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届河北省旅游产业发展大会专刊>>

山野处 秋意正浓

2019-11-28 11:29:54 来源:河北旅游杂志
进入移动版,省流量,体验好

文/张泽瑜、白澄宇

大自然似乎更偏爱河北的秋天,总在深秋时节,为河北施以最好的粉黛。

河北的秋,有着天资斐然的颜值。太行深处小桥流水山谷艳红、长城脚下古寺之中遍地金黄、秋风萧瑟洪波涌起以观沧海。

河北的秋,深藏些许的“古意”。是乾隆皇帝笔下的“轩墀敞御园,草树静高原”、是曹操向往的“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是王褒心中的“秋风吹木叶,还似洞庭波”。

河北的秋,有太行深处不散的人间烟火。生活毕竟不是诗,每一天都有阳光灿烂和鸟语花香,但只要置身其中,山乡的纯粹,村民的朴实,总会为你的旅途增添一点趣味、一丝窃喜、一声感叹、一段回忆。

十几位摄影达人用他们的镜头记录下了河北的秋色,并分享了心得,告诉你偏爱深秋入山野之人,会从山野之中得到怎样的回馈。

意河北

壹——诗意经典:金山岭长城 中国最典藏的秋色在这里

image.png

摄影:纪正权   1969年生于滦平县,在金山岭长城景区工作30年。30年间,不管刮风还是下雨,他每天都会登上长城,查看长城保护及环境卫生等情况。

机缘巧合之下,老纪爱上了拍摄金山岭。他对拍摄金山岭美景有着莫名的执念:为了一个星轨拍摄,独自一人在长城上蹲半宿;为了拍日出,凌晨三点就起床出发。

两年来,老纪拍摄了上万张照片。什么时候出云海,日出日落在哪儿拍,大雁什么时候飞过长城,五彩斑斓的金山岭哪几天最美,他最清楚。


我喜欢在长城上从瞭望孔向外拍照,能拍出一种望眼欲穿的柔情。

金山岭的秋色是《中国国家地理》评选出的10 大最美秋色,对它的评价是:长城是世界上最大最宏伟的废墟。有一位作家说“废墟是建筑的黄叶”,所以它最适合在秋天里亲近,感受那种情景交融。

金山岭海拔700 米,登山北观群山似涛,东望司马台水库如镜,南眺密云水库碧波粼粼。长城依山凭险,起伏跌宕于山水之间,形势极为雄奇。

说金山岭是万里长城中最美的一段,是因为它山势连绵,起伏错落,视野开阔。长城盘旋其上的全景很容易被视线捕捉到。而且金山岭的植被覆盖率比慕田峪和八达岭都要低,群落也单一,因此,秋天的金山岭更加纯粹、更显沧桑。

日出日落 金山岭最美的表情

凌晨五点,金山岭将军楼。我扛着相机看着远处的山景由漆黑一团到深蓝,再到湖蓝、浅蓝,最终在长城的轮廓上勾勒出一层薄薄的鱼肚白光。

五点半左右,金山岭西边云海涌动,地平线的紫色被称为“维纳斯带”,是日出前和日落后出现的一种大气现象名称,出现在太阳的对面,东边为橙蓝色,西边呈现粉红色。

直到六点钟,深蓝色的天空慢慢被远处射来的日光稀释变浅,霞光由远及近覆盖整个山谷,世界恢复了原本的色彩,天淡蓝,霞金橙,山火红,砖墨灰。

将军楼,是将整个金山岭的全貌尽收眼底的地方,视野兼顾东西两翼,在没有远程火炮的冷兵器时代,实属指挥的绝佳位置。而此处得名也因万里长城万里长,唯独此处一间房。

从将军楼下来一路向西,金山岭秋色尽收眼底。漫山的杏树、蔡树、五角枫,黄绿红色交织在一起,巍巍长城盘旋其中,以“S”型曲线延伸出去。城墙之上敌楼密集,西起龙峪口,东至望京楼,全长10.5 公里,有关隘5 处,烽燧3 座,敌楼67 座,形态各异,座座构筑精巧,是八达岭、山海关、嘉峪关等地长城绝难媲美的。

我喜欢在长城上从瞭望孔向外拍照,能拍出一种望眼欲穿的柔情。

行至金山岭长城大狐顶楼一带,有500 多米长的长城,几乎完全是用带有文字的青砖砌的。上面刻有“万历五年山东左营造”“万历四年震虏骑兵营造”“万历五年宁夏营造”“万历六年振武右营造”……这些文字砖独一无二,由明朝戚继光将军修建长城时刻下,记载着烧制城砖的年代和军队番号。

