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疾控抗疫人:危难时刻勇于担当 大疫面前彰显本色

2020-04-24 21:54:19 来源:河北新闻网
进入移动版,省流量,体验好

面对危难能挺身而出,这叫做担当;面对重担能圆满完成,这便是本色。

新年伊始,当援鄂抗疫集结号吹响后,河北省疾控中心迅速组建多支支援湖北防疫工作队赶赴湖北一线。“我报名”、“我是党员,我先上!”面对疫情、面对艰险,一句句响亮的声音,汇聚成抗击疫情最温暖、最强大的力量。

从报名出征,到圆满完成防疫任务凯旋,在数十天的援鄂抗疫工作中,他们开展疫情流调、采集检测样本、排查密切接触者、进行疫区消毒、研究切断传播途径、告知公众预防方法……河北疾控人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向所有人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

一生中都难以忘却的44天

从2月17日出征武汉,到3月31日返回石家庄,对朱建良来说是一生中最难忘的一段时光。在这44天里,每天他都在奉献出自己的热情和努力,来为疫区群众筑造一道安全的“防火墙”;当然,每天他也收获了别人的赞许和祝福。

朱建良,石家庄市疾控中心结核病防治所所长,从事结核病防治工作30年。今年1月19日,石家庄市疾控中心成立新冠肺炎防控组织机构,朱建良便被编入督导组。随着疫情形势的变化,流调工作日益繁重,朱建良主动请缨到了流调组。十几天来,他披星戴月或奔赴与流调现场,或指导基层人员撰写流调报告。

2月10日,当得知武汉需要支援流调队员的消息后,朱建良主动请缨,要求到武汉支援工作。2月17日,他跟随河北省第二批支援湖北防疫工作队来到武汉,立即投身到援鄂抗疫工作之中。

到达武汉市的第二天,他就与对口支援的武汉市江岸区疾控中心人员融为一体,混编作战。开展工作之初,摆在朱建良面前的首要任务就是要精准流调,找准传播链。当时的武汉已进入社区传播阶段,很难找到明确的传染源,流调的目标是尽可能多地发现密切接触者。

朱建良充分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待人的亲和力开展流调,遇到不理解、不配合、甚至言语攻击的病人时,总能耐心聆听、巧妙化解、适时提问、抽丝剥茧、追根溯源。

遇到联系不上的病人时,通过社区、派出所等多方联系,直到流调完成为止,确保不漏一个病例、不差一个密接,并总结出了流调“五步法”,大大提高了流调成功率。最多的一天,他完成了30例患者流调。

为了摸清社区患病情况,朱建良和其他防疫工作队队员一起对辖区街道办事处确诊病例、临床诊断病例的所有密切接触者进行社区摸底调查。经过紧张的摸排,朱建良组所在办事处的密接人数由原来掌握的109人增加到266人,全部由社区安排了医学观察。

为了调查医务人员感染情况,2月23日,朱建良与当地疾控中心工作人员一起对武汉市三家医院进行医务工作者病例回顾性调查。2月26日,工作队分成7组进入七家医院就感染的医务人员进行调查,完成武汉市江岸区医护人员新冠病例的调查分析报告。

随着疫情的发展,疾控队伍落实“四隔离”要求,下沉到街道社区,落实网格化防控措施,做到“不落一户、不漏一人”。为了完成工作要求,朱建良和他的队友们要对每天新增确诊病例、疑似病例、发热病人流调,对前期流调失败的患者在公安的协助下再流调,并落实患者家庭进行终末消毒等。

截至2020年3月30日,朱建良和他的队友们共完成437例病例的流行病学调查工作,累计对3家养老院、2家酒店、3家商超、8个街道办事处、17个社区、8个家庭、1个客运站、1个方舱医院的相关人员和重点部位的消毒进行了规范指导,消杀面积达31000平方米。

在这些工作之外,朱建良每天还要对确诊病例进行查重比对,对确诊病例库、发热病人数据库、密切接触者数据库、疑似和阳性病人数据库、例确诊患者来源去向数据库进行确诊病例的数据核查。每天编写“工作简报”、“工作量统计”等等。

连续数十天的繁重工作,并没有让他感到厌烦,反而让他更加斗志昂扬。“一切付出都是值得的。”他说,在武汉的日子里,总有一些事情让他感动。

每次流调结束后,被调查人都会直视他的眼睛,对他说一声“谢谢”。他知道,那不是礼节性的言语,而是发自内心的声音。

一次,在结束工作返回驻地时,十字路口的值勤民警看见他们后,马上一个立正并敬了一个礼,朱建良说了句谢谢,民警又一次敬礼。

一位正在工作中的志愿者,看到朱建良的应急服臂章上的“石家庄”三个字,停下来向他说“谢谢您,谢谢你们,武汉的大恩人!”……

2月28日,是朱建良50岁生日。身在抗疫一线,又处非常时期,过生日这件事他想都没想,也没有告诉其他人。27日下午快下班时,防疫工作队韩旭队长召集所有16名队员到会议室开会,江岸区疾控中心胡艳芳书记、陶利主任也在现场。

就在大家以为有什么工作要布置时,韩旭队长开口就说:“明天是我们援鄂防疫队里老大哥朱建良的生日,我建议大家用最热烈的掌声,祝贺朱建良同志生日快乐……”

