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伟大新时代 唱响住建最强音>>改革故事

让城市铭记乡愁
——邯郸涉县生态修复记

2018-12-16 19:14:11 来源:河北新闻网
进入移动版,省流量,体验好

2013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上发出号召:“要依托现有山水脉络等独特风光,让城市融入大自然,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留得住青山绿水,记得住乡愁——这是中国城镇化理想,也是每一个都市人的人居梦想。如今,习总书记的这番话,正在邯郸涉县成为现实。

涉县是千年古县、革命老区,既有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又有独特的山水生态。近年来,涉县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高度重视生态建设,大力推进山体修复、水域治理、环境整治三项攻坚行动,深入开展环境综合整治,致力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城市建设硕果累累,为全县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青山为依,邻水而居,近绿休闲,已成为涉县的真实写照。

凤凰山治理前

望得见山,荒山秃岭变绿树成林

涉县新城区龙山大街的龙山公园是涉县新城区重要的便民风景点,位于不到三百米高的一座小土丘“龙山”之上,建有人工瀑布、小石亭、山间小路等。

以前,龙山可不是这个样子。

涉县县城中立龙山,四面环山,因特殊的地质条件和气候影响,造成山体多石少土、裸岩四露、植被稀少,加之历史上人工破山取石,更是加重了城区生态的恶化。

为了提升城市容貌,近年来,涉县大力开展绿美县城攻坚战,破石挖坑、客土覆盖、密植加绿,全力改善山体植被,提高绿化覆盖。昔日的荒山秃岭,变成了今日的绿树成林,大树参天。

开展大会战,对县城西侧的凤凰山进行综合治理。对裸岩区采取挂网客土喷播、生态袋护坡、主动网防护、堆坡等方式,恢复山体形态,重建植被群落,对水土流失、荒芜少绿的山体,采取鱼鳞坑、客土覆土、地形整治、边坡治理、砌筑挡墙、小梯田、排水沟等措施,大力实施阴坡绿化工程,恢复优化生态,完成裸岩治理十万多平方米,栽植树木六十余万株。凤凰山总计一万亩的山场已全部完成绿化。

凤凰山治理后

凤凰山从荒凉贫瘠到满目皆绿的转变,只是涉县推动全域绿化、加快生态文明建设的一个缩影。在凤凰山绿化工程的示范带动下,五指山、将军岭、娲皇宫等地均高标准完成了绿化。

涉县多矿山,矿山治理主要采取三项措施,一是"栽",实施造林绿化工程,增加绿化总量,对宜林荒山进行高标准绿化,采用1.8米以上的油松、侧柏,混交观叶的黄栌、石楠,观花的连翘、山桃、山杏、天鹅绒紫薇、刺槐等树种,打造以绿为底的生态景观林。二是"喷",对尾矿库不稳定区、废弃矿山区采取边坡喷浆固化措施,喷射混凝土浆护面,并在坡面上打孔,留出排水孔,避免堵截地下水而影响坡体的稳定性,预防山体滑坡和泥石流。在喷浆固化之后,进行岩质边坡绿化,以水土流失和污染控制为目标,选择一些生物量高、根系发达的多年生的耐性草本植物,搭配部分灌木、乔木进行绿化。三是"播",对所有适宜植物生长的部位,包括尾矿库,播撒格桑花和百日草等多年生花草,通过花草根系纵横交错来固定水土,在保持水土的同时,呈现乔灌花草结合,错落有致的绿化景观。经过几辈人的持续用力,如今,涉县森林覆盖率达到56%,成为八百里太行“呼吸最畅、睡眠最香的地方”。

山绿了,城市也要“推窗见绿、出门见园”。

在城市建设过程中,涉县把园林绿化放在突出位置,按照城景合一的目标,在增绿增密的前提下,注重景观效果,实现从“绿”到“美”的提升。全面加强各类绿地建设,截至目前,涉县拥有四星级公园1个(龙山公园),三星级公园3个(玉带河公园、龙湖公园、赤水湾公园);建成区绿地率、绿化覆盖率、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分别达到44.4%、47.56%、20.1平方米。

清漳河治理前

看得见水,百里清漳河变生态画廊

初冬的暖阳照耀在清漳河上,晕出一层金色的光。微风拂过,湖边的芦苇随风摆动,一群飞鸟时而展翅翱翔天空,时而俯下身姿悠闲觅食,时而引吭高歌、追逐嬉戏……为涉县大地增添了一道道生机勃勃的生态美景,吸引了大批游客来这里观鸟、采风。

清漳河是涉县的母亲河,是县内最大的河流,流经县境域61公里,诗人阮章竞曾用“漳河水,九十九道弯,层层树,重重山,层层绿树,重重雾,重重高山云断路”来赞美清漳河的旖旎风光。但曾几何时,清漳河河道沙砾堆积,河床抬高,淤积严重,污水横流,河岸荒芜。

水作为独特的自然禀赋,对涉县来说尤为珍贵。为留住水的灵韵,近年来,涉县大力度建设城市生态水网,因地制宜、创新思路,实地勘察、科学规划,统筹上下游、左右岸、干支流,把水利工程与生态景观、旅游发展相结合,用心做好水文章。