长城脚下  经典的新潮演绎

金山岭有着举世无双的艺术财富和文化传统。除了城墙和自然景色之外,在长城脚下陆续涌现出一批特色乡村、经典酒店、咖啡茶室,金山岭正在经历一场更国际化的复兴。

悦榕酒店和度假村是全世界顶级的精品度假酒店品牌,在中国的第一家悦苑酒店,就开在了承德金山岭长城景区。

酒店的客房群保留了合院格局,合院里的松树和槐树都是有年头的“老土著”,胡同式的布局仿明清散花精舍的建筑风格,新做的木构一律保留了松木的本色,在灰色的砖瓦下,显出自然湿暖的色泽,与长城互为风景。

整个酒店低矮的体量,散落式的布局,青砖灰瓦,林木葱茏,宛如长城下的一个村庄。而3491 平方米的SPA 中心、170 平方米的健身中心等不同功能区,又把人拉回到了现实之中,关于度假享受的所有需求都能在这里找到归口。

住在这里,从酒店的房间落地窗就能看到金山岭长城。院落有一处香草园,中草药的香气馥郁。在酒店院里慢慢闲逛,整个人都带出安逸、闲适的气质。

相比悦苑的华丽,唐乡民宿带出了深藏在山中的田园生活。滦平县苇塘村,金山岭唐乡有梨树下、云水间、果岭上、草木里、东篱下、半山居、唐乡书院七种院子,分布在村子里不同的位置。木质门窗,砖墙瓦檐,一户一院,透露出淳朴的乡村生活。

当地人自己种的红薯、养的土鸡、传统的石磨豆腐、乡间的蘑菇和野菜,都是农家院里的网红。

没有几处景点能像金山岭这般,拥有如此多面、迷人的魅力。不妨发挥你的创意,用全新的视角来看看这里历经岁月洗礼的景色,开启一段别出心裁的旅程。

贰——乡间野趣:住进柿子林 寻找秋天的暖意

张丽双    一个土生土长的柿子沟姑娘,乡亲们喜欢叫她满城柿子妞,身为记者的她,便以此名开了一个公众号,专门用来写写家乡的变化。她爱旅游,喜欢爬山涉水,更喜欢钻进乡间和古镇体验当地的民俗乡情。天南海北地跑下来,她最喜欢的还是自家的柿子沟,因为这里的柿子很甜,这里的山泉水甜,这里的乡亲笑容也很甜。她说柿子沟的秋天有点不一样,因为有亮橙橙的柿子色和借山而居的乡土情。

秋天 有一种颜色叫柿子橙

满城柿子沟是一条被群山环抱的原生态山沟沟。沟里漫山遍野的柿子树约有16 万株,柿子沟因此得名。

一到秋天,柿子沟就美成了油画。除了漫山遍野的柿子挂满枝头,还有大红的石榴、明黄的南瓜。天空的颜色也是24 小时不断变化着的,从清晨的豆绿、浅蓝到午时的湛蓝,再到晚上的黄和紫,这是属于柿子沟的专属色调。

我是土生土长的柿子沟人,却因为工作的忙碌,难得回来看一看。每到压力爆棚的时候,才会想要抛下一切躲进柿子林,看看橙色的柿子,再看看蓝色的天,吸上一口清甜的空气,好像所有的负能量都在那一瞬间被释放殆尽。

一个人在物质世界里陷得越深,看到大自然的壮观时就越是易感。

2018年9月5日,“柿子沟天路”通车,我又多了一种感动方式:驾车在这条7.6 公里的旅游路上,纵贯柿子沟南北,于村庄和山脚蜿蜒而过,“两侧青山相对出,万亩柿林瀚如海”,油黑的路面与蓝天白云相映衬,行至上坡路段,总有一种要开车去到云端的错觉。

image.png

捅红儿 柿子沟里的必学技能

捅红儿,是每个来到柿子沟的游人最喜欢的娱乐项目,没有之一!这是柿子沟长大的娃娃们幼时最美的记忆。

“红儿”也叫“柿子红儿”,是柿子沟人对软柿子的俗称。老话说,吃柿子专捡软的捏——这软的柿子就是“红儿”。

捅红儿,其实就是把树上成熟的柿子摘下来。

可是为什么不说“摘”说“捅”呢?今天细细琢磨,想必是跟当年捅红儿的工具和动作有关系。工具叫作“捅红儿杆子”——是一根又长又直的竹杆,用铁丝围一个直径十几厘米的圆形,然后在接口处将铁丝两端各留出一段,牢牢地绑在杆子细的一头。最后,用结实的老布围着圆形缝成一个长长的袋子,这袋子也叫“捅红儿兜”。

