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直通车>>

传统非遗华丽变身 织布机“摇身织出”羊绒围巾

2020-08-21 14:48:56 来源:清河县文化广电和旅游局
进入移动版,省流量,体验好

清河县传统手工纺织业历史悠久,可追溯至春秋时期(秋胡戏妻的故事相传就发生在清河县)。历史上,清河因多次受黄河冲积影响,泥沙沉积,土质松软,适宜种桑养蚕,官府号召百姓大量种植桑树,丝织业得以较快发展。元朝时期,官府在清河设置恩州织染局,派遣大使、副使各一名,专门主管织染机构。近代成立了清河县蚕桑学校,培养学员300多人,为纺织业的普及和发展奠定了人才基础。元朝以后,棉花的大面积种植更加速了纺织业的发展,传统手工纺织技术也日臻成熟,且在民间以口传身授的方式广为流传,因其与百姓生产、生活息息相关,家庭妇女大多都会纺纱、浆线、织布、成衣等,更有经验丰富、技术娴熟者开设作坊,以弹花、染织、成衣为业,维持生计,养家糊口。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机械纺织代替了手工劳作,生产链条日趋完善,纺织技术日新月异,生产效率大增,产量大幅提高,而传统手工纺织成本越来越高,发展空间越来越小,手工纺织技艺也因市场被机械化代替面临失传的危险。

清河县连庄镇张豆坞村宋立涛,身残志坚,潜心钻研、探索,突破机械纺织环节的瓶颈,克服困难,改进原料加工技术、革新工艺、改造设备,成功利用传统手工纺织技艺,纺织高端羊绒围巾、披肩、毛毯等获得成功,他创办的原纺工舍已初具公司规模,纺织的高端产品羊绒围巾以原料纯正、天然,无任何添加剂,蓬松度和手感良好赢得诸多高端人士的青睐,经济效益可观,他开设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体验作坊——传统纺织也很受顾客欢迎,纷纷一试身手,体验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统魅力。宋立涛也成为发挥聪明才智,创造性传承、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再创传统手工纺织事业辉煌的典型代表。

一、清河县发展传统手工纺织羊绒制品的基础条件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清河人就发扬“敢创伟业,事争一流”的清河精神,大力发展羊绒产业。四十多年来,逐步形成从原绒采购、分梳、纺纱、织衫、织布到制衣一系列完备的产业链条,全县年加工经销山羊绒5000吨、绵羊绒18000吨,分别占全国总量的50%、75%,并建有全国最大的羊绒制品市场,羊绒纺织业在全国乃至世界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所以,发展传统手工纺织羊绒制品有丰富的原料供应。

但随着机械纺织的蓬勃发展,传统手工纺织进入羊绒行业却遇到很大阻力,羊绒长度短、粘合力低、容易断头、不易纺纱等因素成为传统手工纺纱的最大障碍。而宋立涛却不信邪,下定决心要客服不利因素,走出一条独特的纺织路子来,在手工纺织羊绒制品行业做出一番成就。他南下广州、上海,北上天津、北京,遍访专家学习纺织知识,深入赞皇、冀州、威县、南宫,多寻艺人切磋纺织技艺,终于获得突破,成功用传统纺织技艺织成高端羊绒围巾等,在羊绒制品行业占有了一席之地。

宋立涛自幼患小儿麻痹症,靠同学帮助,才勉强上学到初中一年级,辍学后,迫于生计,曾拖着残疾之身去石家庄学过无线电维修、电暖气制作,也开过三轮车拉客出租,起早贪黑,饱受挫折,生活艰苦。2005年开始学做羊绒原料生意,他为人朴实,公平交易,赢得业界好评,更因其天资聪明,对羊绒的品质、特点逐渐有了独到的见解和研究,颇有心得,经过近十年的打拼,完成了原始资本积累,小有成就。2016年,他在北京国贸大厦考察市场时,偶然遇到一种手工纺织的羊绒围巾,质量和手感均比机织产品高出很多,当他询问单价时,被高达近万元的售价吓了一跳,也唤起了他对发展手工纺织羊绒制品的强烈欲望。经多方考察,他发现,国内外市场手工纺织羊绒制品产量很少,因其是纯手工织造,能最大限度保护羊绒的原生态品质,质感舒适,透气吸汗,佩戴者能体现高雅、富贵的品质,所以能占领高端羊绒制品市场,是很多高端和成功人士的最爱,市场潜力巨大,前景可观。回到家后,他反复思考,多次试验,先后对羊绒原料的选择和加工进行改进,对纺车和织机进行改进,对技术工人进行培训,屡败屡试,经过三年近百次的试验,终获成功,织成第一批传统手工纺织纯羊绒围巾,投放市场后反映很好,激发了他把事业做大做强的信心和决心,力争在清河羊绒行业独树一帜,打拼出又一片天地。

