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文投票

弘扬家风家训,传承中华美德

2018-11-28 16:21:30 来源:河北新闻网
进入移动版,省流量,体验好

    中华民族是一个有着五千年辉煌历史的民族,它闪耀着中华人们以勤劳和智慧所创造出的灿烂文明。古人中有诸葛孔明把:“静以修身,俭以养德”作为自己的修身之道; 亦有大贤人朱子将“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以物力维艰”当作自己的齐家训言;更有一代伟人毛泽东以“厉行节俭,勤俭建国”为自己的治国经验。节俭不仅是中华族的传统美德,还是古代思想家所提倡的道德规范。

    听妈妈讲,勤俭节约是我们家的传家宝。虽然现在条件好了,我的家人们依然信守着“克俭于家”的家风家训。

    记得小时候,姥姥常常跟我讲解放前的老百姓的日子,讲改革开放以前农民的生活状况,那时候,老百姓的生活条件特别艰苦,常常食不果腹,衣不蔽体。饥饿年代甚至用观音土来充饥,晚上睡觉时,一家人仅仅只有一床破旧的棉被盖在身上。所以我小时候吃饭,只要碗里剩有米粒时,姥姥就会非常严肃地说:“一粒米得需要农民掉多少汗珠子才能换来呀?老百姓收割庄稼容易吗?我们以前吃饭的时候,吃完碗都不用刷,还节约用水了呢!”,虽然姥姥后面说的是玩笑话,可是我知道在那个时候,他们是真的体会到了“粒粒皆辛苦”的深刻内涵。

    不光是姥姥,我的奶奶也是一样。奶奶总是一件衣服穿好几年,袜子补了又补。这几年条件好了,姑姑给他买了好几件新衣服,可奶奶就是舍不得换上,还总是指着已经缝缝补补过好几次的衣服,用着跟姥姥一样的口吻说到:“换什么换,补补还能穿。吃饭穿衣量家当,过日子就得该细就细,该省就省”。不过,正是奶奶的勤俭持家和辛勤劳作,才使叔叔和姑姑在那个艰难的年代,都能顺利上完大学,到后来读完研究生。

    都说父母是孩子最好的榜样。从小耳濡目染,爸爸妈妈也养成了节俭的好习惯。而我,也受“克俭于家”家风家训的影响,身体力行的践行着勤俭节约这个传统。一个本子正面写完作业,我会把反面用来作草稿演练,等确实不能再写了,就整理到一起卖废品,把卖废品的钱用来买文具;衣服破的不能穿了,我就拿废旧布料来做芭比娃娃的衣服,这既锻炼了我的动手能力,又节省了好多买玩具的钱,同时还提升了我的创造力,现在我的衣服是做的越来越好了呢!

    “成由节俭败由奢”。小到一个人,一个家庭,大到一个国家,整个民族,都离不开“勤俭节约”这四个字。不信你看,《尚书.大禹谟》里早有“克勤于邦,克俭于家”的警句训世;司马光《资治通鉴》里亦有“取之有度,用之有节,则常足”的名言示人。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的生活品质也在逐年提高,但是我们不能忘了祖辈给我们留下的好家风。我会继续用我的行动践行此家风,影响身边更多的人行动起来。你愿意加入我的行列吗?(相佳汶)

责任编辑:韩文哲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
			河北新闻网
			官方微信
			
			河北日报
			客户端
			

相关新闻

电子报
网站首页 我要评论 分享文章 回到顶部