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届河北省戏剧节>>院团简介

河北省阳原县青年晋剧团

2018-12-04 15:46:15 来源:河北新闻网
进入移动版,省流量,体验好

    阳原县青年晋剧院已走过近70年的辉煌历程,长久以来为党和政府做了大量的宣传教育工作,为阳原人民带来了欢乐,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做出了不同的贡献。

    1953年县政府组建第一个专业文化团体“晋风剧团”;1955年定名为“阳原县剧团”;1958年县委成立第一届戏剧戏校,县委书记张烈任校长;1982年成立第二届戏剧学校,学制三年,1986年毕业后,剧团更名为“阳原县青年晋剧团”。2002年,剧团正值发展困难时期,经县政府同意,由张俊奎同志接管剧团,之后注入了大量资金,多次装修、新建剧团剧场、排练室、职工宿舍等,更新了服装、灯光、音响、装具箱,配备了大小客车、货车,剧团发展日新月异。

    “阳原晋剧”是晋剧在阳原长期传承发展的产物,融入了阳原的乡土风情,是阳原现存唯一的传统剧种,我院也是张家口市唯一接续传承晋剧的县级剧团。经过几代人接力传承,《阳原晋剧》不断发扬光大,并在2013年成功被列入“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为了传承发展阳原戏剧事业,2017年招收小学员60名,现已派往山西省职业学院学习。本院现有职工106人,可演出剧目一百多部,随着剧团规模和艺术水平的不断提升,经县政府批准,剧团更名为“河北省阳原县青年晋剧院”。本院已形成一支老中青相结合的演员团队,以其精湛的技艺、严谨细致的态度,不怕劳苦的精神,扎根基层,服务大众,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

    领导关怀

    剧院的成长与发展,每时每刻都融注着各级领导,专家及广大人民群众的关注与支持,省、市 各级领导多次来到剧院亲临指导工作, 给予了“百花从中一点红”的高度赞扬,让阳原晋剧这一土生土长的小剧种成为全省艺术百花园中的一道靓丽风景。多年来许许多多专家,领导也对剧院的发展与成长给予了无数的关心与肯定。 特别是县委、政府各届领导长期以来对剧院的生存与发展时刻挂记在心,成为了剧院广大演职人员不断进取的坚强后盾。每一次亲切的接见、每一句温暖的话语,都深深的鼓舞着我们,在永无止境的艺术道路上,在为人民服务的实践中,再接再厉不断进取,不断拼搏,不断取得更加优异的成就。

    服务社会

    剧院始终致力于扎根基层,面向农村、服务家乡、服务社会、服务党的方针政策的发展方向。在活跃群众文化生活,推动全县文化事业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克服种种困难,创作排演大量群众喜闻乐见的剧目,常年坚持文化惠民、文化下乡演出把精彩的艺术送到百姓家门口,与广大人民群众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剧院每年演出500场左右,遍布全县各乡镇及周边省市县,牢固地坚守着农村文化阵地,为贫困边远山区广大的人民群众送去了党的关怀和温暖,送去了丰富多彩的精神食粮。

    精品创作

    “精品促发展,质量求生存”。为切实提升演职员人员艺术水平,增强队伍活力,剧院不断抢抓机遇,积极组织精品艺术提炼和大型精品创作活动。2006年创排了大型传统晋剧《泥河湾》,参加了河北省第七届戏剧节演出,夺得了多项荣誉大奖。2012年创排了《毛毛匠》,参加了河北省第九届戏剧节演出。2014年创排了《冯子存》,参加了河北省第十届戏剧节演出。继第七届获得的荣誉之后,第九届、第十届又荣获了多项奖项,受到了省级领导及专家一致好评。《泥河湾》于2018年1月10日赴省会石家庄参加了“讴歌新时代,开启新征程”惠民演出,喜得专家学者的点评:认为县级剧团的级别达到了省、市剧团的水平,实属不易,难能可贵。精品工程的实施,推进了剧院演职人员的艺术水平不断提升。拓宽了演出市场,同时也拉动了县域经济的发展,提升了阳原县知名度,如2015年在张家口市为皮毛节演出,县委、县政府组织召开经济洽谈会,实时引进了大量的资金和项目,实现了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的双惠双赢。