二、创新、改进传统手工纺织技艺的源动力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在社会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形成的人类智慧结晶,它的形成、发展和传承与人们的生产、生活密不可分,对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起着重要的作用,传统手工纺织粗布、老土布等现在依然受到人们的追捧。而以纯羊绒为原料、以传统手工纺织技艺为技术,纺织高端手工羊绒围巾在继承传统非遗的基础上,创新、改进,在花纹设计上采用了传统的“回字纹”图案,体现了富贵长久的理念和寓意,其采用的原料为被称为“软黄金”的纯山羊绒,在纺纱过程中不使用任何添加剂和辅料,不使用机织纺织中采用的固色剂和合毛油,所以,成品才受到高端和成功人士的青睐,售价可观,具有相当大的市场潜力。

三、传统手工纺织技艺创新、改进过程

1、纺织原料的改进。传统手工纺织粗布是以棉花为原料,通过手工轧花、弹花、搓棉条、纺纱、染色、上浆、绕纬线、排经线、织布等工序组成,环环相扣,每个环节都需由经验丰富的织工完成,必须严格把好每个环节,才能织出质量上乘的粗布。而宋立涛采用纯山羊绒为原料,同样按照传统手工纺织粗布的工艺流程操作,在上浆环节遇到极大困难,机织羊绒纱线的上浆环节一般用合毛油或掺加辅助纤维的方式解决。把“软”原料“硬化”,再纺纱、织布,布匹成型后,再通过清洗、后整、刷毛等工序,把“硬化”的羊绒布匹变软,成衣出售,这样的羊绒制品手感、蓬松度均是后期处理所得。这种机织羊绒制品纺纱和织造中原料的变化过程可概括为“软——硬——软”。而宋立涛经过研究、探索,采用100%纯山羊绒为原料,不添加任何化学纺织助剂,即可完成手纺羊绒线上浆工艺,采用传统手工纺纱和织造技术织成天然环保的羊绒围巾,手感和蓬松度很高,价值不菲,适合高端人群和成功人士,这种手工织造羊绒制品中原料的变化过程可概括为“软——软——软”。

2、纺织配料的改进。传统纺织粗布技艺中的上浆环节所用配料是面和水,做成浆糊要不稠不稀,太稠经线易脆,太稀经线韧劲差,易断。该做法不添加化学纺织助剂,环保、无污染。机器梭织羊绒工艺在纺纱工序中需添加固色剂和合毛油以及其他辅助纤维,以增加韧劲与强力,才能上机纺纱,该做法因使用化学纺织助剂,不符合高端人士追求原生态的消费理念。而宋立涛改进的手纺绒线上浆配料,采用纯天然植物原料给羊绒纱线上浆,沿用传统手工纺织技法织造,产品对人体无伤害、无污染。

3、传统织机的改进。传统织机采用脚踏木制斜梁结构,结构复杂,操作麻烦。整机建在一个木床似的框架上,一端为机头,缠满经线,机头有六翅,可控制转动,木床中间部位为竖立的框架,是悬挂缯的支架,缯的下方通过软绳连接脚踏板,织工轮流踩下踏板,纬线在梭子的牵引下,从两层经线中来回穿梭,经纬交错,经机杼撞击,根据图案设计口诀,经纬交错多次为一轮回,形成一个图案。依次往复,织成带有图案的羊绒布匹。

