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赵新作为 致敬40年>>奋进中的石家庄>>

石家庄改革开放40周年:“火车”拉来的城市,盛“庄”求变

2018-12-14 16:53:20 来源:燕赵晚报
进入移动版,省流量,体验好

石家庄改革开放40周年:“火车”拉来的城市,盛“庄”求变

八方衢通幸福地 一城鼎新京津冀

改革开放以来,石家庄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近年来,石市打造山清水秀、宜居宜游的生态环境。

生活在幸福时代的孩子们。

2018年,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石家庄,因铁路振兴而崛起。

这座“被誉为火车拉来的城市”吸引了天南海北的人怀揣梦想,在此定居创业。为更好地生存而去打拼的状态,给这座城市注入了拓荒精神、务实精神、创新精神、包容精神、开放精神……

在这个改革开放40周年的时间节点,我们寻觅一个城市的崛起之根。试图用文字、图片、勾勒一个城市奔跑的轨迹。让城市荣光在时代大潮里从模糊到清晰,从清晰到立体,让每一个新石家庄人看到自己汗水挥洒之后,留下的片片繁茂。从每一个采访者所构成的“切片”中,对接历史,砥砺前行……

即便是脚步轻盈地踱过去,敏感的路灯依然会发出一种温暖光芒,持续一段时间后,它将会自动熄灭。安装的数据屏上,不时显示着风速、温度、噪音量等数据。其中的对讲设备可以紧急呼叫求救,还可以同步播发广播。“将来的5G网络基站,无人驾驶信号接入点,都能在这款路灯上完成布控。这会为智慧城市与智慧园区的建设,提供便民服务等多项功能。”河北酷神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赵兴锋说。

这款智能路灯,在2018年5月中旬“中国·廊坊国际经济贸易洽谈会”惊艳亮相之后,赵兴锋就一直忙碌着接待各路造访的传统路灯生产商。

按照石家庄市目前产业格局的划分,这个产品属于节能环保与信息技术兼顾的范畴。

2017年年底,石家庄提出加速做强做优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生物医药健康产业、先进装备制造产业、现代商贸物流业,积极培育壮大旅游、金融、科技服务与文化创意、节能环保等潜力产业的“4+4”现代产业发展格局,为城市经济发展提供更多新动能、新增长点。

2018年,既是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也是石家庄成为河北石家庄市50周年的时间节点。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与规划建设雄安新区的战略布局下,石家庄这个“被称为火车拉来的城市”,再次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其实,城市发展的循序渐进,犹如逐个点亮的路灯,从未停歇。石家庄在自己“道路”上,已然“亮”出精彩!

新老创业者的全情投入 城市发展的新动力

赵兴锋的科技公司,目前尽管只有20多个员工,却拥有1名博士后,5名博士,6名硕士,高学历者占了一半。

山东人赵兴锋,本身也是一名博士。毕业于国防科技大学的他,是精确制导与控制领域的专家。赵兴锋大学毕业后,便留校任教。后来他被调到石家庄,直到去年他成为这个公司的负责人。

之所以选择留在石家庄创业,赵兴锋认为,“这里地理条件优越,有着54所、13所等科研机构,园区内都是相关领域的企业,便于合作。而且这个城市发展速度很快,充满着活力。”

发展速度快,是他对石家庄认识最深的解读。1997年,赵兴锋来过一次石家庄,他印象中时光街周边没有什么高楼建筑,也没有什么配套设施,晚上七八点钟,人迹就很少了。可当2011年,因为工作变换再次来到这个城市的时候,“那条街道已经繁荣起来,各种小吃,各种高楼。”这种变化速度,让他感觉有些惊讶。“看看现在我们办公的园区周边,马路宽广,绿植葱茏。依山傍水的环境,正适合去做高科技产业。”

赵兴锋工作的科技公司,坐落于鹿泉光谷科技园区。这个园区总投资20.2亿元,目标是打造集光电、导航、通信等多个产业链于一体的产业集群。据了解,在鹿泉类似这样的科技型中小企业聚集区就有8个, 而这只是目前石家庄全市科技型企业的一个“剖面”。

就在众多外来创业者给石家庄带来动力的同时,本土的有志之士也在开创新篇章。

现年47岁的石家庄人张建业,以这里为根据地,将人力资源服务产业的触角延伸到了全国200多个城市。这是一个老石家庄人的雄心和情怀,也是本土企业张力和格局的体现。

没人能想到,那时已30多岁的张建业会放下公务员的铁饭碗毅然下海。毕竟,他的事业正如日中天。

但当时他看到的却是,石家庄飞速发展所带来的机遇,尤其是人力资源服务,必然是如雨后春笋般出现的众多中小企业的刚需。

事实证明,他的目光是独到而准确的。得益于近年来石家庄大批中小企业迅猛发展,及企业对人才的不断重视,他的企业的人事外包、网络招聘等业务得到飞速发展。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迭代更新,石家庄的众多企业也在随势变革。2015年,张建业的人力资源服务产业打破了传统服务模式,走向了智能化进程。

