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文投票>>

我的家风故事

2018-12-17 14:36:50 来源:河北新闻网
进入移动版,省流量,体验好

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对父母养育之恩的报答是做子女的基本义务,对长辈尽孝是家庭和谐的保障,也是树立良好家风不可或缺的道德实践。

敬老是我们这个家庭一贯的家风,这得从我父母说起。我的父亲出身在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有兄弟姐妹七人,祖母从四十多岁开始守寡,含辛茹苦将我的父辈们养大。叔伯姑姑都在农村,家庭条件很艰苦,几个叔叔因贫困难以成家。我的父母从小懂得艰苦奋斗,自学成才,父亲从部队转业后回乡务农,母亲是一名乡村教师,尽管家里条件也不好,但在当时的农村算是见过一些“世面”的人。他们始终对我祖母不离不弃,百般孝敬,关爱备至,还主动分担老人的负担,省吃俭用帮助几个叔叔盖了房子,娶了媳妇,完成了祖母的心愿,并将祖母接到身边侍奉几十年,使祖母安度晚年,以98岁高龄无疾而终。

我的外祖父出身于富商家庭,抗战前夕投身冯玉祥、吉鸿昌将军组织的“察哈尔抗日同盟军”,当过国民党的下级军官,“文革”中受到冲击,外祖母改嫁,将身患重病的外祖父和尚未成年的姨母抛给我母亲。母亲因为家庭牵连,下放农村,停发工资,改记工分,后来又二十年没有调级。这对我们这个原本就十分艰难的家庭更是雪上加霜。但是,我的父母咬着牙关,苦度二十多年,挺了过来,除了给外祖父养老送终,还帮助姨母成了家。外祖母的后继丈夫去世后,他们还将我的外祖母接回,同样侍奉了十多年,也以96岁的高龄无疾而终。

改革开放使我们的家发生了巨大变化,父母先后落实了工作,当上了工人和教师,我们兄妹三人都考了大学。现在我的父母也都年过八旬,我们夫妻二人立志向父母学习,传承他们尊老敬老的优良家风,我们将父母从老家接到省城便于照料他们二老。2017年8月岳父病逝,身患多种疾病的岳母承受不了打击,患上了严重的抑郁症,生活不能自理,一刻都离不开别人照顾。为此,我们将岳母从遥远的新疆接来,为了她能恢复健康给她换换环境。这一来我们夫妻二人要照料三个八十岁以上的老人。

虽然说现在生活好了,不为吃穿发愁了,老人也都有医保,但毕竟“家家有本难念的经”。我们并不富有,妻子是一名普通的中学教师,我还属于军转企业干部,是解困对象。我们都也已年过半百,面临工作压力,还要照料三位老人,尤其是岳母。她所患的抑郁症被称作精神上的“癌症”,怕外出,怕见人,有幻听幻觉,白天睡不醒,晚上不断唤人,不停地要药吃。她的到来一下子打乱了我们全家的生活。爱人在学校的工作很紧张,早出晚归,夜里还休息不好。为了减轻爱人的负担,我主动承担重担,一天给岳母做七、八次饭(她需要少食多餐),先后四次喂二十多种药,还要时刻陪在身边,跟她聊天,给她解闷,带她活动。爱人晚上回家后,我还得抽时间去看自己的父母。好在我们家里每个人都能尽孝心,爱人的哥哥、弟弟经常抽出时间从国外或从新疆过来长时间照顾老人。但是,一个病人往往能拖垮几个好人。有时我们也难免有些郁闷,不耐心,每当这个时候,我们全家总有人能站出来给与鼓励、劝导,使我们全家坚持下来。三位老人相处得也很好,能够相互关心。我的父母身体还好,能够主动帮我们,经常来看望病重的岳母,给她排忧解难,帮她按摩理疗,还经常做我们夫妻俩的思想工作,鼓励我们耐心善待老人。

身教重于言教,道德实践比单纯的说教有意义。在这样的家庭环境熏陶下,我们唯一的女儿跟同龄人比起来,格外懂事。跟大多数父母一样,我们既重视孩子的成才,更重视她的成人。我们从小培养孩子的独立人格、吃苦耐劳精神、勤俭持家的作风,从小养成她先人后己的责任感。教育她成为一个有理想、有社会责任感的人。我们的孩子没有一般独生子女的娇生惯养,从来没有主动要求我们花钱为她买过任何东西,相反,她从小就开始跟我们一起照料老人,做家务,自己理财,成为我们不可或缺的好帮手。女儿从上小学一年级直到现在读研都是学习尖子,享受助学金或奖学金,年年被评为“优秀学生干部”或“优秀学生”、“品学兼优的好学生”等,上大学后她把每个学期的奖学金都用来给长辈买东西,自己用周末和假期打工,帮衬家用。我们为有这样的女儿而骄傲,她也因这样的家风而获益匪浅。  (武文勇)

 

责任编辑:韩文哲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
			河北新闻网
			官方微信
			
			河北日报
			客户端
			

相关新闻

电子报
网站首页 我要评论 分享文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