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文投票>>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品德教科书

2018-12-17 13:57:45 来源:河北新闻网
进入移动版,省流量,体验好

我有幸成长在一个勤劳善良、和睦进步的大家庭,在敬老爱幼、爱国爱家的好家风熏陶下长大,使我在人生的经历中明白了什么是爱心奉献、敬业爱岗。

我的外祖父是革命烈士,25岁就壮烈牺牲,他的一生坎坷而奋进,短暂而辉煌。五岁逝母,与父相依为命。少怀报国之志,十几岁就加入中国共产党,任我党组织的地方武装中队长。四六年冬,时逢三年内战开始,华北军区在当地急征人员入伍,我外祖父虽为家中独子,本可以不用参军的,但为了动员当地青年踊跃参军参战,大义为先,慨然挺身,报名参军。当时,我姨母出生刚刚三天,我母亲不满四岁,曾外租年迈,为不惊动家人,于农历十一月初八夜,开完党支部会议,带领首批参军人员,忍悲默辞,偷偷踏上征程。月余,噩耗即至。农历腊月三十,保南战役,攻打望都车站时,为抢救伤员,英勇牺牲。小时候,每到清明,看到为其扫幕的士兵、学生,我幼小的心灵就升起无限的崇敬和思念。至今,外祖父在我心中也是最伟大的英雄。

要说做到忠孝两全的还得说是我的爷爷。

我家的墙上,挂着一张父亲和我爷爷的合影照。也是爷爷唯一的留念。在我董事起,父亲就时常对着照片给我讲爷爷年轻时的经历:我爷爷乐于助人,热情周到,在村里有着很高的威望。在上世纪三十年代就是一名中共党员,而且当了三十年的村长。从抗战到解放,再到新中国建设,带领全村乡亲奋斗向前。并且教育子女们一定要努力工作,早日入党。他常说的一句话:“只有入了党,你才敢说你比别人强。”在他的要求教育下,父亲兄妹4人全成为了光荣的中共党员。在我爷爷临去世前,远在吉林工作的二叔正在党校学习,我爷爷叮嘱到:别告诉他了,回来也顶不了事,来回路上费工夫,耽误学习。以后不忙了告诉他回来上个坟就行了。此事,成了我二叔一辈子的痛。

特别是我爷爷的爱幼重孝在村里是有口皆碑。他从来不打骂孩子们,这一点说来让人难于致信,后来从我叔叔和姑姑哪得到证实。我的曾祖父,也就是我爷爷的父亲病重卧床的时候,正值春夏之交的农忙大好季节,当时家中父亲兄弟姐妹5个年龄尚小,我奶奶双眼失明,全家重担落在我爷爷一人身上,爷爷整整守在我曾祖父病床前三个月,顾不得下地种田。在当时民以食为天的年代,这样做就意味着当年没有了收成,没有收成,就得逃荒要饭。等到我曾祖父去世,后事已结,才匆忙去收拾农田。但到地里一看,已是杂草丛生无可挽回。那一年,家里的粮食几近绝收。到了冬天,没得粮食吃了,全家就去拾柿子树上掉下的软柿子,回家晾干了,在碾子上碾成面,和着榆树皮磨的榆皮面,拌着干菜叶子熬粥喝。就这样度过了艰难的一冬。每每当村里上岁数的人谈起此事时,无不赞叹不已:“为照看老人,能把地扔下不管,全村也就你爷爷做到了!”。

父亲继承了爷爷尊老爱幼的品德,同时也使我从小到大在父亲的言传身教中,学会了如何去感念亲情,关爱别人。我记事时,我爷爷已是一位鹤发银须,慈眉善目80高龄的老者。我父亲那时候在离家30公里的县城邮局工作,差不多每到星期天骑上自行车带上我回老家看望我爷爷奶奶。虽然当时我父亲每月工资只有18块钱。可每次都花5角钱在食品站割上半斤肉,用牛皮纸包好了,再用纸绳一捆一提,然后就交到我手里,他顺手一抱,把我放在自行车的横梁上,在父亲讲述的精彩故在事中,我们迎风奔上回家团圆的路程。每每到村口,总能远远看到我爷爷双手扶着拐杖,站在门口台阶上,注视着我们的方向。这时候,我要做的事情就是挺直了胸脯,伸直了脖子,使出浑身吃奶的劲高叫一声“爷--爷”。然后就会看到爷爷面带微笑不停的招手。走近了,一下车子,总是听到爷爷第一句话:“走,爷爷到过道棚上给你拿柿子干吃”。那个年代,农村是没有什么水果的,也就是家里几颗柿子树,到了秋天收获些柿子,切开、晾干、坛子里闷过,再经霜冻,几道工序后,糖份渗出、结晶,柿子干的表面像结了薄薄的一层霜,吃起来像蜜一样甜。还能长期保存。第二天要走了,送我们出了门,他依旧站在台阶上,目送我们离去,直到很远很远了,回头还能看到爷爷一动不动站在那里静静地注视者我们。多年以后,父亲退休回到老家,每当我回家看望他时,父亲也像当年的爷爷一样,站在门口目送我远远地离去。此时我就会想起爷爷站在门前台阶迎接、送别父亲的一幕。也越来越懂得了父辈对孩子深深的牵挂。

2008年,我父亲不幸离开了我们。在我陪在父亲身边的最后那段日子,他总是唠叨不要耽误工作,督促我安心去上班。一次我跟父亲探讨了一个问题:你们上几代人没有受过什么先进的文化教育,也没有现在这样好的生活条件,却能做到‘病榻之侧服侍终日’,对父母的敬重孝顺远胜现在。这是为什么呢?父亲没有直接回答我,而是又从我爷爷的故事讲起,最后他说:“你爷爷为伺候老人,让全家挨了一冬天的饿,那个冬天真是难熬呀!当时我也想不通,随着年岁一年年长大,每当听到村里人的赞扬,我就觉得很自豪,觉得你爷爷真了不起。你爷爷说过一句话,‘父母也就是在最后的时刻才用到孩子们哪!’”。

从长辈们的身上我感知着中华民族的美德,感悟着在家庭的孝悌中孕育出的对国家的忠义。比起父母的奉献,我们的付出犹若星光之于日月、点滴之于涌泉。其实父母是孩子最好的品德教科书。所以,在父母去世后,每年的清明、春节和暑假,无论多大的事情,多紧张的学习,都要放下,我也像当年的父亲一样,带着孩子回到老家去祭祖和拜望同族长辈,同样的把故事讲给孩子听,把道理做给孩子看,让尊老爱幼、爱家爱国的传统美德一代代传承下去。(石家庄市高新区宣传处)

责任编辑:韩文哲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
			河北新闻网
			官方微信
			
			河北日报
			客户端
			

相关新闻

电子报
网站首页 我要评论 分享文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