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非遗购物节>>

为传统非遗打开融入现代生活的大门

2020-06-08 18:11:17 来源:河北新闻网
进入移动版,省流量,体验好

6月13日是2020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6月1日,文化和旅游部召开线上发布会,发布今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前后将开展的一系列非遗宣传展示活动。今年活动的主题是“非遗传承 健康生活”,将举办3700多项非遗宣传展示活动。20个省区市将举办线上“非遗购物节”活动,12个省区市将举办线下非遗展销。(6月1日央视网)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珍贵的历史文化财富,是一种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传统文化表现形式。任何一项非物质文化遗产,都是依据当时当地的百姓生活实际需要而产生并发展的,充满着在生活中积淀的智慧和美学。在其产生的年代,代表着当时的潮流和时尚。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生活方式的改变,许多非遗逐渐淡出日常生活圈,被遗落在历史记忆的深处。近年来,我国的非遗实践日渐活跃。放眼各地,但凡在现代生活中活色生香的非遗项目,无一不是与时代相结合、与生活相结合,在新的潮流中不断赋予非遗新含义、融入新的智慧,唤醒非遗旧时“堂前燕”,飞进寻常“百姓家”。


如何把握和引导大众的日常生活审美化需求,是非遗保持“活性”的一个重要话题。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一些非遗项目在变革和创新的时代里,只顾自弹自唱、固步自封,最终变成不食人间烟火的“老古董”,陷入边缘化的境地,甚至面临着失传的风险。非遗保护和传承必须要将传统文化和当下人们的生活元素、审美情趣紧密结合,走进现代生活时尚,这样才能赋予非遗新的生命力。比如蔚县剪纸图样印上了酒瓶,丰宁满族布糊画制作成“国潮”耳环,缀有斑斓藏羌图案的牦牛绒材质时尚拎包、披风广受消费者喜爱……非遗正源源不断地诠释着中式生活美学,引导手工艺向生活实用方向回归。这些老技艺借助流行文化载体,不但实现了与现代生活的结合,还展现出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无限可能。


发挥贴近时代的传播力和影响力,才能引发大众对于非遗的情感共鸣。古老的非遗不能拘泥于“老”,不能倚老卖老,否则容易与年轻人产生“代沟”。运用契合时代传播特点的语言和技术,用“年轻”的打开方式,讲述厚重的历史文化,让非遗拥有越来越庞大的年轻粉丝团,才能使他们成为非遗保护和传承的中坚力量。近年来,在短视频平台,严肃甚至古板的非遗内容通过短视频再创作,以时尚的样貌出现在大众面前,“圈粉”无数。京剧余派老生王珮瑜,通过短视频展示“老生的几种笑法”、化身“美妆博主”展示上妆过程,成功吸粉76.7万;60岁的“面人萧”坐在桌前,用复杂精妙的手艺捏出昭君、孔子的面塑,粉丝达到100多万。非遗借助互联网平台成为“潮品”的同时,也传递出这样的信息:想要进入年轻人的生活圈子,非遗文化必须以全新的、更具亲和力的姿态,引发他们的情感共鸣,在分享参与体验式文化中得到更好发展。


非遗遇到了最好的时代。先进科技手段和旺盛的市场需求让其展现出更灵动、时尚的身姿,也为传统非遗打开了融入现代生活的大门。这些助力不断缩短着传统非遗与现代生活的距离,也扩大着非遗传播“朋友圈”,让非遗回归生活的线路图越来越清晰。(曹 铮)


来源:河北新闻网
责任编辑:王建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
			河北新闻网
			官方微信
			
			河北日报
			客户端
			

相关新闻

电子报
立即打开
网站首页 我要评论 分享文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