱贫历程、效果最有发言权。让他们讲述自己亲身经历的酸甜苦辣、亲身体会的急切期盼、亲身尝试的成功喜悦,真真切切、实实在在地讲,用带有露珠和泥土味的话来讲最具有感染力和说服力。

另一方面,要用接地气、有底气的话讲好脱贫攻坚故事。要用群众愿意听、听得懂的“大白话”,要用广大群众最熟悉、最容易接受的语言,把脱贫攻坚的“大叙事”同群众生产生活实践的“小确幸”紧密结合起来,真正做到清新自然、有声有色、有血有肉,这样就能够赢得党员干部群众的充分理解和高度认同,进而产生认知共鸣和情感共振。

第三句话:榜样的力量孕育宝贵的脱贫攻坚精神。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在集中力量打赢脱贫攻坚战的伟大实践中,涌现出一批先进典型和模范人物,激发和孕育了新时代的脱贫攻坚精神,并一步步转化成为引领全省人民昂扬奋进的强大动力。

脱贫攻坚的伟大胜利,其成果不仅体现在于消除了绝对贫困和地域性整体贫困,更为重要的是,这是我们党新时代发挥政治优势和制度优势的伟大实践,是党的群众路线重新恢复和发扬的伟大实践,是推进工作的方式方法由粗放转向精准的伟大实践,同时也是社会治理体系由传统向现代跨越的伟大实践。把伟大的脱贫攻坚精神总结好、宣传好、弘扬好,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目前,脱贫攻坚已经进入收官之年,但客观地说,部分领域仍存在一些难事、烦事、棘手事,必须更好地以脱贫攻坚精神鼓舞士气、推进工作,拿出“不破楼兰终不还”的英雄气概,下足“绣花”功夫,以更加明确的思路、更加精准的举措、更加超常的力度,把脱贫攻坚的职责任务放在心上、扛在肩上、抓在手上,更加自觉地发扬锲而不舍、抓铁有痕的钉钉子精神,为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建设经济强省、美丽河北而奋斗。

凡属过往,皆是序章。有上下同心的凝聚力,有英雄辈出的奋斗者,我们一定能够打赢这场脱贫攻坚战,以优异成绩向党中央、向全省人民交上一份满意答卷。

我就简要介绍这么多。谢谢大家!

河北省委宣传部(省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处二级调研员袁金辉:

感谢李主任的翔实介绍。下面开始提问,请记者朋友举手示意,并通报您所在的新闻机构。

回答记者提问环节:

一、河北日报:今天很荣幸来到“全国优秀共产党员”“人民楷模”李保国教授生前“战斗”过的地方。在此,我想问一下杨辉县长,在传承李保国精神,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内丘县都有哪些创新做法和好的举措?

中共内丘县委副书记、县人民政府县长杨辉。记者赵新宇摄

中共内丘县委副书记、县人民政府县长杨辉:

首先,我代表内丘县委、县政府和32万人民群众对各位媒体朋友的到来表示诚挚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

内丘是“全国优秀共产党员”李保国同志的“第二故乡”,这里承载了他深切的希望,也洒满了他辛勤的汗水。李保国同志35年如一日,长期奋战在脱贫攻坚和科技创新第一线,把毕生精力投入到科技扶贫事业中。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对李保国同志先进事迹作出191字的重要批示,称他为“新时期共产党人的楷模,知识分子的优秀代表,太行山上的新愚公”。2019年,习近平总书记签署主席令,授予李保国同志“人民楷模”国家荣誉称号。

近年来,我县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重要批示,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坚持把李保国精神作为引领社会发展的一面旗帜、新时期共产党员的一面镜子,积极传承弘扬他心系群众、扎实苦干、奋发作为、无私奉献的高尚精神,凝聚起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强大动力。目前,全县75个贫困村全部脱贫出列,6396户17912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中,剩余未脱贫人口50户130人,已全部达到脱贫标准,贫困发生率下降至0.06%。

传承弘扬李保国同志心系群众的为民情怀,在履职尽责中坚守初心使命

思想认识抓合拍。我们把习近平总书记扶贫重要论述和上级脱贫攻坚会议文件精神,作为各级干部理论学习的重要内容,及时传达,深入研讨,时刻牢记党中央对全国人民的庄严承诺,自觉做到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每一件小事做起,向中央看齐、向榜样学习、向我问效、向我问责,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工作落实抓合力。我们选派225名优秀干部,对75个贫困村实现驻村帮扶全覆盖。组织县内75家企业与75个贫困村“一对一”帮扶,累计投入资金1956.6万元,帮扶贫困群众2526户7259人,户均增收1897元。选派干部职工1666人,与建档立卡贫困户结对帮扶,实现帮扶责任人全覆盖。创新“扶贫走访日”活动,由县委张辉书记和我,带领县四套班子成员和帮扶责任人,集中开展入户走访,帮助贫困群众了解政策、排忧解难。