走在秋日的柿子林中,“捅红儿”的村民随处可见,他们分工明确,配合默契,一人拿着竹竿将柿子勾下来,另外一人拿着类似软棉布一样的工具接住柿子,防止柿子落地摔烂,在外行人看来,十分有趣。

游客们也可以参与进这项“运动”中来。只要看到村民在“捅红儿”,你就可以找他“借”来工具,然后带上背筐,背起捅红儿杆子,绕着每一棵树巡视盘查。看到大柿子红儿,俩手慢慢地举起长杆儿,顺着树枝的缝隙小心翼翼地捅上去,缓缓地探出杆头的兜子,轻轻地把这大柿子红儿放到兜子里面,顺着枝头由着劲儿迅速向前一挺或者向后一拽,再或者向一侧轻轻一带,就能成功捅下一个大柿子红儿。

柿树下,常常会看到一张张沾满了柿子红的“小猫脸”,这些不能登高“捅红儿”的小孩子们,不遗余力地贡献出了自己的肚子,这也是很多小孩子爱上柿子沟的理由。

放空 是属于柿子沟的乡间野趣

玩累了,可以到柿子沟的特色民宿“借山而居”住下来。在经过一片片的柿林之后,就看到标志性的石砌墙壁后的小三层建筑,一共6 个单元楼、12 套跃层,与群山、柿林紧密呼应。

民宿是不提供正餐的,之所以这么做,是为了可以真正和乡村结合,不与民争利,也让来这里的游客吃到真正的柴火饭。柿子沟的农家院里,都是当地新鲜的食材制作的乡村特色美食,松软喷香的摊柴鸡蛋,带着咸味儿软软的贴饼子,还有炖鲫鱼、炖柴鸡,价格也十分“美丽”,一顿饭的人均消费在50 元左右。

来到柿子沟,一定不能错过的是百柿酒。磨盘柿全汁发酵的柿子酒,颜色呈现金黄色,倒入杯中,静止闻香,具有典型的柿子果香。喝一小口下去,有幽香微涩、入喉爽利的感觉,会让你不由自主地在咽下去的那一瞬间,脑海里蹦出“好酒”两字来。柿子酒不但口感好,还不伤身、不上头,让你既能享受小醉微醺、飘飘欲仙的美好感觉,还稍微带点养生功效。

一杯柿酒过后,午后三四点的阳光一定要在乡村民艺图书馆的露台上享受。坐在露台上,近村远山尽收眼底。图书馆里摆放着一种特色文创“谷磬”,敲击上去,声音淳和淡雅、空灵绵远,具有很强的穿透力,即便是不通音律者,也能随意敲出美妙的音色,禅意十足。

喜欢看老物件的,可以去图书馆里“寻宝”。老秤杆、老石权衡器、织布机等老式生活实用物件,以及老八仙桌和老挑凳等充满怀旧味道的用具,让你看到那个年代所留下的痕迹。

叁——登山越岭:寻一抹避世秋光 去麻田岭徒步山林

image.png

摄影:溪谷岚风    北京人,是个在山间行走了20年的“老驴”。爱户外,爱徒步,游历过名山大川依旧独爱河北的崇山峻岭,保定的涞源和张家口的蔚县都是他的心头好。

他总结自己是久在都市生活的人,偏爱山野。经常扛着相机走到哪儿拍到哪儿。山、长城、山里的老村子都是他喜欢的,他给自己定的目标是:寻访最美丽的原生态景色。

最美国道112

北京→太行山高速→112 国道→蔚县→麻田岭

我们7 个人2 辆车,目的地张家口蔚县。

从北京出发有四条路线可以到达蔚县,一条是经八达岭走京藏高速,一条是经门头沟走109 国道,一条经涞源张石高速,还有一条就是经野三坡走太行山高速。后两条高速都要经过112 最美国道,我们选择的是最后一条,路况好不堵车,一路风景优美。

出发当天,天气阴沉,行至涞水、涿鹿地段,天气豁然晴朗,阳光普照,蓝天上白云攒动,远处的高山秋色浓重。一路上极佳的风景,再加上老友们的相互说笑吹捧,在旅途中的快乐有时就是如此简单。