这一年,他投资一亿元人民币打造的“快乐沃克”人力资源智能平台,以行业开创者和领跑者的身份上线。该体系在人力资源行业是首创,轰动业界。值得一提的是,张建业的智能平台免费向中小企业提供服务,体现了石家庄本土企业的责任和胸怀。

当下,石家庄提出形成“4+4”现代产业发展格局,这包括做强做优四大产业: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生物医药健康产业、先进装备制造产业、现代商贸物流业;培育壮大四大产业:旅游、金融、科技服务与文化创意、节能环保等潜力产业。

随着以上产业的孕育壮大,一批批新兴企业在石家庄落地生根,同时也有一批批成熟的本土企业向全国以及世界维度伸展。一边走出去,一边引进来,这里逐渐展现出一种“吞吐天下,志在四方”的气质。难怪有网友将石家庄称之为“国际庄”。

两代人的创业接力,见证城市繁荣

2018年7月,石家庄直达杭州的高铁开通,全程不到7个小时。这对河北省浙江商会常务副会长陈千朗来说,回老家,又有了新选择。

改革开放40年,石家庄的故事,还可以从浙江讲起。

1982年夏,陈千朗的父亲、浙江温州人陈成礼告别家人,坐绿皮火车北上,经过2天2夜,最终来到石家庄。

陈成礼在石家庄火车站附近的新华集贸市场附近摆摊卖眼镜。附近曾有石家庄的源起村落之一——石家庄村。那时,火车站附近是最繁华的商圈,但除了6层高的邮政大楼,周边多是平房、院落和胡同。

起初的几年,陈成礼一直处于原始的摆摊批发状态,背着蛇皮袋子,到广东、江苏等地批发镜框和镜片,然后肩扛手提运回来。

这期间,石家庄的发展也逐渐发力:1983年1月,全市126个百货、饮食、服务、烟酒、副食果品、土产门市部开始实行经营承包责任制。1984年1月,第一条集中供热管网全线竣工。1986年7月,正定人造景观荣国府落成开放,高峰日逾万人……

陈千朗介绍,在石家庄打拼的浙商,最多时有十几万人,“来到这里就把这里当自己家了,这种融合其实也是一种开放的城市精神与城市文化的体现。”

据了解,目前在石家庄市注册的外省市商会近50家,包括浙江、安徽、四川等地方,他们都成为参与城市建设的新石家庄人!

包容的城市精神,带来文艺繁荣

“都说石家庄是新兴城市,没有什么文化,其实这是一种误解!”80后作家张敦说。这个曾去而复返的年轻人,如今已定居石家庄多年。

“石家庄有一本杂志叫《诗选刊》,全国当代著名的诗人,几乎都在这本杂志上发表过诗歌。这里还曾经有过一本非常优秀的音乐杂志,对于喜欢摇滚乐的人来说,那是很宝贵的回忆。”2004年,张敦大学毕业后来这里工作,这里有他早结识的诗人朋友孟醒石、李寒等,圈内人理解他们的分量。

除了聚会喝酒,大家会固定呆在一个城中村的出租屋里,朗诵自己的作品。隔壁锅碗瓢盆碰撞所带来的嘈杂,丝毫没有影响他们诵读的热情与节奏。

“这个地方能诞生这么多优秀的诗人、作家以及音乐发烧友耳熟能详的‘万能青年旅店’等乐队,主要是这个城市有一种包容与自由的人文精神。每个人都能在这个地方找到自己的位置。”在石家庄呆了一段时间后,张敦曾到另一个大都市工作生活,但他最终又去而复返。他这样形容自己在那个大都市的心境:“感觉就像住在‘天堂的隔壁’,你始终无法融入进去。”

重回石家庄,他说,这里的人朴实,不“装”。同事一起工作,一起聚群喝酒,性格相投,没有什么本地人与外地人之分,这让他感到踏实。他将多年的感受与经历写成小说,表达着一个群体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张敦特别注意到一个细节。2004年,初来石家庄,这里的电影院就是有数的那几家。对于一个电影“发烧友”而言,他感到不便。但如今,即便家住在二环外,步行到几百米外的商业综合体内就有电影院。“电影院增多说明这个城市有文化需求,这也是现代都市文明的一个标志。”

城与村没有了界限,变化就在身边

张敦提到,石家庄崛起,城中村贡献巨大。外来人创业首先要解决居住问题,城中村房租不贵,很大程度上给了创业者们一个从容过渡的阶段。

对于城中村的变迁,原在石家庄市地方志办公室工作的民间摄影家苟志俊最有发言权。他从1983年来到石家庄就用手中的相机记录城中村的一砖一瓦。他先后用坏过三架数码相机,仅休门村一个专题,就拍了五万多张照片。

