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文投票

家文化

2018-12-12 08:49:02 来源:河北新闻网
进入移动版,省流量,体验好

家风,就是一个家庭的“家文化”,只有认真谱写并建立起积极向上的“家文化”,才能正确引导子女成为对社会负有责任感的人。所以,好的家风、家训不仅承载了祖祖辈辈对后代的希望和鞭策,也体现了中华民族优良的民族之风!

张亦月是位六十多岁的老人,多年来,老人体会最深的就是父母的教育会逐渐的形成家风来影响到孩子, 建立起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其祖父事亲至孝、吃苦耐劳,用实际行动演绎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那个勤劳还是吃了上顿,无下顿的贫苦的年代,仍不忘教育下一代恪守操行。由于劳累饥饿,在张亦月十三岁时,其祖父过世,张亦月的父母挑起了家庭的担子。 “艰苦朴素,勤俭持家”是其父母恪守一生的家训,对子女们的要求非常严格,定下了许多规矩。张亦月对五六十年代那个物资极度匮乏的年代记忆犹新。他说,那个年代虽然很苦,但记忆中的父母和朋友、邻居们的关系总是特别好,从来没有见过他们跟别人生过气、红过脸,没有争过、抢过,一家有事,家家帮。后来,张亦月撑起了这个家,他秉承父母的家训,勤劳节俭、孝老爱亲、遵纪守法。

孩子们小得时候,要求孩子们不浪费粮食,吃饭时要吃得干干净净,碗里不剩一粒米。 “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还记得那时候,几乎所有的孩子在夏天都穿塑料凉鞋,张亦月的孩子们也一样,刚买的凉鞋光鲜漂亮,可是没穿几天,塑料凉鞋就老化断裂,张亦月就把炉钩子烧红,接着把一块废旧的塑料放到凉鞋断裂的地方,用炉钩子一烫,塑料就粘在一起了。就这样,粘粘补补,夏天就过去了。孩子们小时候的一件衣服,往往要穿五、六年,刚买时至膝盖,过两年短了再接上块,孩子就又穿两年,一件衣服老大穿了老二接着穿。大人们的衣服破了,就作为工作服,收拾家务。

张亦月对子女们提出三点要求:一是做人务必要诚实,二是做事务必要踏实,三是对国家务必要忠诚。

张亦月的儿子不忘父亲的教导,做到身体力行,教育好自己的下一代。张亦月也适时教育孙子们: 勤劳不忘根本,倡导孩子们“人走灯灭,人离扇停,人走水停,一水多用”。看到孙子挑食,就给他们讲述从前自己经历过的事, 那个时候,家庭条件不好,别说吃好,连饱都达不到,吃的是野菜,野菜挖光了就吃榆树皮,把榆树皮磨碎了掺和在杂粮面里蒸窝头,黑黑的,有的人吃了胀肚子,当时医疗也跟不上,导致死亡,还有很多饿死的,再就是吃红薯面子、糠饼子, 再后来,慢慢地好转了,可以吃上玉米面窝头。吃肉还要等到过年的时候每人才能吃上一点。你们的父母小时候,每天放学回家要帮父母做农活,晚上才能学习。孙子们听他讲完,不再挑食,不再倒掉剩饭菜,每次洗手洗脸的时候不再浪费水。

张亦月给孙子们又添了一条家规:守时,要求孩子们不管是去好朋友家玩还是上下学的时候必须准时回家或是准时到校,不让爸爸妈妈担心。

张亦月仅仅是个地地道道的农民,靠勤劳的双手经营几亩地,养着全家上下老小几口,现在为了照顾八十多的老母亲,不能外出,前几年在村里建了个磨坊。其儿子在外工作勤勤恳恳,孙子还在上学品行端正,一家人从自身做起,传承着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王秀艳)

责任编辑:韩文哲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
			河北新闻网
			官方微信
			
			河北日报
			客户端
			

相关新闻

电子报
网站首页 我要评论 分享文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