战友张亚丽献上一次性手套做的花束,区疾控中心胡书记献上“豪华版”长寿面:一盒红烧牛肉方便面加2根胡萝卜。大家一起唱起生日歌时,这个坚强的中年男子的眼泪再也控制不住了。

3月31日,在圆满完成支援任务后,朱建良和他的队友们一起返回了石家庄。在谈及这次援鄂行动时,朱建良认为,这是他一生中最难忘的一段经历,有付出也有收获,有泪水更有感触。

他感谢赋予他使命的上级领导,也感谢亲人的支持和理解,更感谢那些与他并肩作战的队员们,以及所有的武汉市民们。

当然,最让他引以自豪的是,写有“朱建良”这个名字的应急服臂章被中山舰博物馆收藏了。

待来年春暖花开时,相约武汉看樱花

“我和爱人早就说好有空来武汉看樱花,没想到我一个人却先来了。”2月23日,当张俊丽走出武汉火车站时,眼前这个大城市却让她略有吃惊,高楼耸立,宽阔的街道几乎见不着行人,整个城市仿佛睡着了。

张俊丽,河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结核病防治所科员,此次来武汉是因为工作的需要,作为河北省第二批支援湖北卫生防疫工作队的一员,赴鄂驰援。

2月21日下午,还在单位上班的她听说疾控中心正在组队派遣人员援鄂抗疫时,毫不犹豫的报了名。此时的张俊丽刚刚结婚半年,还没有孩子,爱人是一名军人,父母都在外地,可谓无牵无挂,再加上自己就是相关专业出身,熟悉业务。

可当她听说有30多人报名,而整个援鄂队只有6个名额时,她还不免有些担心。第二天,消息来了,她入选了。这个消息让她兴奋不已,“出发前的一整个晚上都没睡着。”张俊丽说,能在大疫来临时奉献自己的力量,这是每一个疾控人内心深处的情结。

而此时张俊丽的爱人正在家里休假,得知爱人即将出发前往武汉,虽然有些担心,但他表示全力支持,“国家有需要,每个人都应该挺身而出。”出发当天,爱人来送行,张俊丽不免感慨,“以前都是我送他去军营,这次他送我上战场。”

到达武汉后,张俊丽随队进入对口支援单位——武汉市江岸区疾控中心,在今后的日子里主要从事流行病学调查、重点场所消毒督导等工作。

在经过简单的熟悉工作环境和流程后,张俊丽迅速调整心态马上进行工作状态。她和来自街道、辖区公安的同事相互协作,共同组成流行病学调查队伍,下沉街道、社区,对每日新增病例进行深入调查,将所有病例的密切接触者纳入管控范围,有效的防止了疫情进一步扩散。

连日来,经过全体工作队队员的奋战,社区的疫情传播终于得到了有效控制。随后,工作重点发生转移,养老院、精神卫生服务中心等人群聚集性场所成为防控的重点和难点。

为摸清相关机构防控情况,援鄂防疫工作队与区疾控工作人员、医院院感科工作人员组成联合督导组,需要对武汉市精神卫生服务中心(二七院区)进行调查。

在接到任务后,张俊丽和同事们第一时间投入工作,深入院区冒着被感染的风险,连续几个小时与患者及工作人员面对面交流,全面了解机构规模,核实病例和密切接触者是否管控到位,询问在院精神病患者和工作人员的健康情况,检查日常环境消毒和个人防护是否到位,并在调查的过程中针对精神卫生服务中心存在的问题及隐患提供合理化建议。

应当地卫健委的统一部署,张俊丽与当地疾控人员组成工作组,奔波于酒店、街道、社区,进行消毒和疫情防控工作技术指导,培训了基层工作人员40余人次,为相关机构开展疫情防控工作奠定了良好基础。

除了成每日专业工作之外,张俊丽还利用晚上的时间,向国家疾控援鄂专家组报送全队全国公共卫生援鄂工作队每日工作量统计表、全国公共卫生援鄂工作队工作量累计统计表、武汉市特殊场所督导工作情况一览表、江岸区特殊场所累计督导明细表等材料的任务。

在张俊丽援鄂的整个38天里,这些报表总共完成了35份。为保证数据真实性,她每晚都要反复沟通核实,并上报主任审核,这些琐碎而又细致的工作经常干到晚上10点以后。

从早上8点半开始工作,一直晚上10点多,这样连续多日的紧张工作并没有压倒张俊丽。她说,自己年轻、身体好,能在这样的大疫期间,做出自己应该的贡献,将是自己一生的“财富”,永远值得铭记。

随着全体抗疫人员的艰辛付出,防疫战争已接近尾声。此时,武汉的街上行人和车辆渐多,部分公交线路开始运行,小部分商铺也已经开始营业。这个城市正在渐渐苏醒,慢慢恢复了生机。

3月31日,河北支援湖北防疫工作队正式结束使命,包括张俊丽在内的全体队员乘机返回石家庄。在临行时,面对这个为此奋战了数十个日日夜夜的城市,张俊丽和同行的队员许下一个心愿:“明年春暖花开时,我们约定带家人一起再来武汉,一起看樱花、登黄鹤楼。”

































来源:河北新闻网
责任编辑:赵强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
			河北新闻网
			官方微信
			
			河北日报
			客户端
			

相关新闻

电子报
立即打开
网站首页 我要评论 分享文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