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届河北省旅游产业发展大会专刊>>

寻访张家口 发现你所不知道的长城

2018-12-03 14:33:04 来源:河北旅游杂志
进入移动版,省流量,体验好

摄影:杜船、张芮玮

 

10月25日下午,“新时代凝聚新力量”2018新闻媒体长城行长城保护座谈会在张家口召开。《河北旅游》杂志与众多国家及省内媒体参与其中,通过阐述长城的文化价值,以期为长城保护贡献力量。

作为中国长城修筑最集中的地区之一,张家口是当之无愧的“长城博物馆”。其长城建筑的时代之长,横跨战国至明朝的8个历史时期。此中,不乏难得一见的唐长城。其长城总里程之长,共计1800公里,遍布张家口各个县区。单就明长城而言,张家口一地竟独占河北省11地市长城总长度的一半以上。其长城建筑形制之完备与防御体系之庞大,更是令人惊叹!

防御的“关”和开放的“门”

河北的长城之中,以秦皇岛的山海关与张家口的大境门最为闻名。在我们的印象里,长城是一道防线。就如山海关一般,向来是兵家必争之地,涌现出许多脍炙人口的英雄故事。却少有人知道,长城也是一条纽带。正像大境门是张库大道的起始点,连接着中、蒙、俄三国的商业贸易。这一“关”一“门”之间,信守着中原与草原的约定,见证着防御与开放的此消彼长,诠释着长城文化的精神内核。

当中原与草原针锋相对、剑拔弩张,那开放的大门是否会就此关闭呢?大境门东侧的西境门,或许能给出我们答案。

西境门那低矮狭窄的小门,全然没有一旁大境门的宏大气势,不免令人有些失落。却不知它的身型也是事出有因。明代中期,大明与鞑靼战争频发,边境并不太平。但中原需要草原的皮毛,草原也需要中原的丝茶。西境门作为华北地区进出中原与草原的唯一通道,贸易自是不可中断的。为防止有入侵者自贸易关口趁虚而入,仅容一人一马一车通过的小门,便是此时最佳的选择,并维系着战时神经紧绷的商业贸易与民间往来。

如今,你能触摸到的西境门的砖石及地面的青石板皆是原汁原味的历史遗存。遥想当年,往来的商旅与满载着货物的车马汇集于此,或开启或结束他们的行程。许是那货物太重、车辆太多,青石板上竟被轧出了两道深深的车辙印迹。长城上一座不起眼的小门,维系着战时中原与草原交往的命脉。仅容一人一马一车通过的低矮小门,青石板上被来往车轮填满的沟壑,诉说着你所不知道的长城。

 

就地取材的线型墙体文物

我相信,在大多数人的心目中,长城就是如北京八达岭那样雄伟的存在。也只有那可以列得起兵将、跑得了车马、屯得下军备的长城,才能称得上是中华民族的脊梁。殊不知,这脊梁那么长,只有极其少数的作为北京最后一道防线的重要关口才会如此高端。而更多的在崇山峻岭之间绵延万里的长城,仅仅是一道墙。这样的答案或许会令你一时无法接受,而事实确实如此。

但这并不会妨碍长城的气势。要知道原汁原味的长城反而更具雄浑古朴的质感。张家口赤城县的独石口长城就是这样一道令人惊艳的风景。与我们常见的砖石结构的明长城不同,独石口长城是典型的干插石垒长城。600年前,人们就地取材,将那山体上,来自亿年前海底的赠礼——片状岩石,开凿下来。再用这些片状的石头层层堆砌成一道石墙。且石头与石头之间并无任何填充物连接。而这看似不堪一击的石墙,却完好地屹立了600年,不曾有过倒塌或修葺。近距离地触摸历史,你可以用指尖感受它们那被风霜雨雪侵蚀了600年的肌理,用心灵开启一段与古人穿越时空的对话。