    做强精品,服务社会。依托精品艺术不断拓宽演出路子。剧院一贯注重艺术创作队伍的打造,每年还要为社会职能部门创作各种类型的精品节目,如2017年为县纪委创演了《萱草花开》,得到了领导的好评。精品建设为剧院长期健康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荣誉之窗

    剧院从成立以来多年的发展历程中,在张俊奎董事长的正确领导下,多次喜得桂冠,在第七届河北省戏剧节参演的《泥河湾》荣获了2007年河北省青年文化建设奖(青年文化作品奖)、第七届河北省戏剧节优秀剧目奖、2008年张家口市第二届文化繁荣奖评选活动中荣获银奖、第九届共青团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优秀文化作品奖;2012年3月被授予张家口市推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先进专业文艺团体;2012年11月第九届河北省戏剧节参演的《毛毛匠》被河北省文化厅授予第九届河北省戏剧节优秀音乐、唱腔设计奖。2012年12月张家口戏剧家协会、张家口电视台授予戏曲艺术成就奖;2013年11月被授予张家口市文化产业示范基地;2013年9月《阳原晋剧》被列入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2014年第十届河北省戏剧节参演的《冯子存》被河北省委宣传部授予河北省第十二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河北省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70周年京津冀舞台精品(河北站)展演活动参赛剧目纪念奖;2017年被列入文艺精品;2017年11月授予河北省服务农民、服务基层文化建设先进集体。

    非遗传承

    《阳原晋剧》于2013年被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做为阳原晋剧这一优秀地方戏曲艺术唯一的专业传承单位,剧院一贯坚持以传承促发展,以发展重保护的原则,长期组织专业艺术人才对优秀剧目、音乐、唱腔、实物的搜集整理工作,并在演出实践中充分运用。积极组织老艺人对青年剧院演职人员进行传习,一字一句、一板一眼的教授,培养青年一代对优秀传统艺术的热爱,使他们勇敢地挑起了继承和发展民族艺术的重担,在传统晋剧《打金枝》、《皇后骂殿》、《算粮登殿》等剧目中,充分的展示出阳原晋剧的艺术魅力。特别是《打金枝》一剧聘请了山西省晋剧院的牛青元、牛红梅及岳永明老师精心细致的打造,使之成为阳原晋剧又一艺术高峰,为进一步的传承起到了里程碑的作用。

    为了挖掘优秀民间艺术财富,传承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我剧院近年来还搜集整理了《木偶戏》、《阳原秧歌》等大量历史资料,目前正在加大挖掘力度,整理分档,为宣传和提升阳原文化实力,保护民族遗产都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经营管理

    长期以来,剧院始终把严格的经营管理视为发展的第一要务。每天两点名的制度成了排练演出工作前的一道亮丽风景,为确保正常工作制定了各种排练演出条例,逐渐完善了一整套的管理分配体系。经我剧院研究制定的《路次得分分配办法》,按照以角定路,以路定分,以分定酬的分配原则,从根本上杜绝了行业中的许多弊端,有效提升了演职人员工作积极性,在全省演艺系统管理现场会议做为典型管理方案,予以推广,科学严格的管理体制,为剧院严谨顺利工作,稳定发展奠定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未 来 展 望

    乘着十九大的徐徐东风,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不忘初心跟党走、牢记使命谱新篇”,文化大发展、文化大繁荣,提升为人民服务的艺术水平是我们的未来发展方向,伴随着阳原县文化旅游事业的迅猛发展,我剧院将以更加坚定的步伐,沿着县委、县政府关于打造“文化名城”的远大目标拼搏进取,不懈努力,以服务百姓、服务大局为重点,牢牢扎根农村文化阵地,打造“阳原艺术”品牌。

    依托阳原晋剧《泥河湾》,创作民俗精品演出,扩大社会影响,提升“三个效益”使之成为阳原县文化名片。加强地方特色文化艺术的创作生产,重点加强非遗传承,把剧院逐步建设成地方特色鲜明,艺术实力雄厚的基层文化艺术队伍。

    整合剧院艺术资源,广泛培养艺术人才,拉动社区、农村、文化馆等群众文化活动的整体水平提升,为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文化大县”、“文化名城”做出剧院应有的贡献。

责任编辑:韩文哲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
			河北新闻网
			官方微信
			
			河北日报
			客户端
			

相关新闻

电子报
网站首页 我要评论 分享文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