干部保障抓合心。落实驻村工作队每年8万元工作经费,为驻村干部购买人身意外伤害保险,定期提供免费体检,组织县级干部慰问扶贫干部家庭,解决好扶贫干部的后顾之忧。关心关爱扶贫干部成长,2016年以来,共提拔重用实绩突出的扶贫干部26人,其中2人被选任为县直单位“一把手”、2人被提拔到正科重要岗位,极大地调动了干部积极性。

传承弘扬李保国同志扎实苦干的拼搏精神,坚持把产业扶贫作为脱贫攻坚的治本之策

李保国同志曾说过:“一个富民产业的崛起离不开龙头企业的带动”。我们以龙头企业为依托,探索出三种产业扶贫带动机制,引导龙头企业、合作社的“大手”,拉起贫困户的“小手”。

“龙头企业+入股”机制。将扶贫资金入股到扶贫龙头企业,实行入股分红,由政府全程监督管理,明确企业对扶贫资金的保值增值和收益分配责任,变“资金到户”为“股权到户”“效益到户”。近几年,我县在富岗公司、百果庄园、昌盛达农业生态园等20家扶贫龙头企业,累计投入财政扶贫资金6520.5万元,带动7570户次贫困群众稳定增收。

“龙头企业+基地+农户”机制。发挥李保国同志亲手培育的富岗公司带动作用,在全县35个贫困村建立了万亩连销基地,与1481户贫困户签订产销合同,指导农户按照富岗苹果技术标准进行种植管理,并以高于市场的价格收购达标苹果,由富岗公司统一品牌销售,带动在贫瘠山沟“刨食”的农民走上了致富路。

“龙头企业+土地流转+入股+打工”机制。我们引导贫困户将手中的土地以入股的形式流转到发展势头好、带动能力强的龙头企业或专业合作社,既盘活农村土地资源,又带动贫困群众持续稳定增收。如今,在内丘县侯家庄乡,荒山流转费由以前的每亩300元上涨到1650元,极大增加了农民收入。同时,我们引导龙头企业和合作社吸收贫困户打工,在每年的苹果采摘季,就有3000多名农民到山区果园打工,可获得工资性收入2400余万元。

传承弘扬李保国同志奋发作为的责任意识,求真务实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工作

易地扶贫搬迁是从根本上解决“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问题的重要举措。作为2016年邢台市唯一的易地扶贫搬迁任务县,我们大力发扬“不当任务当义务”的担当精神,“不当困难当机遇”的惜时理念,“不光表态更当表率”的实干作风,在全省率先打响“当头炮”,相继实现全省第一个缴纳自筹资金、第一个农户自主选房,成为全省较早“交钥匙”的县份。

我们坚持因地制宜、求真务实,在制定山区贫困村搬迁方案时,综合考虑防汛抗洪要求和山区基础设施薄弱现状,坚决否定了从山坡上搬到山脚下的方案,将贫困村统一搬迁到位于平原的县城,推动搬迁群众一步到位享受到县城的公共服务,取得了提高搬迁效率、提升群众生活水平、去房地产库存、提高城镇化率和保护山区生态环境等“一举多得”效果。

我们认真贯彻总书记提出的“搬得出、稳得住、逐步能致富”要求,在搬迁安置小区成立“有事做”服务站,在全县成立“有事做”服务中心,累计转移农村劳动力就业3850人,发放创业担保贷款310万元,扶持贫困户自主创业48户,推动群众持续稳定增收。该做法被国务院扶贫办《扶贫信息》专题刊发。

传承弘扬李保国同志无私奉献的价值追求,不断拓展科技扶贫新路径

“把我变成农民,把农民变成我”是李保国同志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李保国同志把苹果生产管理各环节纳入标准化轨道,创新形成果农通俗易懂的128道生产工序,创建全国唯一的富士苹果生产和质量标准,打造了“富岗”苹果品牌,被果农亲切地称为“科技财神”。我们坚持把科技作为脱贫攻坚的“金钥匙”,用科技之光照亮贫困群众的脱贫梦、小康梦。

