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40年我与改革开放共奋进>>文字区>>

韩涧峰:张家口水文话今昔

2019-01-02 11:52:33 来源:河北新闻网
进入移动版,省流量,体验好

张家口市境内河流分属内陆河、滦河及海河三个流域,内陆河、滦河、永定河、潮白河、大清河五大水系。水文基本业务可归类为水文测验、水情报汛、资料整编三大内容。作为一名水文工作者,我十分有幸见证了40年来,水文监测仪器的变化,见证了水文工作的发展。

就拿雨量观测来说,新中国成立后,用20厘米口径的人工雨量器和自记雨量计观测雨量。50年代末,一部分站使用了DST型口径为25.2厘米的自记雨量计。从1955年开始,在水文站和部分委托雨量站使用口径为20厘米带有防风圈的雨量器,用专用量杯计量雨量。60年代后,水文站全部安装了口径为20厘米,器口高出地面1.2米的标准自记雨量计。以后,大部分委托雨量站也开始安装此仪器。尚未使用自记雨量计的委托站,采用口径为20厘米人工雨量器观测雨量,器口距地面0.7米。

2003年开始,采用固态存储雨量器观测雨量,该仪器是在无人值守的情况下自动记录存储雨量,用微机及软件提取记录值,在观测和整理资料方面节省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数据能够实时存储,用计算机采集、转换,再通过整编程序处理,直接形成了降水量成果表,其整编速度之快,成果精确度之高令其它观测仪器望尘莫及。该仪器还具有自动传输功能,大范围成功使用,为建立水情自测报系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水文工作离不开水情报汛,60至70年代前期,报汛工具是手摇电话,这在当时还是比较先进的通讯工具。那时有一部电话,对偏远的乡镇来说,是很奢侈的设备,单位附近的人们有事可以借用单位电话去打,电话费也很便宜,电话还成了密切水文站与周围单位或居民关系的工具。水文职工把密码拟好的电文通过电话传至乡或县邮电局,由邮电局发往各收报单位。手摇电话通讯效果差,遇有天气不好或紧急情况打不通电话,干着急也没办法,只得派人前去送报文,有时候电话还听不清声音。出现以上情况,难以保证按照水利部颁布的“10至20分钟内必须将电报发出,最迟不得超过半个小时”的规定执行。

70年代后期,为保证雨水情信息及时传递,防汛部门和邮电部门合作,给较大河流的水文站每站配备一部电台及两名报务员,汛期用电台报汛。水文站人员把电文拟好校核无误后,交给电台报务人员,由报务人员用发报机发出。经过的手续多,发报过程烦琐,增添了出差错的机会。那时,大一点的水文站汛期很红火,人员众多,除了正式职工以外,有汛期临时工,还有负责摇发电机给发报机供电的人员。为了保卫电台安全,地方政府派出两名持枪民兵日夜值班守护,代价是很大的。

80年代,程控电话作为报汛工具,在大多数水文站得到应用。以前打电话得先向长途台登记,接通一个电话需要很长时间,有了程控电话,一拨就通了,既快捷方便,报汛效率也大为提高。该电话还有一个好处,就是便于河流上下游水文站之间相互联系,有时流域内有大的降雨或洪水出现,布设的雨量观测站点或上游水文站人员可以及时通知下游水文站,使下游站做好测洪准备,还可以将洪水信息及时通知河道下游相关防汛单位,使其做好防洪准备,减少洪水可能带来的损失。不足之处是有的水文站离村镇很远,单独架设电话线造价太高,因此,程控电话一时通不了。有的水文站虽然安装了程控电话,遇到恶劣天气,如刮大风、打雷、下雨等,线路就要出问题,不能保证畅通无阻。

90年代,手摇电话已遭淘汰,程控电话附加了语音报汛器。发报人员首先在报汛器中将电文拟好,经过反复校核无误后,接通电话一按按健就发出了,电文直接进入市防汛抗旱办公室的计算机,水文站刚发完报,收报单位就收到了,省去了人工抄报校报的工作,减少了出错的机会,时效性也大大增强了。此外,又增加了手机报汛,为汛情及时传输提供了保障。

时光进入到21世纪,自测报系统开始启用,测验和报汛工具都有了更大的发展。仪器能够自动纪录、存储、发送雨量数据,在应用软件管理下,各报汛站点的雨量数据可以逐时用电码传送至防汛部门。有降雨时,整点时间刚过,数据就传过来了,观看起来直观、方便。全部过程无须人工干预,其时效性、准确性和不出故障率是其它报汛工具无法相比的。

水文监测仪器的变化和发展,反映了科学技术的进步,也折射出改革开放给水文部门带来的巨大变化。

(张家口水文局原总工程师 韩涧峰)

责任编辑:李为华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
			河北新闻网
			官方微信
			
			河北日报
			客户端
			

相关新闻

电子报
网站首页 我要评论 分享文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