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戏

2019-09-24 11:26:34 来源:河北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网
进入移动版,省流量,体验好

项目序号:696 

项目编号:Ⅳ-95 

公布时间:2008(第二批) 

类别:传统戏剧 

所属地区:河北省 

类型:新增项目 

申报地区或单位:河北省涉县

赛戏又名“赛”或“赛赛”,是流行于内蒙古、山西、河北、陕西等地区的一个古老戏曲剧种,其历史渊源及形成时间均无记载,从演出戴假面、追逐驱赶等表演特征来看,它与周代就已成型的“傩”及其衍生出的傩戏可能有同样的历史渊源。

“赛”的本意是报祭,即具仪仗、鼓乐、百戏迎神祭祀的活动。赛戏的整体演出活动包括祭祀仪式、戏剧演出、广场社火等多个部分,表演以男性角色为主,在个别地区甚至根本没有女性角色。演出时以大锣、大鼓、大镲等打击乐器伴奏。各地演出剧目不尽相同,但大多为历史故事,也有表现革命题材的作品。河北省邯郸市上演剧目以三国戏为主,而以汉代戏、宋代戏为辅;武安市演出剧目达数十部,而以《幽州》、《三关》、《广武山》、《夜打登州》等较有代表性;涉县有《池县》、《宁武关》等剧目,叙述商、明等朝的历史故事;山西省朔州市有《三英战吕布》、《孟良盗骨》等剧目,为广大观众所耳熟能详。 

赛戏是融民俗礼仪与表演艺术为一体的戏剧形式,表演原始朴拙,形式较为严谨,在中国戏曲史、民俗史等的研究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参考价值。 

东填池村位于邯郸市正东偏北五公里处。赛戏是在迎神赛社中形成的以娱神为主兼以娱人的古老戏剧形式,赛的本意是报祭,即具仪仗、鼓乐、百戏的迎神祭祀活动,迎神的目的是敬天地,求得风调雨顺,以使民众免受饥荒之苦。

邯郸东填池赛戏剧目全是军事题材的君臣戏,不演才子佳人,不演家庭和朝廷生活戏。赛戏唱腔最初是曲牌体,现在用的有[小调]和[截子鼓]等,唱腔是念中有唱,唱也似吟,类似古代书生吟诵古书的韵味。唱腔与道白结合,使赛戏在艺术上构成自己独特之处。赛戏的道白,一种是有节奏的以四字句为主的“韵白”,另一种是平仄很讲究的以七字句为主的“念白”。伴奏乐器只有鼓和锣,节奏明快,类似古代的军乐(击鼓进军,鸣锣收兵),与表演内容相协调。开场也多用求雨时“神鼓”套路,演出时一般用双锤两击,武打时用“三不落”鼓点。角色以须生、红净为主,丑角仅作陪衬,无旦角或偶有旦角也是男扮,且无唱白,只有动作。

东填池赛戏所敬的主神是“天地神”,乃是自然造物的化身,保留着对原始自然神崇拜的古遗风特征。搭好戏台(又称“鹿台”)、坛棚、神棚后即展开活动,主要内容是:一、由总主持人老板头(现在俗称领班的)率众人前往坛棚请神。所请之神是以“天地神”为首的包括城隍、龙王、雷公电母在内的十六位神佛。老板头带头呼请诸神入坛,并吟唱祭词、安神词等。二、下午开戏前(现在改为晚上)举行“祭鹿台”仪式。主要参加人有老板头、众板头和扮作一皇帝、四大臣、六百姓的演员,群众在台下陪祭。台正中挂有天地神位,下面祭桌上放置香炉、烛台等祭器。首先老板头致祝词,磕头后再由老板头读祭文,之后台上众人磕头,台下群众鞠躬,再以“皇帝”率群臣行初献、亚献、终献礼。先后向神位前献帛、献酒,伴之多次跪拜,祭后大家饮福受胙(分享祭品)。整个过程有序进行,吟唱不断,并有乐器伴奏,祭毕撤席送神。三、祭罢鹿台大戏开演,首场为《庆八仙》,以取吉祥。以后每日下午和晚上都有戏上演,连演五天。上演的戏目以三国戏为主,以汉代戏、宋代戏为辅。四、最后一场演毕,晚上将戏装、道具、乐器经一定仪式送入库房,同时举行送神仪式。第六天中午前撤台、撤棚。中午全体板头、演员和工作人员欢聚一堂吃饭,名曰“破盘”。届时还公选出主持下次赛会活动的老板头和板头。至此,全部活动结束。

东填池赛戏演出时全村人都参与,戏中的所有角色分别由村民扮演,且世袭所扮演的角色。村民表演原始朴拙,没有严谨的戏曲程式,武打简单。东填池赛戏的存在和较完整保留,为研究我国戏曲的历史衍变,提供了珍贵的实体性资料。

来源:河北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网
责任编辑:伍松林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
			河北新闻网
			官方微信
			
			河北日报
			客户端
			

相关新闻

电子报
立即打开
网站首页 我要评论 分享文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