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40年我与改革开放共奋进>>文字区>>

李建永:金土地的希望

2019-01-02 11:49:51 来源:河北新闻网
进入移动版,省流量,体验好

今年麦收后的一天,我回老家出差办事时见到了正在地里采摘枸杞的大伯,大伯擦着额头的汗珠,指着那一串串晶莹剔透状如红玛瑙的枸杞对我说:“这小东西还真不错,效益比种粮食高几倍呢,就是采摘后的晾晒太麻烦,一遇上阴雨天,果就霉烂变质了,损失惨重。”我听后很替大伯着急,不过转念一想,大伯的这桩烦心事迟早会解决,,这些年有多少烦心事不都解决了吗?

年过七旬的大伯是一个地地道道面朝黄土背朝天的中国传统农民,脸上那一道道沧桑的纹角便是在黄土地中搏风击雨的历史见证。从“大跃进”年代到“文革”时期,不管世事风云如何变幻,大伯的心头始终埋藏着一个梦想,那就是耕耘一块儿属于自己的土地。多年以后,令大伯欣喜的是梦想终于变成了现实。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春风吹遍了华夏大地,我们村和中国许许多多的乡村一样,实行了联产承包责任制,当大伯第一次手捧着那盖有鲜红大印的土地承包使用证时激动得热泪盈眶。从此我的大伯便一头扎进自己那份责任田中像一头不知疲倦的老牛默默地耕耘着。昔日荒草丛生的土地在大伯的精心管理下,很难再找到杂草的影子,再加上水大粪勤,承包后的头一年,大伯的汗水就换来了丰收的喜悦,小麦、玉米的产量比承包前翻了一番还多。一年两年过去了,随着时间的流逝,大伯的心里犯了嘀咕:照此下去,土打土闹,产量总定格在目前的水平上,再怎么种也没有什么新突破。于是大伯便开始注意从报刊、电视上搜集科学种田的信息,在乡农技人员的指导下采用优种、平衡施肥法进行科学管理。一年下来,粮食产量突飞猛进,到第二年居然建成了吨粮田,收益比以前大有提高。可时间一长,大伯又琢磨开了,单搞粮食种植,一亩地撑死挣千八百元,想真正富裕起来还不行。有一段时间,我看到大伯总是眉头紧蹙,一副心事重重的样子。不久县里举办结构调整培训班,大伯在村里第一个报名参加了。在培训班上大伯明白了结构调整对种地农民的重要性,并听取了专家教授讲解枸杞的种植方法和种植效益。培训班结束后,大伯专门到外地的枸杞种植大户那里实地学习技术,购回了插条,果断地将一半责任田种上了枸杞。功夫不负有心人,几年下来,大伯家就靠种枸杞走上了致富路,成了村里的小康户。

回到家里我静下心来一思量,伴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发展进程,大伯的每次烦心事都变成了喜事,广大农民的生活水平也是芝麻开花节节高,日子一天比一天红火。这不,前几天大伯打电话过来说,县里为发展高效农业,解决农产品的深加工问题,专门从宁夏购进了现代化的大型烘干设备,建立了枸杞制品厂,大量收购鲜枸杞进行深加工,乡亲们以后再也不会为枸杞的晾晒问题发愁了。我听后心里豁然一亮,压在大伯心头的又一桩心事了结了,这下子大伯又可以放手一搏了,多年来想进一步扩大种植规模的梦想也很快就要变成现实了,看来庄稼人的日子是越来越有奔头了!

(河北省辛集市文化馆 李建永)


责任编辑:李为华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
			河北新闻网
			官方微信
			
			河北日报
			客户端
			

相关新闻

电子报
网站首页 我要评论 分享文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