恰逢夕阳西下,深秋里,醇厚柔润的落日余晖洒在独石口长城的石墙上。在一片灿烂辉煌之下,长城如腾跃在山巅的金龙显得格外耀眼。巨大的风力发电风车不停地旋转着,无时无刻不在守护着古老的独石口长城。若你能扛得住萧瑟凛冽的秋风,不妨站在长城上眺望,一片大好河山尽收眼底。

独石口长城,以一块块独立的片状石头撑起一道民族的脊梁。平凡的石头,朴拙的石墙,垒筑起你所不知道的长城。

 

卫所制下的纵深防御体系

你一定想不明白,一道墙如何能抵挡到了来自草原的铁骑,又如何肩负得起保境安民的重任呢?要知道,长城作为一道防线,可不仅仅只有一道墙。与这一道墙所配套的设施还有很多。长城沿线的镇、城、卫、所、堡、敌台、烽火台等完备的防御体系,皆是长城重要的组成部分。长城的线型墙体与纵深防御体系是不可分割的整体。

若要理清明长城完备的防御体系,就不得不提及卫所制。卫所制是明朝最重要军事制度。5600人设置一卫,1120人设置一所。卫所军队都有固定的戍守之地。位于张家口万全区的万全右卫城,在明代隶属于九边重镇之一的宣府镇(今宣化),是戍守野狐岭隘口的军队驻地。作为我国保存最为完好的明代军事卫城,万全右卫城被誉为“明代卫所制的活化石”,可谓是货真价实的国宝级文物了(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出于军事防御的需要,万全右卫城没有东、西城门,只开南、北二门。厚约20厘米的木门被铁板包裹,布满蘑菇铁钉,从而增强了城门的硬度,降低了火攻城门的危险性。这样一个小小的边关卫所,其城墙竟与西安城的城墙一样高,比平遥城的城墙还要高出2米。宽阔平坦的城墙顶上,可以并排走两辆马车。城墙由内外两部分组成,内层夯土,外层包砖。墙体砌筑采用“磨砖对缝”的工艺,被切割和打磨得浑然一体。

作为京师门户,以保万全之策的万全右卫城堪称铜墙铁壁。明朝一代,历经百余场大大小小的战争,却从未被攻破。600年的砖土相连与白灰勾缝,卫所军堡的纵深防御体系,坚守下你所不知道的长城。

祖祖辈辈挨着长城住的人们

坚定守候着长城的不仅仅只有长城上的一砖一石,更有众多默默无闻的长城守护人。

张家口桥西区东窑子镇红旗营村的邢德荣就是其中一位优秀的长城保护员。与他谈起长城时,有一段满含着质朴的话语令我印象深刻。“我们祖祖辈辈紧挨着长城住。院子后面就是长城。对于我来说,长城就是家的一部分。保护长城就是我的职责所在。”而像他这样常年为长城保护事业贡献着自己微薄力量的来自各村镇的长城保护员在张家口共有443人。他们每日都要巡查各自负责区域内的长城,发现问题果断制止并及时上报。几十年如一日的长期坚持,除却日常维护经费,他们个人大多没有任何报酬。

比起他们来,文物部门的工作人员承担着更为艰巨的任务和使命。由于张家口长城保护的特殊性,张家口在文物管理部门设立了科级事业单位“长城保护管理处”,负责全市的长城保护管理工作,迄今为止是河北省唯一一个专门的长城保护专业机构。但如今,长城保护管理处也仅有1位主任与2名科员。即便只有3个人,没有公务车或自驾车,他们也要坐上长途汽车进村下乡巡查长城。3个人,5年时间,徒步巡查长城900公里,-20℃与10级的大风对他们而言已是家常便饭……这样一组数字,足以令我们感受到他们工作的艰辛。

我只不过跟随他们,在还未及严寒的秋日里巡查了一天的长城而已。独石口长城上-2℃的低温与7级的大风就已经令我支持不住了。那些现实中的国宝守护人,民族脊梁的守望者,奉献在你所不知道的长城。

 

来源:河北旅游杂志
责任编辑:刘旸
下一篇: 泉韵归来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
			河北新闻网
			官方微信
			
			河北日报
			客户端
			

相关新闻

电子报
立即打开
网站首页 我要评论 分享文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