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舞(曲周龙灯)

2019-09-24 10:17:21 来源:河北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网
进入移动版,省流量,体验好

项目序号:107 

项目编号:Ⅲ-4 

公布时间:2008(第二批) 

类别:传统舞蹈 

所属地区:河北省 

类型:扩展项目 

申报地区或单位:河北省曲周县 

龙舞也称“舞龙”,民间又叫“耍龙”、“耍龙灯”、“舞龙灯”,是中国分布最广、影响最为深远的一种民间舞蹈。这种舞蹈具有多样的表现形式,不同民族、不同地域的龙舞风格迥然不同。   

根据龙的造型来区分,龙舞有布龙、纱龙、纸龙、草龙、钱龙、竹龙、棕龙、板凳龙、百叶龙、荷花龙、火龙、鸡毛龙、肉龙等多种形态,龙的形态不同,其舞蹈造型和舞蹈技法也各不相同。中国龙舞的传统表演程序一般由“请龙”、“出龙”、“舞龙”、“送龙”等环节组成。龙舞中蕴涵着开拓奋进、天人合一的文化内涵,是中华民族精神和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曲周龙灯起源于宋代,是河北省曲周县独有的一种传统民间舞蹈。据传,宋代曲周县十年九涝,禾稼欠收,当地农民贫困交加。为求龙王保佑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人们特地制作了一条体内燃灯的龙,起名“龙灯”,舞动起来以表对龙王的崇仰。其后形成元宵舞龙灯的习俗,代代相传,延续至今。曲周龙灯最初兴起于曲周镇的东街村、南甫村,现已扩展到十个村落,而以东街村的龙灯最为典型。

曲周龙灯造型别具一格,龙头用竹篾编成,威武雄壮,大有雄霸天地、气吞八荒的气概。龙舞表演基本在夜晚进行,龙灯仪仗规模宏大,舞法奇特多变,有盘龙、滚龙、钻龙、跑龙等二十多种表演方式。表演开始,鼓乐手敲锣打鼓,纸糊的鱼、鳖、虾、蟹、河蚌等水族在龙前引领,打开场子。而后十个舞龙人随着鼓点摆开架势,大红蜘蛛上下蹿跳,龙头紧咬蜘蛛不放,龙身一节牵一节划着倒弧舞动起来,场面火爆而热烈。龙灯内点燃的油捻映照着随舞蹈而跳动的鳞片,呈现出或明或暗的效果。持火把人舞动烟火,冒出带着浓重烟雾的火球,给整个表演笼罩上一层神秘朦胧的色彩。 

曲周龙灯是汉民族龙灯舞的典型代表,其圆身龙灯属于一种独特的创造。目前因经费短缺、制作和演出无保障、后备人才缺乏等缘由,曲周龙灯面临着严重的生存危机,亟待抢救。

来源:河北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网
责任编辑:伍松林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
			河北新闻网
			官方微信
			
			河北日报
			客户端
			

相关新闻

电子报
立即打开
网站首页 我要评论 分享文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