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文投票

我与“车”

2018-12-10 17:10:41 来源:河北新闻网
进入移动版,省流量,体验好

我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家庭,父辈人形成的良好习惯“勤俭”是我的家风,他们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不勤,不省,不细,不发“,意思就是不勤奋,不节俭就不会发家致富,这句话一直影响着我,伴随着我的学习、工作、生活。

作为土生土长的农村人,小时候家里条件不好,勤劳的爹娘靠着双手,把日子过得越来越好,他们天天长在地里每天披星戴月,耕讲拉打、种麦植棉、割豆收麦,小小年纪的我也不闲着,割麦子、拾棉花、刨花生,期间,家里那辆“小拉车”真是立下了汗马功劳,一到农忙时节,它就派上了用场,深深的记得,父亲在两边的车把上拴上两根绳子,我和姐姐每人把一根绳子放在肩头,哼着歌,使劲儿向前拉,它不但是家里的运输工具,把劳动的果实运到家里,更多的时候它是我们“温暖的床”,在地里干活累了,就躺在上面小憩一会儿,还记得浇麦子时,我和母亲作伴,她把畦口打开,我们就躺在小车上,母亲给我讲着“哥三儿分家的故事”,我看着天上的星星,竟也不知不觉得进入了梦乡…

到了读书的年龄,父亲母亲告诉我最多的还是“勤奋”,“早起的鸟有虫吃”,勤学努力的我每天早早的起床,读课文,背单词,晚上很晚了还在灯下认真学习,正是自己的勤奋,我的学习成绩一直在班里名列前茅,此时父亲抓住时机,弄起了保温材料,生活越来越好,一晃我升入了镇里的初中,学校离家有二三里地,开学的时候,父亲买了一辆崭新的“二八”自行车,把替换下来的那辆旧的加重自行车,作为我上学的交通工具,看着那辆笨重的自行车,心里也在怪父亲,家里条件好了,为什么不考虑我的感受呢?作为一个女孩子,这大一号的自行车和同伴的轻巧灵便的“二六”车比起来,显得那么“土”,那么“笨”,不过小小的虚荣心,转瞬即逝,因为我知道,我的这辆自行车平时可以骑着上学,星期天仍然可以骑着去地里驮东西。风里雨里我和它相伴三年,勤奋好学的我,以全乡第一的成绩考入了师范,学校里那头韧劲十足的老黄牛激励我奋勇前进,泊师三年,我不敢有丝毫的懈怠,依然保持着勤奋努力的好习惯,当同学们逛街休闲时,我却在图书馆充电,汲取更多的知识营养,1999年我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了,分配到我曾经的母校,走上了三尺讲台,做了一名人民教师。

迈着勤奋的脚步,转眼到了2002年,这年我要嫁人了,一天下班回家,看到家里多了一辆崭新的“二六”女士自行车,和一辆“大阳”摩托车,父亲告诉我,这是买给我的嫁妆,看到500块钱的自行车和4300块钱的摩托车,心里责备父亲的“奢侈”可是父亲却说,现在赶上了好社会,生活条件一天比一天好,再说现在时兴这个,咱也不能落后啊!高科技时代,脚步快得让人来不及思考,“风驰电掣的小汽车”这种在电视上才能见到的东西,不再遥不可及,2015年我考取了驾照,买了属于自己的汽车,比起儿时的“小拉车”和求学时的“加重自行车”它更漂亮,舒适,每到天气好的时候,我都会带着父亲母亲去转转,他们也很知足,脸上满是幸福的笑容。

社会在进步,家里淘汰了很多不时兴的东西,那辆“小拉车”和两辆“二八”自行车都被父亲搁置在了后院里,每次卖瓶瓶罐罐时,收废品的都会问卖不卖,父亲都会摇头,而我每次看到这些时代印证的东西,也很亲切,自己与它们相伴的场景仿佛就在眼前。自古圣贤多勤俭,唯有勤奋使人志向坚定,唯有勤奋使人道德高尚,我将牢记“勤俭”的家风,始终秉承下去!  (杨翠)

责任编辑:韩文哲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
			河北新闻网
			官方微信
			
			河北日报
			客户端
			

相关新闻

电子报
网站首页 我要评论 分享文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