休门村是石家庄最早的城市发源地之一。如今勒泰、北国、西美、滨江等商圈写字楼多属休门地段。

苟志俊回忆,1980年,休门主要有两条大街,七八条胡同,周边都是平房。路边隔一段有一个水龙头,用水高峰期人们要排队洗衣、做饭。那时候,排水差,很多人将用过的污水泼在路上,环境可谓脏乱差。

这情况大约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陆续改善。由于政府支持倡导,家家户户都盖起二层小楼,多余的房间就租出去。进入城中村,你会遇见说着各地口音的人,浙江的、四川的、东北的……在这里安家创业,彼此成为邻居,相处和睦。

进入新世纪,二层小楼逐渐又被高层楼房取代。改造速度日新月异,他去城中村拍摄的频率也越来越高,可还是留有遗憾,“一栋建筑今天还在,明天再去就没了。”

资料显示,仅2017年,石家庄市的一个区就持续推进了12个城中村的改造工作。 如今随着城市发展,城中村相继改造,初来者已很难区分城与村的界限。

谈及改革开放40年来石家庄的发展变化,中共石家庄市委党校经济学教研部赵冰琴教授概括为三个关键词:日新月异、务实奋进、包容大气。

日新月异就体现在身边的变化,地铁开通、国际机场改扩建、高铁实现交叉。区划大调整后,市辖区面积扩大近5倍,市区人口近500万。“110”警务站下沉到街边,开全国先河。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机动车礼让行人变成了习惯……

在产业转型升级和环境治理方面,则体现了石家庄的务实奋进。据2018年年初的市政府工作报告显示,2017年,石家庄已对1.9万家“散乱污”企业进行了整治。同时,全面推进生态修复工程,完成造林73万亩。

一方面积极发展高科技产业,一方面清零“散乱污”企业,石家庄加强“自律”,正着力提质提档“内外兼修”中。

赵冰琴说,外来人口与本地人在生活与文化上的相互融合,体现出一种包容的城市气质,也让生活在这里的人越来越感觉到幸福。自2011年开始,中国社科院等机构先后开展多次幸福城市调查。截至2017年,石家庄连续8次名列前10。其中两次排名第一。上榜一次可能有偶然因素,可接连上榜,不得不说城市自身所拥有的实力。

现代化石家庄市,再次迎来发展机遇

梳理这个城市的发展脉络,赵冰琴认为“石家庄是个很幸运的地方,每次都能抓住机会,发展壮大”。

一百多年前,京汉与石太两条铁路交叉,开启了这里由村落向城市奋进的脚步。呼啸的火车载着天南海北的人,在此会聚,成为一座“火车拉来的城市”。

七十多年前,石家庄解放由此拉开了“新中国建设的序幕”。党中央在西柏坡部署指挥了著名的“三大战役”;作为中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雏形——华北临时代表大会在此召开;新的政协会议——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在这里谋划;新中国第一套流通货币在此诞生。新中国的金融、新闻、水电等多项事业和一批高等院校的前身均在此起步……

五十年前,石家庄成为河北省石家庄市,作为产业设置较为完整的城市,得以迅猛发展。这里的医药、棉纺等基础工业为当时全国人民的生活提供了生活保障。

三十多年前,在改革开放大潮中,以马胜利为首的一批开拓者大胆将承包引进国企,开创了“撞击反射”等诸多“改革名词”,让城市建设步伐加快,也为当时的时代提供了可参照的“摸石头过河”的模式与方向。

进入新世纪之初,这里率先实施城市户口新政,降低落户省城的门槛,进一步助推城市化建设。多年来发展的循序渐进与积累,使这里已经具备了现代化大都市的风貌。

中共石家庄市委党校经济学教研部赵冰琴教授认为,如今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与规划建设雄安新区的战略布局下,这里将会再次迎来新的发展机遇,全面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

石家庄的战略发展已得到越来越多的认可。根据2018年7月13日发布的《京津冀蓝皮书:京津冀发展报告(2018)》显示,石家庄拥有成为京津冀地区重要枢纽的潜力城市之一,成为京津投资的热点地区。

“希望这个城市更整洁、更智能。让这里的每处风景、每个古迹、每个角落,都能被更多人熟知。我们也就感到更自信更幸福。”22岁的大学生石玉辉说。如果你承认他们这一代人是这个城市的未来,那么他的话或许值得你仔细倾听……(

责任编辑:许岩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
			河北新闻网
			官方微信
			
			河北日报
			客户端
			

相关新闻

电子报
立即打开
网站首页 我要评论 分享文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