我们成立了县、乡两级专家团队,为每个贫困村配备1名产业发展指导员,推动扶贫技术到项目、到贫困户。我们借助“送教下乡”活动,引导1000多名农民在家门口读了中专,365名农民读了大专,培养职业农民528名,其中贫困户312名。在岗底村,191名果农获得国家农业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颁发的果树初、中级工证书,5名果农获得高级工证书,岗底村成为全国第一个“持证下田”的农村。

我们把李保国教授为富岗苹果量身定做的128道标准化生产工序编写成128个接地气、通俗易懂的科普故事,以课堂讲座、现场讲解、田间指导等多种形式,免费培训贫困群众近1万人次,辐射带动太行山区苹果种植60多万亩。我们成立了由65名职业农民参加的“李保国128技术服务队”,先后到石家庄、保定、承德、张家口、唐山等7个市35个县以及山西省昔阳县、河南省宜阳县、伊川县等地开展免费技术服务,发放“富岗苹果128道生产工序”手册2万多份,接受果农技术咨询8000多人次。

二、长城新媒体:发展产业是确保贫困群众增收的根本渠道,请问孙国亮书记您作为驻村工作队长、第一书记,是怎样带领四十亩滩村通过发展产业脱贫摘帽?这几年在乡风文明建设方面又有哪些举措?

阳原县四十亩滩村驻村第一书记孙国亮。记者赵新宇摄

阳原县四十亩滩村驻村第一书记孙国亮:

我们结合村里人口、土地、自然、交通等实际条件,大力发展种植、养殖、光伏发电等多重产业。

一是发展蔬菜种植。紧紧把握阳原县发展特色农业以及辛堡乡建设万亩现代园区有利契机,依托村民种植露天蔬菜传统,借助成立贫困户合作社平台,以发展大棚种植作为实现带动贫困百姓增收的切入点,推行“土地流转得租金,大棚打工挣薪金、产业盈利分红金”模式。即流转每亩土地百姓可得700-800元租金,在大棚打工每天男工可挣90到100元、女工70到80元,年终每户分红822元。共计流转土地120亩,2016年、2017年先后用贫困户到户资金建设了35个春秋大棚,2019年,又新增大棚30个,目前规模达到65个。据统计,包括贫困户在内的常年在村的村民有90%都到大棚打了工,打短工的少的每年能挣几百元,打长工的多的每年能挣3万元左右。同时,我们还带动了周边五、六个村的乡亲打工就业。

二是发展柴鸡养殖。2017年,村委会开始租用村里一个3亩大的闲置院子进行华北柴鸡林下试养,从开始的1000只到4000只,实现了种植剩菜养鸡、养鸡鸡粪肥田、肥田种植蔬菜的生态循环产业链。购进鸡苗一般在5、6月份,养殖6-7个月,每年春节前出栏,价格基本固定在每只100元。经过3年试养,已了解掌握了柴鸡的生长习性以及如何喂养、如何防疫、如何管理等。特别是柴鸡的质量得到了消费者的广泛认可,有了一定的消费群体(2020年春节前脱销),初步摸索到了市场规律。今年,在县乡的大力支持下,又争取到50万壮大农村集体经济项目,目前正在施工,一座规范化的柴鸡养殖场今年将建成。按照每年出栏销售5000只核算,有望为村集体每年带来20万元左右的收益。

三是建设光伏发电。2018年年底,420千瓦村级光伏电站正式投产。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通过卫生保洁员等公益岗位每年收入3600元左右;弱劳动力和无劳动能力的获得奖补1000元左右。村集体每年收入3万元。

同时,在县政府主导和支持下,2019年全村建档立卡贫困户参与良种种猪繁育中心建设项目、张家口和牧昌农牧有限公司肉牛养殖项目,收益分红705元。据统计,2016年到2019年,产业发展让63户贫困户人均收入持续增长:2016年674元,2017年1373元,2018年1800元,2019年3691元。人均纯收入由2015年的2600元增长到2019年的9850元。

在县乡党委政府的支持下,我们积极争取资金,完成了村里大街小巷污水管道铺设和终端处理,路面全部水泥硬化并进行了路肩彩砖铺设,修缮了临街残垣断壁,安装了26盏太阳能和LED路灯,投放了25个垃圾箱,对16户危房进行了改造,每家每户安装电暖气设备;大队院落铺设彩砖、装修改造村委会,专设党员活动室、图书阅览室和村卫生室。