宋立涛改进了织机机头,用金属卡子卡位,可随时调整经线松紧度,防止缯多次摩擦经线而断头。改进了脚踏板板眼长度,用轴承固定脚踏板,也是为了防止踏板左右晃动,影响经线韧度而断头。他还改进了整机长度,调整机头、缯、织位之间的距离,是为了织工的操作顺畅、方便,整机搬运方便,看起来更美观。

经宋立涛改进的织布机,更适合纺织纯羊绒制品,织出的成品柔软光滑、松紧适度,手感超好,不用后期人为起绒工艺,经洗涤后,可直接原生态投放市场,颇受欢迎。

4、熟练工的培养。传统手工纺织粗布的织工年龄基本都在60岁以上,织粗布是她们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练就的居家生活的基本技能,属于童子功,技术娴熟。而宋立涛创新的用传统手工纺织技艺纺织羊绒制品,需要熟练的纺工和织工对羊绒纱线有一定的认识和熟悉,了解羊绒纱线的韧性和柔软度,以纺织粗布的技巧,摸索羊绒纱线的韧性和柔软,二者密切结合,人机合一,才能纺出好纱,织出好成品。经过培训,需要七个熟练的纺工连续纺三天,纺出的纱线才能供得上一个织工上机织造。所以,熟练的纺工和织工才是最关键的环节,需要投入一定的资金加强对熟练织工和纺工的培训。

四、传统手工纺织技艺存在的不足及改进

传统手工纺织在羊绒纺织业取得了新的突破,创出了自己的品牌,拥有了相当固定的消费人群,占有了一定的市场。但还存在着一些不足:

1、规模和影响力方面。还没有形成相对固定的生产流水线,没有形成一定的规模,带动辐射力还不够大。

2、设计研发方面。在花色设计、图案设计上还有待加强,要引进高技术人才,组建自己的设计团队,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深入挖掘民间流传下来的图案设计,古为今用,洋为中用,设计、织造出花色繁多、图案丰富的织品。

3、技工队伍方面。要建立相对固定的年轻化纺工和织工队伍,以老带新,不断壮大,逐步形成、巩固梯队化、层次化的技工队伍。

4、宣传和营销方面。还存在着“只顾低头拉车,不顾抬头看路”的现象,对外宣传和营销力度还不够大。要争取工信、文旅、残联等政府部门的政策支持,利用现代化网络手段,采取多方位、全媒体宣传和展示,扩大公司知名度,提高营销效率和效果。

五、传统手工织造羊绒制品前景分析。

传统手工纺织技艺是一整套复杂的技术,从原料加工到成品织造完全由手工完成,在高度机械化的今天,这种技艺也正在失传,而用此技艺织造的羊绒制品越来越少,更是“物以稀为贵”,这种织品以其绿色环保、品质高档、柔软蓬松而备受追捧,特别是受到一些知名人士和高端人士的认可,抢购一空,以拥有为傲。清河县是全国最大的羊绒集散地,拥有“中国纺织名城”“中国羊绒之都”美誉,羊绒原料应有尽有,用之不竭,有不可比拟的优势。经宋立涛创新、改进的传统手工织造羊绒制品技艺在继承非遗项目的同时,不拘泥于织机的原生态,而以改革、创新的眼光和态度,在继承中发展,在创新中继承,逐步做大、做强,形成高端产业,在羊绒产业中占据一隅,实属难得。

宋立涛的传统手工纺织公司——原纺工舍已形成8条生产线,有熟练纺工、织工40多人,设计花纹十几种,花色8种,能生产羊绒围巾、披肩、毛毯等。通过参加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地的产品推介会,通过自身的宣传,靠实力赢得市场,靠诚信赢得人心,事业越做越大。

现在,清河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宋立涛公司的发展,出台相关扶持政策,在羊绒制品市场腾出300多平方米的门市免费供其使用。同时,县内工信、文旅、残联等部门也从不同角度予以支持。

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宋立涛的企业规模会越来越大,效益越来越高。

传统手工纺织技艺也会在他的企业壮大中永远传承下去。

(清河县文化广电和旅游局  李玉江)


来源:清河县文化广电和旅游局
责任编辑:毛雨禾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
			河北新闻网
			官方微信
			
			河北日报
			客户端
			

相关新闻

电子报
立即打开
网站首页 我要评论 分享文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