清漳河治理后

以清漳河治理为突破口,推动清漳河国家湿地公园建设,打造百里漳河生态长廊。按照“太行山水、漳河画廊”的总体思路,加大漳河城区段治理力度,分段打坝、围塘建湖、滩涂改良、河滩绿化,建造河坝30余道,建成赤水湾、胜利湖景区,形成水面一千余万平方米,沿岸打造游园30余处,栽植绿化树种百万多株,打造了滨河漫游道、太行水韵、药园花海、清漳湿地等景观。往日的荒滩变成了片片绿带,干河枯沟变成了碧水湾湾,一条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浑然一体的生态之河、文化之河、景观之河为这所城市注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

重点推进一批生态调蓄、涵养工程,加快推进茅岭底水库、宇庄水库等工程,改善全县水环境生态,促进农业灌溉、景观提升。通过疏浚、建坝等工程措施,打造出的水清河畅、景美岸绿、人水和谐的河道生态景观带,成为涉县生态旅游的新地标和全域旅游的又一张新名片。

看得见水,要推动水与城的融合。

投资1亿元,通过人工开凿疏浚的方式,引水入城,建成了占地74公顷的赤水湾景观带和102公顷的玉带湖公园。对沟裂壑纵横、断壁荒塬的东枯河,采取建湖蓄水、绿化建园的办法,高标准建设了占地面积近200万平方米龙湖公园,主要建设湖面47万平米,湿地13万平米,绿地140万平米,2道大坝和湖区防渗设施,公园围绕库区水面,建有环湖路、生态驳岸、人工岛、垂钓廊、滨水广场等,整个湖区碧波荡漾,绿茵环绕,鱼跃鸟集,成为人们休闲、健身的好去处。

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水安全、水污染、水环境、水生态等问题叠加呈现。2018年初,涉县制定了《河湖清理行动方案》,坚持新老水问题统筹治理,针对全县河湖存在的乱倒乱排、乱采乱挖、乱围乱堵、乱占乱建“四乱”问题,开展了清除垃圾、清理违障、清洁水质“三清”行动。同时,加大水污染防治力度,对清漳河、东枯河生活污水入河排放问题进行摸排,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封堵整治,降低排入河湖污染负荷。河湖清理攻坚行动开展以来,共清理河道130余公里,清理垃圾、砂石等24万余方。

在治水过程中,涉县大胆创新,采取疏护结合的方式,尝试了一系列新举措。通过拍卖河道砂石,让中标方严格按照要求进行河道砂砾开采施工。不用政府投资,还可以从中获益,有效弥补改造重建资金不足,让“乱砂石”变成“金元宝”。

清漳河治理后的漫游道

记得住乡愁,丰富城市文化底蕴

一片柿子红、一阵花椒香、湾湾秀水碧、满城绿意浓。徜徉在涉县的城市街头、公园广场,到处绿意葱笼,天清气爽。如今的涉县,天更加湛蓝,山更加清秀,水更加澄碧,城更加靓丽,形成了山在城中、城在林中、水在绿中、人在园中的绿色生态环境。

对于涉县来说,“乡愁”就是其深厚的文化底蕴。

有山有水有乡愁,为涉县带来的是新的经济增长点。

赏美景、住民宿、看花灯、品民俗……2018年国庆长假期间,涉县迎来旅游高峰,共接待游客141.6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7.08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2.8%、68.9%。

近年来,涉县挖掘历史文化、生态资源等优势,提升全域旅游影响力。在推动原有景区提质升级基础上,把全域规划为东部千里旅游通道带、中部休闲养生带和西部生态支撑带,结合美丽乡村、休闲农业、山区综合开发等,建设了一批特色休闲度假、运动康养、文化创意、主题游乐、亲子体验等多业态特色乡村旅游项目。

文化是城市的灵魂。涉县是女娲文化之乡、红色革命纪念地,文化资源丰富。把彰显文化特质作为城市建设的核心内容,在城市重要场所和节点,融入太行、红色、女娲等文化元素,规划建设了将门、城市雕塑等富有涉县特色的建筑。对城区裸露土石崖使用先进的锚杆喷浆技术,打造成了红色文化墙,在恢复山体容貌和山体植被群落的同时,弘扬了八路军129师精神,成为涉县独有的一道城市景观。

在城市管理上,坚持精准、精细、精致的标准,用心用情管理城市。紧密结合创建文明城市、卫生城市、环保模范城市、园林城市等活动,全民动员、全民参与,深入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不断提高市民素质,营造健康向上、文明和谐的城市环境。 2016年,涉县成功入选第三批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地区,是邯郸市唯一入选的县(市、区)。2017年,“全国新型城镇化质量百强县市”榜单发布,河北上榜六个,涉县榜上有名。2018年,涉县入选全省新型城镇化与城乡统筹示范样板。

近几年,涉县相继被评为全国文明县城、国家园林县城、中国生态魅力县。全县有林地面积126万亩,林木蓄积量57.6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56%,植被覆盖率达98%,成为了太行山最绿的地方。

如今,涉县正按照“太行底蕴、中调欧情、生态肺城、诗画涉县”的发展理念,把城乡建设放到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大局中定位,全力打造京津冀新型城镇化与城乡统筹的示范区、旅游首选目的地、重要生态支撑区。在生态修复和绿色发展的道路上,涉县正在大步昂首前进。

责任编辑:张欣媛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
			河北新闻网
			官方微信
			
			河北日报
			客户端
			

相关新闻

电子报
网站首页 我要评论 分享文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