在乡风文明建设方面主要采取两项举措:

一是培树新风,设立了孝善基金。弘扬孝老爱亲风尚,2018年年底,成立了四十亩滩村孝善基金会。儿女为60岁以上父母存入1000—3000元养老基金,村委会奖励10%,老人按月领取。基金由孝心款和奖励款组成。奖励款除了社会赞助,我自己还拿出近2万元的荣誉奖金。2019年,全村共有31位子女为23位老人缴纳基金31000元;2020年,全村共有50位子女为34位老人缴纳基金52000元。开展评比,授予13户“孝老爱亲模范家庭”称号并公开挂牌。二是三方育人,防止贫困代际传递。村里20多个孩子在镇小学就读,一些留守儿童教育缺失,学校和家长沟通不畅。2019年底,在我的倡导组织下,村里出面牵线,与学校、家长沟通,成立了“校+村+家”三方育人联合会。我带着村干部和学校领导几次坐在一起定方案、拿对策;到学校参加家长会、老师座谈会;和学校领导老师在村里做家访;亲自备课,与学校老师一起给家长做辅导培训;与学校一起给孩子们编写学习资料;组织孩子们寒暑假集体在村活动室做作业、参加村里的孝老敬亲活动、为特困户搞卫生,义务给村集体树苗浇水、参加合作社劳动。特别是疫情期间开放图书室,让孩子们借书回家阅读,组织孩子为疫区捐款、参加哀悼活动。根据学生的综合表现,做到村、校共同奖励。

三、河北新闻网:党的十八大之后,习近平总书记国内扶贫考察第一站来到河北省阜平县骆驼湾村和顾家台村,在这里向全国发出了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动员令。请问顾瑞利书记,骆驼湾村两委班子是如何落实总书记嘱托,带领全村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的?

阜平县骆驼湾村党支部书记顾瑞利。记者赵新宇摄

阜平县骆驼湾村党支部书记顾瑞利:

2019年12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冒着严寒,踏着冰雪,到我们村和顾家台村入户走访慰问,看望贫困群众,向全党全国发出了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动员令。我们牢记总书记的殷切嘱托,在各方面帮助支持下,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因地制宜,选准产业,苦干实干,脱贫攻坚取得了显著成效。2017年,我们村实现脱贫出列,全村人均纯收入达到13620元,比2012年(950元)增长了14倍多。现在的骆驼湾村发生了翻天复地的变化,村民腰包鼓了、房子新了、道路宽了、环境好了、人气旺了、老百姓精气神足了。

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分类指导、因势利导”的教导,我们根据县乡产业发展规划和当地实际,积极谋划骆驼湾村产业发展方向。一是发展食用菌和林果产业。引进食用菌和林果技术指导员,建立专家农户对接机制,食用菌产业效益每棒每年在2元以上。高山苹果今年80%挂果,带动本村常年务工18人。二是发展乡村旅游业。积极引进北京寒舍集团与阜平县阜裕公司,着力打造民宿旅游新业态,按每平米每年100元的价格租赁农户闲置的房屋68套,打造业态20多个,于2019年“五一”营业,带动96名贫困户务工,人均月收入2100元。累计接待游客12万余人次,举办文艺演出30场、接待记者150余人次、房车营地和越野赛事四次,拉动旅游收入50余万元;并与保定《东方之声》栏目组一起在骆驼湾创建了《脱贫攻坚实践课堂》,吸引全国各地来参观学习。三是发展养鱼产业。围绕旅游业,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发展冷水鱼养殖,争取河北省休闲渔业示范基地项目资金100万元,建鱼塘10亩。协调2万元的虹鳟、金鳟鱼和4000斤鲤鱼,开展第二届休闲渔业文化节,拉动消费3万元。同时,种植油牡丹20亩,金银花5000株,促进了贫困群众多渠道增收致富。

不仅要脱贫致富,还要让乡村美起来。我们积极争取资金,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发展条件。实施交通项目4个,高标准建成通往S382国道公路的连接线,双向6车道,宽12米,全长5.2公里;打通硬化瓦窑自然村通往山西的乡村路,长约8公里;以旅游公路标准新建瓦窑—辽道背通村路,还新建硬化了环村和村内道路。实施美丽乡村项目57个,涉及新民居、幸福院、大戏台、厕所改造、市政给排水、污水处理站、电网改造、文化中心、环境绿化、美丽庭院创建等项目。实施民居改造提升225户,统一风格、统一设计,高标准建设、装修,可居住、可经营;易地搬迁21户,村民居住条件得到跨越式提升。同时,新建农业生产蓄水塘坝4座,满足村民生产生活用水需求,对全村电网、通讯基站、光纤宽带进行全面升级。

