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山新力量 创业80后>>企业名片>>

苏冰:探索“互联网+农业” 做一名“新农人”

2019-01-22 23:55:10 来源:河北新闻网
进入移动版,省流量,体验好

10年北京工作,让苏冰积攒了不少工作经验,也让他接触到了“互联网”项目。2015年,他辞去北京工作,回到家乡唐山开始创业。机缘巧合下,他了解到把农副产品和现有市场结合起来正是现在发展的契机,随即创办起了大沃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搭桥拓路、深度扶植、项目精耕,通过一步步脚踏实地的探索,公司的知名度在业界不断提升,2017年实现营收近百万元,且成长的态势非常好。

厚积薄发看准互联网+农业”

2004年,苏冰毕业于北京联合大学,与很多刚毕业的大学生一样,经历过多次的面试后,他终于找到第一份工作,成为工程师助理。“其实,我挺幸运的,刚毕业就找到对口工作,所以倍加珍惜这个机会。”苏冰笑着说,随着工作能力的不断提升,自己对互联网的了解也不断深入,对自己的要求也变得越来越高。不仅如此,随着对IT行业的进一步深入使得他对自己的职业规划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

“在做智慧城市项目时一次偶然的机会,我接触到了‘互联网’项目,可以说对我的启发很大。”苏冰称,在对互联网的研究中,他逐渐了解到了“互联网+孵化器”的意义。“它是围绕国家互联网+电商政策,立足地方,放眼全球,孵化面向全球电子商务企业的综合服务园区,是围绕园区、学校、资本、平台、产业等‘五个单元’建立起来的联合共赢生态系统。”但是,苏冰也认识到很多互联网项目最后都在起步阶段就被更迭的现实淹没,导致联合共赢生态系统很难形成,所以,他在接触这个项目的初期并没有直接找合伙人进行深度挖掘,而是在北京继续学习,提升自己对互联网的认知。

2015年,苏冰辞去了北京的工作,回到了唐山。“对互联网的痴迷让我决定自己创业,正是寻找灵感的时候,好朋友的一句话惊醒了梦中人:吃一顿绿色有机餐真是太困难了,还要到乡下去吃才能有。正是这一句,点破了我长久以来的瓶颈。”苏冰决定,做高端智慧农业,探索互联网+农业模式。“随着接触互联网,以及身边的IT精英,我逐渐有了更多切实可行的想法,带着这样的想法,我开始创办起了大沃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朝着预想的方向努力前进着。”

探索唐山农业模式 敢做“吃螃蟹的人”

“说起唐山农业,很多人都觉得是价值洼地,但我觉得越是不被看好,越有市场,我越要做。”苏冰称,在创业前,他曾做过调查,发现唐山各种地貌都有,“唐山有沙漠、湿地、山区、大海,物产是很丰富的。而且唐山所处的纬度种出的农产品质量都不错,所以可做性很高。”

从不打无准备之仗的苏冰经过研究选定了方向,“物联网农业、种植技术加上互联网+模式,三方面缺一不可,找到适合的伙伴,我们各自负责一块,期间相互交流、改进探索发展,力求把传统农业向数字化农业转变,这其中我们就成了新农人。”

说干就干,苏冰开始探访唐山各地,寻找传统特色小吃、绿色农产品、海产品等。“2个月时间跑坏了3个车胎,进山区找几百年的老树,去海边遇到雨天越野车都托底就是为了找到好的海产品。”苏冰称,过程是很辛苦,但很值得,“我希望在这个过程中找到真正好的产品,同时探索出适合的模式去销售产品。”

苏冰称,这个过程中他曾给老手艺人做众筹,“统计了几十家平台,对接了20多家,这中间发现很多平台是不会给产品产生流量,我们还要寻找渠道去销售产品。但如果我们不接触,根本发现不了这个问题,所以任何探索都是有价值的。”

一边对接农户,一边帮助农户解决问题,从中苏冰找到了效益值,更重要的是可以探索出更多适合市场的模式。“我们和北京前十的农产品平台都有合作,一听是大沃家的都知道东西不错,好评率能达到80%以上。”好的口碑,是经过严格筛选得到的,“比如我们做过萝卜产品,前期的水质、土壤测评都没问题,产品产出后送检也没问题。当时我们帮助农户找到月供30吨萝卜的平台,但在签约前发现源头土质没有满足要求,大单就失去了。但我们宁可保质,也不能让不达标的产品销售出去。”

苏冰说,其实在农产品中“供”这个环节是很不好做的。“每个平台都有自己的标准,但农户不可能只有一种标准的农产品。所以,我们还要把多余的产能消化掉,才有更多的农户愿意和我们合作,这中间还要计算各方成本,认可后才可以达成合作,真的很难,好在我们都一一克服了。”

“未来希望农产品按个卖出去”

为了打造品质,小到订单用多少胶带、里外包装如何、订单张贴标准,大到产品是否带土、是否初洗、如何保护不变形、不破皮、大小标准如何分拣,苏冰和团队都要进行精心地处理,“比如土豆是绝对不能和铁器相碰,不然就会破皮变烂,质量就没法保障。”苏冰说,与农户、农场和平台合作的两年多时间里,通过实战经验,他摸索出40种适合市场的经营模式,为智能化农业打下深厚的基础。

在此期间,苏冰发现有些农业生产经营者的素质不高、管理知识匮乏,企业发展遭遇瓶颈是很多涉农企业遇到的普遍问题。所以,除了为这些企业搭桥之外,苏冰团队还为这些企业提供管理咨询服务。“为此,我们还聘请了天津农业大学的教授、博士、业内专家等组成了比较强的管理咨询团队,送上马,扶一程,帮助企业诊断存在的问题,分析内外部环境,梳理业务流程,重构战略和运营模式。”苏冰介绍,在此期间,团队探索出“三七模式”,运用到了两家农场中,都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我们搭建农业科技公司与农业生产组织、农户之间的桥梁,解决农业技术、农机设备推广难与农业生产组织渴望技术支持,以及农业技术供给与需求不匹配等矛盾。”苏冰称,比如推动河北大沃和经洪实业集团进行战略合作,河北大沃的五位一体大棚、水肥一体化智能灌溉系统以及经洪实业的田美农场运营和富硒产品种植推广等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同时,在农产品生产过程中,苏冰还注意收集数据,再将数据反馈到物联网农业中去,将物联网农业进行改进。

“我们曾将5斤的藕卖到70多元,这在当时是一个不错的成绩。未来我们希望能够将农产品标准化,比如生产出甜度、大小、口感都相同的西红柿,宽度、长度、重量都相同的土豆等等,提高产品质量和口感,让农产品按个卖出去。”苏冰称这个想法并不是梦,“目前,我们正在对自己智能化产品进行改进、加工,未来可以做到更精细化。比如,人工灌溉,人到了大棚扫二维码,大棚监控会立刻拍摄图片传输后台看到人是否在大棚内。灌溉时,如果灌溉率达不到要求,检测器也会自动报警传输到后台。在一系列数字化的操作下,是能够实现产品标准化的。”

经过不断努力,苏冰的公司知名度在业界不断提升,2017年实现营收近百万元,虽然利润还很薄,但成长的态势非常好。同时,苏冰的团队还在产品种植上下功夫,“我们有团队和农业专家合作,研发高质量种子,配合物联网和多渠道销售模式,我十分看好未来公司发展。”(燕赵都市报记者 师源 文/图)

责任编辑:靳庆军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
			河北新闻网
			官方微信
			
			河北日报
			客户端
			

相关新闻

电子报
网站首页 我要评论 分享文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