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石家庄市鹿泉区诗词楹联学会会长高凤瑞家庭。
楹联,中国传统文化大观园里的一朵瑰宝。几千年的传承,传承下来的不仅有平仄对仗、用典精妙的文化之美,更传承下来孝亲敬老、互帮互助、奉献社会的贤良之风。
传承楹联瑰宝孕育最美家风。眼下,在我们身边,就有一位楹联传承的舵手,他是鹿泉区诗词楹联学会会长高凤瑞。
身体力行当好“活教材”。鹿泉区是中国楹联之乡,而鹿泉的楹联文化之所以闻名全国,高凤瑞功不可没。20多年来,他不辞劳苦、不计报酬,将传播楹联文化当事业干,开展生动活泼的主题创作活动400余次。向国家、省、区媒体推荐发表会员诗词楹联作品三万余件,出版会员作品集《鹿泉联苑》、《鹿泉诗联》1—6卷,执行主编《河北楹联集萃》、《中国对联集成(河北卷)》等。
让楹联文化进校园,为孩子们编纂校本教材。传承家风、弘扬美德要从娃娃抓起。高凤瑞以楹联教育下一代、启迪下一代、关心下一代。2008年起,在高凤瑞的推动下,鹿泉区第二实验小学、上庄小学、三四街小学等,开设了楹联诗词课程。高凤瑞每周到学校,不领酬薪,亲自为学生授课。为了使教学更成系统,高凤瑞与第二实验小学王富良校长共同编辑出版了《童真诗草绿》一书,成为小学阶段诗词教育的校本教材。
把小家打造成弘扬楹联文化的特色“教材”。小小楹联孕家风。高凤瑞的农家小院,传统文化氛围浓郁。高凤瑞的老伴儿聂玉娥是一名普通的农村妇女,对高凤瑞从事楹联文化全力支持。高凤瑞有创作,家里的农活儿聂玉娥就全包了,家里来了楹联爱好者,聂玉娥总是热情招待,每当高凤瑞有了新作品,她总是第一个读者。女儿、女婿也在父亲的带动下,参与到楹联创作中,全家人帮着高凤瑞整理稿件、打印稿件、整理邮件。2011年高凤瑞正式出版了个人诗联作品集《凤吟堂诗联》,翻开这本作品集,能看到每一副楹联作品传递出的都是孝亲敬老、互帮互助、奉献社会的社会美德,而这种美德已经在家族中蔚然成风。为此,他的家庭被中国楹联学会授予全国“楹联之家”称号。成批的莘莘学子陆续前来,感受诗联文化的诱人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