按照预定行程和计划,18 点我们从太行山高速桃花出口下道,走了一段雨后泥泞的村路,到达赤崖堡村农家院吃饭住宿。凌晨3 点,璀璨的银河毫不吝啬地铺展在夜空,让同行的朋友们大呼惊艳。

清晨,我们告别赤崖堡村,穿过村落向麻田岭进发。驱车向南行驶,两旁的杨树叶已经变黄,随风飘落,进入峡谷地段,可以看见路两边小溪欢快地流淌着,水质清澈。过了邢山,可以看到一块写着“茶山”的路牌。茶山海拔2524 米,是河北第二高峰,山脚下有海拔1900 米的茶山村,因地势开阔,山路崎岖陡峭,是自驾者喜欢去的地方。

我们的目的地是小天山麻田岭,需要盘山而行。傍晚的山中呈现出五彩斑斓的颜色,让赶路的人不自觉得振奋。

麻田岭就像传说中的北方佳人,遗世独立,乍看云淡风轻,细看山石奇绝。这里已成为京津冀摄影师们的打卡网红之地。

麻田岭徒步环穿

缓坡草甸→山岭平原→松林入口→出林下山

麻田岭是112 国道蔚县段的一处制高点,路边西侧有一处路牌,写着“小天山”,冬天雪后甸子梁都白雪皑皑,气温寒冷,故此得名。

麻田岭的徒步运动,绝对算是定制旅行的极致体验。因为麻田岭就像个交通枢纽一样,是多条徒步路线的必经之处。

从北沟村开始上山,开始麻田岭北沟村到南沟村的12公里环穿徒步。全程海拔上升400 米左右,大概需要4 个小时,沿途在华北落叶松林里穿行,路上各色野花遍布,是最能体现麻田岭之景的。路段平缓没有危险,一般登山爱好者都可以完成。

环穿的起点北侧山脊线是一处比较好的观景点,视野开阔。从南往北,可以俯瞰112 国道下山方向的盘山公路,甸子梁跌宕起伏,秋天色彩纷呈,阳光透过云层形成明暗辉映,同时可以看到的还有蔚县草沟堡北沟村全景,如果恰逢农民放羊,俯拍出来的照片非常具有视觉冲击力。行走在山间20 多年,藏在这里的河北秋色是我见过最美的风景。

起初的路较为轻松,甚至略为无趣,不过是树林掩映间的乡间土路,我和同伴们聊着天,身边也会有三三两两一起走的徒步者。徒步者间的默契是:抬头、微笑打个招呼,互道一声加油,继续低头前行。

沿着右侧山梁爬升,开始有路的痕迹,山体北侧横切路的路面有点窄,如果不是走走停停去拍摄漫山的花草,此时的我们应该早就汗流浃背了。攀山梁时,风声透过冲锋衣的帽子灌入耳朵,喘气声和脚步声交替响着。这段路风大,体感很冷。

爬上一个垭口,路平缓上升,高山松林开始出现,经过一段石头路,看到金黄的华北落叶松,树下是厚厚的落叶松针,树根密,顶端金黄。我们顺着向东南延伸的小路一直走,路宽了一些,没有被阳光照到的地面有些潮湿,小草在这个时候叶子还是绿绿的。这段路需要走1.5-2 小时,也是最美的一段。

午后,走出松林,到达一处垭口,风景豁然开朗,远处的茶山和小五台山,在薄薄的水雾后若隐若现,脚下的蓝刺头、北方马兰、野菊花以及一些不知道名字的花都还在开放。

行走在山间20多年,藏在这里的河北秋色是我见过最美的风景。

从这里开始,便是毫无阻碍的下山路了。

十八弯的下山路,是需要一定的体力和毅力,才能走下来的。当南沟村出现在视野范围内时,旅途的疲累都消失不见了。村庄依山而建,群山环抱,一层层的山体缓坡、田地簇拥着村落。这里距离南沟村5公里,走在蜿蜒曲折的路上,凉爽的山风吹来,远处的山村竟有些海市蜃楼的味道。

这个幽居在太行北端的山丘,有原生态的草长莺飞,有纯自然的山岭,有被群山围绕的山谷,土地肥沃,物产丰富,山坡上一簇簇叫不出名的花丛在万绿中透出一抹避世的惊艳。


来源:河北旅游杂志
责任编辑:赵璇
下一篇: 野风吹过元中都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
			河北新闻网
			官方微信
			
			河北日报
			客户端
			

相关新闻

电子报
立即打开
网站首页 我要评论 分享文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