我们组织开展了“十星级文明户评选”“志气榜”“爱老孝亲榜”典型评选,制作橱窗张榜公布宣传,营造脱贫光荣的浓厚舆论氛围,充分发挥榜样的引领作用。鼓励村干部、党员带头发展致富产业。定期开展技术培训、劳动技能大赛,激发大家的干事热情。组织召开骆驼湾在外工作人员《共谋发展》座谈会,鼓励大家回乡创业。我们还特别注重村内文化工作的发展,与村两委干部和驻村工作队共同策划了多场丰富多彩的娱乐活动,扭秧歌、霸王鞭等增加了村里人活动的热情和积极性。 并发起了大学生志愿者活动。两年来,已有40余人返乡发展。

脱贫致富不是终点,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我们决心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继续奋斗,努力建设繁荣、富裕、美丽、幸福的新农村。

四、省电视台:请问高树满董事长,您作为一家民营企业的带头人,是如何注意发挥企业优势,不断提高企业带贫能力?如何通过贫困群众在企业务工来激发他们的内生动力?

平泉市瀑河源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长高树满。 记者赵新宇摄

平泉市瀑河源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长高树满:

瀑河源食品有限公司是一家做食用菌产业的民营企业,作为省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我们通过提升产业规模、创新带贫机制、培养致富能人,进而帮助贫困户脱贫致富。

一、壮大企业生产规模,提高公司带贫能力。食用菌产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了实现企业效益和扶贫事业双丰收,2018年公司在平泉市台头山镇小吉沟村、桲椤树镇八十亩地村、柳溪镇张家营子村,3个贫困村新建食用菌周年化生产基地700余亩,吸纳贫困户到基地发展食用菌产业或者到公司就业。公司发展到现在,有生产基地1500余亩,产业工人800余人,员工年收入均超过2.5万元。现在去园区上班的工人都是骑着摩托车、电动车来上班,好些都是开着车,这在以前都是不敢想的。

二、开展“三零”模式扶贫,解决贫困户后顾之忧。发展产业是贫困户最稳定的脱贫路子。为了帮助老百姓发展食用菌,我们依托“三零”产业精准脱贫模式,通过“赊销”和“托管”等服务,让贫困户零成本投入就能种植蘑菇,解决了他们没钱种菇的难题;我们主动承担技术、经营、服务等相关的风险,对贫困户生产的蘑菇实行“保护价”收购,贫困户只要产出蘑菇就能有稳定收益,实现了零风险经营;我们建设了5个食用菌生产基地,其中3个基地都安排在贫困村,让贫困户不出村就能干活赚钱,实现了零距离就业。截至2019年年底,公司共计向平泉市6个乡镇提供技术服务,服务食用菌园区面积为8万余亩,服务对象“领养”菌棒综合收益1339万元,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直接受益215万元,惠及1200余农户。

三、坚持扶贫扶智,激发贫困户内生动力。我们利用食用菌产业这一农业特色产业优势,结合贫困户、边缘户致贫原因,按照“一户一策”的办法因户施策。选择产业园区作为扶贫培训、示范的“双园区”,通过示范栽培香菇,对贫困户、边缘户进行科学分类,筛选出贫困户、边缘户30户入驻园区进行自主经营,培养成为致富能人。

几年来,公司累计扶持农户2万余户,其中包括返乡创业人数153户,吸纳就业人数达800余人,与企业有3年以上稳定利益连接关系的贫困户130户,安排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就业人数累计达到200余人,每名贫困劳动力年均务工9个月左右,月均收入2800元,年均收入2.5万元以上。通过和贫困户的联结机制解决了贫困户资金缺乏、就业困难等问题,保证了贫困户的最低效益,确保贫困农户实现稳定脱贫致富。

河北省委宣传部(省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处二级调研员   袁金辉:

感谢记者朋友的提问。也感谢嘉宾们的精彩交流。如果大家还有关心的问题,可以和省扶贫开发办公室政策法规处联系。

今天的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的关注!

责任编辑:王润泽
电子报

凡注有“河北新闻网”电头或标明“来源:河北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为本网站与河北日报报业集团所有(本网为河北日报报业集团独家授权版权管理机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摘编、复制、链接、镜像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